《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风筝没有风

[讨论] 平安夜沙龙——浅剖大厅近期部分加精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霜儿 于 2007-12-27 13:33 发表



这是这个贴子里唯一就文本延伸的探讨,尊重这样的态度,问好又一村~~


---呵呵.一村是个很认真的人.红颜的人都比较认真,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一村 于 2007-12-27 10:17 发表



呵呵,这里很热闹啊,上面的长篇没能细读,就这个跟风重兄请教一下。

在你的手中,水从眼眶里溢出,眼眶可能要比杯子还要硬些吧?因为前面交代了“在手中了”,是比是这样呢?呵呵,个见,问好。


呵呵,先向一村兄弟问好,谢谢和我一起交流。
诗歌的阅读深度和理解是由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使然的。
我之所以把杯子修改成眼眶,是想造成一个局部的张力,试图打破徐红文本中所表达的转换代指。
至于兄弟说的,我们可以联想,眼眶里溢出的水是什么,落到手中这样的画面,是不是要比杯子转换造成的意象冲击更有共鸣些。
再把第二节连贯起来,是不是眼泪的丰盈更比杯中的水更让人品味后句“多丰盈”的反诘味道呢。
呵呵,就浅浅的说些这个吧。
之前也说了,仅是我的个见。
问好,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志良 于 2007-12-27 12:10 发表

呵呵,你小子居心不良
小心有人揍你,哈哈
问好,远握



----俺也就是就事论事.没想的那么多.反正被人揍惯了...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07-12-27 13: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问好志良和手枪。
远握。
仅是就诗的几句直言而已,没想到倒出如此的风波来。
遗憾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07-12-27 13:41 发表



----这个帖子挂的好.不挂这个.难道只挂你的啊..

     楼主发这帖子一定是认真的.就是因反对谁也是正常的..这叫百家争鸣..懂吗

      大厅就该有不同的声音.你们十几个版主如果都穿一条裤子.那才叫堕落.. ...


是啊,有不同的声音呈现出来,才说明第一这个论坛是活跃的,第二是开放的,辩论之中,各得其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进来看这个贴子,其实对文友晓雾挺欣赏的。当这个评论贴对其中的有些诗作作了一些批评的意思,她或他(性别不太清楚)站出来,表达反对。就态度是明确的,语言是用力的。
我想,你所捍卫的人,一定会感谢你。你是一个有性格的,敢爱敢恨的人。

只是,如风重所言,在一次快意阅读当中,对诗的文体作的是浮光掠影式的游历。这里面确实多了直觉性的判断,而少了对作者本身的了解,少了对作品那些平淡简单形式之中表现的思考。如果你捍卫,其实无论是文本的阅读,还是后现代的解构,对你所喜欢的作品进行剖析,这是多好的事情。犯不着挽起袖子,叉着腰,对一个个你所不喜欢的人进行回击。张飞有不可挡之勇,毕竟就一猛汉。你写你的诗意阅读文字,这多值得。当然这要建立在你对作者本人的了解,当然你要一直对某些作者的作品长期关注。

自己就真正的诗意的传达,就阅读层面有两个认为:一是,好的文本带着读者飞出。向不可能处寻可能之境。如李白的佳作就有这样的特征。二是,好的文本领着读者深入。向那些不经意间的事物进行触摸。如李商隐的佳作有这样的特征。

晓雾,你的回贴很尖锐。但将这次评论当中,没有察觉出的一些文本诗意妙境,你能细细品出,供我们来赏,如何。这其实是我很期待的。我想,当你写出来这些的时候,作为读者的我是有福的,而那个被你捍卫的作者更是莫大的幸福。因为诗的表达,是活在阅读当中。某些作者,我相信,一定会因为你的激赏而灵感不断的出现,其欣喜举动有可能是中举之后的范进那般。

[ 本帖最后由 风浩荡 于 2007-12-27 16: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庄稼汉子的<诗话>______通过加拿大诗歌教学《东海岸》看诗歌的压韵
    《东海岸》是加拿大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七章的一篇课文。
    1.请大家注意课文后的诗析,它告诉我们在翻译成汉语之前是每行十个音节五个音步,节凑明快整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啊!
    2.请朋友们注意第三第四行和第十三第十四行的后边,都是半截句,它们只有和下一行连在一起读才能通顺。这可能是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很难避免的现象,我想在翻译前不会有这么明显的半半截截的感觉吧,因为它押韵。在汉语诗歌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你翻译成外民族语言那就不成句子了。可是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里是佳句。还有众所周知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你用其他语言读出来吧,人家可能说你是小学生在背单词呢!可在马致远的《天净沙》里却构成了绝美的意境。你不能否认:在诗歌里,押韵起着不可忽视的组织功能呀!
    我们有些朋友写诗歌,既不讲究押韵,又在不该分行的时候分行。我真怀疑那是剽窃外国诗人的诗歌,翻译过来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东海岸(韵诗)

他站,他走,双膝紧绷,
像是跨上晃动的小船,他向远处眺望,
你会以为是拖网筒在起伏的
浪峰下翻动。他戴着帽子
以御水上的骄阳;他那黎黑的脸庞,
从眉毛往下,恰似一面旧时的风帆。

他上了年岁,阅历贯通;
成熟练达。脸上消褪的刻痕,
是在船板、蓬桅间磨练出的印章,
熬就了钢筋铁骨,久经风霜。
青春就留在傲视睥睨之态;
活力仍存于笑颜皱褶之中。

你知道他的故事,但见他
爬上桅杆;成年累月
瞭望:波涛汹涌的大海。
岁月流逝,阻不住前进脚步。
听!——不息的韵节,低抑深沉。
明天,今天,年复一年。


诗析:
这是一首韵诗,共三小节,每节六行。
每行十音节,五音步,抑扬格。
ABB CDD押韵。
诗意是歌颂一位老水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代诗为什么不压韵
我一直都没想明白
通过上面庄稼汉子的解读
我有所悟
中国的新诗停留在翻译的水平上
能有美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邹海东 于 2007-12-26 09:21 发表
仔细看了三位的点评。个人认为其中有些话语明显是带有个人情绪的,这样的点评有点不负责任,不利于公正评价。
我认为,写诗不过是自娱自乐,不过是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已。好诗的标准是什么?相信100个人有10 ...

隔了一天没来,发现这里更加热闹了,欣喜地看到了不少不同的声音。一直以为论坛论坛,无论不成坛。争论显示了一个论坛的活力,也显示了一个人是在思考着,从这点说,哪怕是血肉横飞的争论,也要好过肤肤浅浅只说假话大话空话的歌舞升平。
BBS存的基础就在一个论字,若无争论,大家只各自玩博即要,并且还可以关闭评论区,所谓自娱自乐。
朋友说仔细看过了这里的点评,我很想知道你看到了什么,或者说哪些是带了个人情绪的,欢迎指出来。另外,凡说话自然要有个人的特色或者情绪在,因为咱们都是生物性的人,而不是机器人。
读一作品,然后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或者说出那一瞬间心里的真实反应,并且明明白白以文字呈现,这样的评论,无论如何也好过那些学习问好远握之类的灌水回复。大家有心不妨点开看一下大部分帖子后面都被回复了什么,是不是那样才算负责任,才叫公正?
这个评 论选的帖子都被精过,是不是精过的都不允许不同的声音,而只能人云亦云跟着叫好才叫公正?才叫按好诗的标准来评论?
这样的话,咱们的文豪也太多了些,那么多的作品都已经无懈可击了,它们留在诗歌报真是委曲了。它们真该去被当成教科书,进入高等学府,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谷风 于 2007-12-26 10:00 发表
我严重声明 这不是什么评论 是几个人的小圈子的私聊记录 不尊重作者和作品 严重歪曲文本 有诋毁嫌疑 对风筝的所作所为表示严重轻蔑!

这是不是评论不是由你一个人说了算了,所以你尽可畅所欲言,欢迎你具体说出你可以轻视它们的理由。风筝绝不会动气,因为我的价值不是由你的三言两语就能定的。
同样,你诗的好坏也不是我几句话就可以被贴上标签贱卖了的,所以你若真才子,大可不必对这些不是评论的一个小帖太过紧张。如果几个人小圈子的几句话,就能把你的诗给定了性了,那么只能证明你的诗太禁不起推敲了。所谓好钢不怕烈火来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书球 于 2007-12-26 10:44 发表

兄弟,别辱没了自己的风度!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和没有精神分裂是有区别的。诗藏于心,寓于形,岂是哗众取宠可以了解的。

呵呵,如果你有就此有风度了,我将欣慰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雪白雪儿 于 2007-12-26 10:56 发表
□在水之湄
  文:徐红

橘子红了。被什么唤醒,
湖畔深处的鸟鸣。
细小的尖叫,潮湿,有水的形状。

在你的手中,水从杯子里溢出。
多丰盈,
有时候的幸福,就是这些细小的尖叫。

霜:再看这个,这个跳 ...

我们前前后后都有导言后记,声明了不强求自己是标准答案,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有作者自身参与的讨论,是读诗人最高兴看到的。问好徐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浩荡 于 2007-12-26 12:35 发表
近时很少注册名字到这个我爱来看看的诗坛,多是过客在江湖上的闲逛。今天不经意又读到这一篇点评文字,及后面的回帖,显然争议谈不上,而尘嚣甚上,自己也就生了一些节外生枝的感叹。

记得不多前,一个习诗作文, ...

问好狂风,下次欢迎你也加入,咱们一起上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官儿 于 2007-12-26 13:40 发表
肯定形式,否定言论方式

愿闻其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志良 于 2007-12-26 13:46 发表
有人谈论作品是好事情,作品的坏,不是一个人可以说得坏的,作品的好也不是一个人可以说得好的
诗作真正说起来是历史事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
现在没有那位诗人的诗比当年汪国真的诗还红吧,可是现在"汪"的诗有几个人阅 ...

拿汪诗说事,估计至少本论坛的人大多不耻。
风筝借你的话题重复一个观点:
真金不怕火炼。如果诗本身足够的好,那么我们三言两语是抹不黑它们的。再向下推论就是,如果作者被我们这样小圈子的很浮在表面上的很不够深入的聊天记录就能弄得神经兮兮,是不是也同样可以证明作品的本身是底气不足呢?因为作者自己才最懂自己的作品,更知道自己作品的斤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3 1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