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捉刀之手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你为什么改!明显坑人,反正不管偶的事!我看着你有点讨厌!
不过你要给我查出来!让偶看看,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5-2-21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无所谓……,本来没有什么权威,学习交流是目的,先白白了,明天等你高论……。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下面引用由金世遗2005/02/21 00:36am 发表的内容:
你为什么改!明显坑人,反正不管偶的事!我看着你有点讨厌!
不过你要给我查出来!让偶看看,学习一下!
第一句话可矛盾着呢!
第二句话,请问,你咋就这么懒,连自己动手翻都不干。
汗滴MON下键中。
发表于 2005-2-2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建议以后讨论在活动大厅!
发表于 2005-2-2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天冷,只想看,不想动手!偶早已声明!
发表于 2005-2-2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0>诗歌大厅</a>转移过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嘿嘿,路过。
读保罗&#8226;策兰先生 的《死亡赋格曲》
  关于赋格,懒惰的我再和吾友GOOGLE先生商量了一下,先从它那里COPY-PASTE一段关于赋格的定义来给诸位达人一个所谓感性(可惜不是性感,遐想中)认识:赋格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固定的创作形式。使用模仿技法。来源于拉丁文fuga,意思是“奔跑”,可以是一种音乐体裁,但有人认为只是一种写作技法。赋格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从16世纪的宗教音乐就开始有这种作曲方法,一直到18世纪巴赫时代才达到顶峰,首先在一个声部上出现一个主题片断,然后在其他的声部上模仿这个片断,这时演奏主题的声部演奏与新的声部相对应的乐句,形成各个声部相互问答追逐的效果。赋格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呈现部,中间部和再现部。赋格的基本特点是各个声部在呈现部中用主调和属调将主题一一呈现一遍,然后各自展开成为不同的插部,最后在再现部里回到原来的主题上。赋格具体的声部数量不定,少的只有两个声部,多的可以有七,八个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赋格有三个或四个声部。呈示部:是赋格曲的开始部分,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对应的答题,互相对题伴随着依次在各声部进行陈述; 间插段:在主题展开以前插入的部分段落; 中间部:对呈示部的主题以各种变形方式展开,进一部地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再现部和尾声:结束部分。赋格曲有单主题的赋格曲,也有两个主题的二重赋格曲和三个主题的三重赋格曲,四个主题的比较罕见。根据所使用的对位技法不同,还可以分为严格赋格曲和自由赋格曲,如果规模较小,也可以叫小赋格曲。对位法的模仿技法是所有的声部先后重复其中一个声部的旋律,这个声部的旋律在不同声部以相同或变化的形式依次出现。赋格曲也可以作为交响乐的组成部分。(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5%8B%E6%A0%BC)
赋格,旋律的重复,主题的加深。在这一首表面上色彩斑斓,笔调轻盈的文字里,一种我无法承受的深沉在脑海里回旋,就像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压抑。有一种什么样沉重的记忆会在作者的脑际产生如此悬殊的反差?是谁的眼睛里愉悦地看者这些被虐待得如畜生般的人们?又是谁,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点燃了怒火?
  是的,这一幕幕景象,永远不会从他的记忆抹去,如同赋格,重复着、交叠着,而当时,死亡的阴云,却是同样地盘旋于集中营的上空——于是,犹太人,从子夜-清晨-中午-黄昏-深夜掘着黑色的巨大洞穴,那个愉悦者并不知道,最后一个被这洞穴吞噬的,将是他自己,和他的同类。
  这,就是策兰的赋格,他需要这样的格律来点燃那堆角落里的火,尽管,那个愉悦的“他”,大概早就被填埋在历史的黑穴里了。但这些记忆,谁也不能把它们抹去!
  意象,这里的意象并没有多少的延伸,所有的,都是记忆里如冷的铁般横亘着,它们本来就如此!但有谁能够带着悲悯去重复那一刻曾经的真实?浪漫主义在这里是不需要的奢侈品,象征也是一种多余赘疣,策兰需要的,是用火,将冷铁熔尽!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关于在文字里借用赋格形式,请参阅海涅先生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
发表于 2005-2-2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http://www.zmcode.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15088
关于赋格,七星宝剑大哥在这篇帖子的回复里也曾有过说明,呵呵~~
理论性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者来说是自我升华的实现过程,最好能以自己的作品来反馈所学到的理论技巧,因为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才能真正使理论为我所用而不仅仅是教条~~:)
发表于 2005-2-2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嘿嘿))楼主虽然老,在文学上还嫩点……
以下是北岛的文字,参照的是他自己的译本,但我更喜欢钱译:
这首诗原题为“死亡探戈”,策兰在罗马尼亚文译本发表后改成“死亡赋格”。让人想到巴赫晚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赋格的艺术”。 赋格一词来自拉丁文fuga(即幻想的飞行),是一种在中世纪发展起来的复调音乐,在巴赫手中变得完美。赋格建立在数学般精确的对位法上,其呈示部或主题,总是被模仿呈示部而发展的“插曲”(称为对句)打断。呈示部往往较短,与其他对句唱和呼应,循环往复。
  据说,在奥斯威辛司令官的住宅常传出巴赫的赋格曲(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1944年,苏联作家西蒙诺夫(Simonov)在他的报告文学中,记述了某个纳粹集中营的日常生活:“许多高音喇叭播放震耳欲聋的狐步舞和探戈。从早上到白天,从傍晚到夜里一直喧嚣不停。”
  整首诗没有标点符号,突出了“音乐性”,使语言处于流动状态。作者采用了“对位法”,以赋格曲的形式展来这首诗。清晨的黑牛奶是主题,它短促醒目,贯穿全诗。由它在其他声部发展成不同的对句,重叠起伏,互相入侵。以黑牛奶这一极端意象开篇,并作为主格,显得尤为荒诞:作为人类生命之源的牛奶却是黑的。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傍晚喝/我们中午早上喝我们夜里喝/我们喝呀喝,让人想起《旧约》中《创世纪》的开篇:“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上帝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一直命名到第七日。“死亡赋格”的主题,显然戏仿《创世纪》对时间的命名过程,而黑牛奶改变了这命名的神圣性,似乎在以上帝之声反驳圣言。
  驱动这首诗的节奏感单调而紧迫,象个破旧钟表,与时间脱节但却在奔忙,死亡即发条。若译者找不到这节奏感,就等于把钟表砸了,只剩下破零件。
  在他和我们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他?在房子里、玩蛇、写信、吹口哨、做梦、放出猎犬;我们?喝黑牛奶、奏舞曲、在空中掘墓。其实,他和我们在同一个地方,使用同一种语言,对音乐有相似的趣味。但他拥有一种绝对的权力:
  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诗中出现了两位女性。金发的马格丽特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典型,与歌德《浮士德》的女主角同名。而灰发的舒拉密兹则代表了犹太人。在犹太圣经的《索罗门之歌》(又称《歌中歌》),舒拉密兹是个黑发女仆。在逾越节读经时,她成为犹太人重返家园的保证。这两个名字并置诗中,但又被行隔开。尤其全诗以此结尾,暗示着其命运相连,但不可和解。而灰发的舒拉密兹,这纳粹试图抹去的古老的犹太象征,保留最后的发言权,却以特有方式保持沉默。
  读者或许会注意到,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是在“死亡赋格”过半时才出现的,接连重复了四次。第一次是在他高叫把死亡奏得美妙些之后,显然和音乐演奏有关。在我看来,这是对艺术本质的置疑:音乐并不妨碍杀人,甚至可为有良好音乐修养的刽子手助兴。 也许“死亡赋格”正是对阿多诺(Theodore Adorno)那句名言的回应,阿多诺在《文化批评与社会》(1949年)一文中写道:“在奥斯维辛以后写诗是野蛮的。”,他后来撤回了这个说法。
格律诗有其强,必有其弱,所以虽然我偏爱格律诗,但是同时也喜欢古风和现代诗,我自己也写一些,曾经与猪猪在茶馆论诗时,我们都觉得其实现代诗比格律诗更难写,关键是"写"容易,"写好"难,其实我现在写律诗写熟了,有时候几分钟就一首,因为有格式好套,而现代诗歌就更难能难为了,没有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写出来自己都觉得干巴巴的,所以我对好的现代诗非常推崇.正如你所说,不是诗体好坏,而是写的人好坏
诗的音乐节奏等应该是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是美感的共同性.可能有些朋友不太清楚,外国诗歌有很多诗体也有格律,比如混合诗体,三韵句诗体等,所以以前普希金的诗用俄文读出来"象音乐一样好听",可是翻译过来,我们就不能享受到了,我比较少读外国诗歌,是因为翻译的缘故,
现代诗没有限制,但是在追求真善美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关键还是对文字意境的把握上
在练习到一定程度上,我会反复写无律诗和现代诗,追求最后随心所欲的境界,不过这个要一步步来,包括内心的境界,修养和意识层次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下面引用由fanmask2005/02/21 11:54am 发表的内容:
嘿嘿))楼主虽然老,在文学上还嫩点……
以下是北岛的文字,参照的是他自己的译本,但我更喜欢钱译:
  怎么是别人的文字,汗……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下面引用由fanmask2005/02/21 11:54am 发表的内容:
现代诗没有限制,但是在追求真善美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关键还是对文字意境的把握上
  意境?在《死亡赋格曲》里,难道真的可以在这样的深沉里去把啥啥意境来加以品味?我倒不会去体味在这里的所谓意境,我只看到“在奥斯维辛以后写诗是野蛮的”,正如黑铁时代的野蛮,和那团灵魂的火。
  君子可已矣。
发表于 2005-2-2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毕竟你网络天下,但不是你专业的你毕竟不敏感……哈哈……
发表于 2005-2-2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你对背景和犹太教的缺失是你的误区,呵呵))我早就搜过,有些东西在那个地方我比你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老朋友的两首作品,请诸位达人刀砍斧凿之~~~

下面引用由宫徵羽2005/02/21 08:14am 发表的内容:
http://www.zmcode.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15088
关于赋格,七星宝剑大哥在这篇帖子的回复里也曾有过说明,呵呵~~
理论性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者来说是自我升华的实现过程,最好能以自己的 ...
  在七星宝剑先生的大作里——恕我直言——无论从文字的音乐性,还是从意象的关联堆叠,也或者从文字背后的情感抒发中,我都看不出和赋格有什么联系。或许,“赋格”在这里只是一个闪亮的词。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5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