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18-9-20 17:23 是的,当下很多写手,在结构上经常会出现盲点和断点,并不断的用修辞来填补这些漏洞,使得诗歌的结构 ...
使用道具 举报
滚轮子 发表于 2018-9-20 17:42 这首是靠化学味来填补的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18-9-20 17:56 用诗歌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新的结构组合方式,每个事物都会有的,考验其效果的是获取阅读的共鸣
滚轮子 发表于 2018-9-20 18:05 共鸣在于个体化作品的映射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18-9-20 18:07 是,共鸣和共享不是一回事,映射是你投放出去,在阅读者的脑海里,有了图像
滚轮子 发表于 2018-9-20 18:09 共鸣的原动力是不能脱离,不能搞小宇宙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18-9-20 18:10 你只要不强加于读者,不要愚弄读者,不要欺骗读者,我想都是可以的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18-9-20 18:26 文本与超文本是不同的,诗歌属于后者,应该脱离本有的秩序
滚轮子 发表于 2018-9-20 18:31 这个脱离是属于个人的。它由空间坐标形成。但表达不能绕开原有的秩序中心。
滚轮子 发表于 2018-9-20 18:33 也就是以小见大。超文本需要落实在个体化的框架上。才能言之有物
滚轮子 发表于 2018-9-20 18:37 诗的表达过多,对读者会有限制性。但可以承载于文本之外。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4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