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经典水泡:穗穗“迷你”诗评及紫穗资料库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阿米亥诗人

推荐几个世界有名的现代诗人,个人比较喜欢阿米亥

    如果我们的视野还受到局限,那我们就把它延伸。如果我们的思维还不够开阔,那我们就把它展开,这是我们编辑这一期的基本想法。外国当代诗人作品用一个特别专号的形式推出,大概在诗歌刊物中还是第一次。

  每位诗人,是难以做到通晓各种语言的,能读懂原作的,总是少数。所以,只要你写诗,就不得不通过翻译者的语言转化来阅读外国诗,而在写作中,又难免不受到外国诗歌或多或少的影响。


  中国新诗走过90年历程,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产生了巨大影响。褒也罢,贬也罢,它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激活和推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本刊以前也曾开辟“翻译诗”专栏,总觉得窥一斑而难见全豹,因此,早有编选一期当代外国诗人作品专号的设想。为了编选出令读者满意的作品,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收集、筛选各种资料。通过这期专号,我们希望能给国内的诗人们提供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希望诗人们对当代外国诗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尽管是老生常谈的说法,但就中国新诗的发展来说,我们对外国诗歌的吸收和借鉴还远远不够。不断地创造,融会,变通,会使中国的新诗发展更为顺畅些。当然我们也知道,汉语在几千年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超凡的自身净化能力,优胜劣汰,去粗取精,因此我们不必担心过多的吸收和借鉴对汉语会造成根本的伤害。编选这样一期专号是前所未有的,难度也可想而知。编选的作品主要来自于近三年的各大文学期刊、民刊、诗集,甚至是诗歌网站、诗人博客等。我们的选取外国诗人的标准是:出生于20世纪;具有经典性的诗歌文本;诗人在本国甚至世界诗歌界有一定影响;优秀的汉语译文。这些诗人中最老的生于20世纪初,最年轻的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至今仍活跃于本国或世界诗坛。我们对那些译介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没有选入。本期共有来自于18个国家的45位诗人的304首诗作入选。其中美国14人,俄罗斯7人,英国3人,加拿大3人,波兰3人,奥地利2人,罗马尼亚2人,澳大利亚、希腊、比利时、日本、韩国、瑞典、挪威、伊朗、葡萄牙、捷克、以色列各1人。翻译者36人。


  译诗是不易的,但值得高兴的是,总会有些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实,我们在选择外国诗人的同时,也是在选择译者。读者不难发现,本期中许多译者,自己本身便是诗人。他们对两种语言纯熟、自由的把握,对诗歌语言敏锐的感觉能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中,会保留原作更多的诗意。


  对向本期专号提供支持的诗人、译者和媒体表示感谢!



《诗选刊》2007年第7期“外国当代诗人作品特别专号”目录

本期主持人:郁 葱  李 寒



04 世界上那些盛开的玫瑰
     ——“外国当代诗人作品特别专号”主持人语   本刊编辑部


06 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诗歌  埃•德•安德拉德[葡萄牙] 姚风译
08 路易丝•格丽克诗歌            路易丝•格丽克[美] 柳向阳译
10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诗歌        尼•斯特内斯库[罗马尼亚]高兴译
12 詹姆斯•芬顿诗歌              詹姆斯•芬顿[英] 李海强译
14 丽泽•穆勒诗歌                丽泽•穆勒[美] 李以亮译
16 奥登诗歌                      奥登[美] 马永波译
18 英娜•丽斯年斯卡娅诗歌        英娜•丽斯年斯卡娅[俄] 晴 朗译
20 扬尼斯•里索斯诗歌            扬尼斯•里索斯[希腊] 韦 白译
22 德妮丝•勒富尔托夫诗歌        德妮丝•勒富尔托夫[美] 戴 玨译
24 威廉•罗格曼诗歌              威廉•罗格曼[比利时] 得一忘二译
26 伊丽莎白•瓦西里耶娃诗歌      伊丽莎白•瓦西里耶娃[俄] 李寒译
28 简•凯尼恩诗歌                简•凯尼恩[美] 宁 玉译
30 马林•索雷斯库诗歌            马林•索雷斯库[罗马尼亚]高兴译
32 凯文•哈特诗歌                凯文•哈特[澳大利亚] 潘灵剑译
34 安娜•斯沃尔诗歌              安娜•斯沃尔[波兰] 高兴译
36 R•S•托马斯诗歌            R•S•托马斯[英] 程佳译
38 列昂尼德•阿龙宗诗歌          列昂尼德•阿龙宗[俄] 晴朗译
40 耶胡达•阿米亥诗歌            耶胡达•阿米亥[以色列] 傅浩译
42 哈罗德•品特诗歌              哈罗德•品特[英] 北 塔译
44 马克•斯特兰德诗歌            马克•斯特兰德[美] 马慧元译
4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歌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董继平译
48 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诗歌    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俄]汪剑钊译
50 温德尔•贝里诗歌              温德尔•贝里[美] 张 蕾译
52 弗•迈吕克诗歌                弗•迈吕克[奥地利] 马文韬译
54 德瑞克•沃尔科特诗歌          德瑞克•沃尔科特[美] 阿 九译
56 斯坦利•库尼茨诗歌            斯坦利•库尼茨[美] 董继平译
58 切斯拉夫•米沃什诗歌          切斯拉夫•米沃什[波兰] 李以亮译
60 叶甫盖尼•卡拉晓夫诗歌        叶甫盖尼•卡拉晓夫[俄] 李 寒译
62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诗歌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瑞典]李笠译
64 茨木则子诗歌                  茨木则子[日] 张继文译
66 泰德•库舍诗歌                泰德•库舍[美] 非 马译
68 弗瑞德•瓦诗歌                弗瑞德•瓦[加]黄梵  石峻山译
70 英娜•卡贝什诗歌              英娜•卡贝什[俄] 李 寒译
72 洛娜•克罗泽诗歌              洛娜•克罗泽[加拿大]魏莉 黄志刚译
74 吉米•卡特诗歌                吉米•卡特[美] 张子清译
76 埃•萨罗希诗歌                埃•萨罗希[伊朗] 穆宏燕译
78 W•S•默温诗歌              W•S•默温[美] 董继平译
80 扎加耶夫斯基诗歌              扎加耶夫斯基[波兰] 李以亮译
82 保罗•策兰诗歌                保罗•策兰[奥地利] 王家新译
84 丽玛•卡扎科娃诗歌            丽玛•卡扎科娃[俄] 谷 羽译
86 史蒂文•施罗德诗歌            史蒂文•施罗德[美] 张晓红译
88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歌          约瑟夫•布罗茨基[美] 黄灿然译
90 罗尔夫•雅各布森诗歌          罗尔夫•雅各布森[挪威]董继平译
92 徐廷柱诗歌                    徐廷柱[韩国] 薛 舟 徐丽红译
94 弗拉迪米尔•霍朗诗歌          弗拉迪米尔•霍朗[捷克] 高兴译


台湾有个写诗歌的朋友叫阿米。搜阿米的时候,不经意发现了阿米亥。读了他的诗歌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他了。我贴几个在这里:

2楼

叶胡达•阿米亥(Yehuda Amichai)诗选

叶胡达•阿米亥(1924-2000),二十世纪著名犹太诗人,先后出版了诗集《诗:1948-1962》、《现在风暴之中,诗:1963-1968》、《时间》等十余部,在欧美诗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被译成数十种文字。他曾经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文学奖,2000年逝世。



--------------------------------------------------------------------------------

之前



在栅门被关闭之前,

在最后的问题被提出之前,

在我被改变之前。

在野草长满花园之前,

在再无原谅之前,

在水泥硬化之前。

在所有的笛孔被遮住之前,

在物品被锁进碗橱之前,

在规则被发现之前。

在结局被制定之前,

在上帝合拢他的双手之前,

在我们无处立锥之前。

( 董继平 译)



--------------------------------------------------------------------------------

战场上的雨



雨落在我的友人的脸上,

在我活着的友人的脸上,

那些用毯子遮头的人。

雨也落在我死去的友人的脸上,

那些身上不遮一物的人。

( 董继平 译)



--------------------------------------------------------------------------------

忘却某人



忘却某人就象

忘却关掉后院中灯

因此它在翌日长明不熄。

但因而它也是

那使你想起的灯。

( 董继平 译)



--------------------------------------------------------------------------------

永恒之窗



我曾经在一个花园里听见

一首歌或一篇古代的祝福。

在暗色的树木上面

一个窗口总亮着灯,在纪念

那朝外探视的脸,

而那张脸也

在纪念另一个

亮着灯的窗口。

( 董继平 译)



--------------------------------------------------------------------------------

没有结尾的诗



在新牌子的博物馆里

有一个旧犹太教堂。

在犹太教堂里

有我。

在我的体内

有我的心。

在我的心里

有一个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

有一个犹太教堂,

在它的里面

有我,

在我的体内

有我的心,

在我的心里

有一个博物馆

( 董继平 译)



--------------------------------------------------------------------------------

肉体是爱的理由



肉体是爱的理由;

而后,是庇护爱的堡垒;

而后,是爱的牢房。

但是,一旦肉体死去,爱获得解脱

进入狂野的丰盈

便像一个吃角子******************蓦然崩溃

在猛烈的铃声中一下子吐出

前面所有人的运气积攒的

全部硬币。

(刘国鹏译)



--------------------------------------------------------------------------------

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没有时间

花时间去干所有想干的事情。

没有足够的理由

为所有目的寻找理由。《传道书》

实则大谬不然。

人需要爱的同时也需要恨,

用同一双眼睛微笑和哭泣,

用同一双手抛掷石块而后归拢它们

在作战中做爱也在做爱中作战。

憎恨而后原谅,怀念而后忘却,

规整而后搅混,吞咽、消化

历史

年复一年的造就。

一个人没有时间

当他失去他就去寻找,当他找到

他就遗忘,当他遗忘他就去爱,当他爱恋

他就开始遗忘。

他的灵魂历尽沧桑,他的灵魂

极其专业,

可是他的肉体一如既往地

业余。它努力、它错失,

昏头昏脑,不解一事,

迷醉和盲目在它的快乐中

也在它的痛苦中。

人将死去,就像无花果在秋天凋零

枯萎,充满了自己,满缀甜果,

叶子在地上变得枯干,

空空的枝干指向那个地方

只有在那里,万物才各有其时。

(刘国鹏译)



--------------------------------------------------------------------------------

秋日将至及对父母的思念



不久秋天就要来临。最后的果实业已成熟

人们走在往日不曾走过的路上。

老房子开始宽恕那些住在里面的人。



2005-4-26 14:53 回复


开心快乐的人

0位粉丝

3楼

树木随年龄而变得黯淡,人却日渐白了头

不久雨水就要降临。铁锈的气息会焕发出新意

使内心变得愉悦

像春天花朵绽然的香味。

在北国他们提到,大部分叶子

仍在树上。但这里我们却说

大部分的话还窝在心里。

我们季节的衰落使别的事物也凋零了。

不久秋天就要来临。时间到了

思念父母的时间。

我思念他们就像思念那些儿时的简单玩具,

原地兜着小圈子,

轻声嗡嘤,举腿

挥臂,晃动脑袋

慢慢地从一边到另一边,以持续不变的旋律,

发条在它们的肚子里而机关却在背上

而后陡然一个停顿并

在最后的位置上保持永恒。

这就是我思念父母的方式

也是我思念

他们话语的方式。

(刘国鹏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耶路撒冷是一只转马



耶路撒冷是一只转马它转啊转啊

从古城到所有街区然后又回到古城。

你是不能下来的。无论谁跳下来就是把他的命攥在自己手里。

而且无论谁在一圈之后下来了就必须得再次偿还

回到这个没有尽头的旋转。

但这里没有大象和跃马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信仰的此起彼伏以及旋转

它们的轮轴发出从祈祷堂里传来的加满油的悦耳音响。

耶路撒冷是一架跷跷板;有时候我降下来

进入过去的年代而有时候我升上天空于是

大叫着像个孩子一样大叫,他的两腿用力摇晃

我要下来,爹,我要下来,

爹,抱我下来。

而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圣人升到了天堂

会像孩子一样大喊大叫,父啊我愿在此居住,

父啊,请莫让我落下,吾父吾主,

请容我们在此居住,吾父吾主!



—— 注:——————————————————————————————————

古城,即耶路撒冷旧城,让人们几千年打得死去活来的地方。

结尾几句原是一个赞美诗,《Avinu Malkaynu》。

罗池 译



--------------------------------------------------------------------------------

在库克拉比大街



在库克拉比大街

我独自行走没碰上这个好人——

他祈祷时戴一顶皮绒帽

他办公时戴一顶丝绒帽,

都飞扬在死者的风中

在我的上空,飘拂在水面

在我的梦里。

我来到先知的大街——空无一人。

而埃塞尔比亚的大街——寥寥数人。我正在

寻找一个地方好让你跟我一起生活

为你填满你孤单的巢穴,

建立一个地方为我的痛苦用我额头的汗水

查对一条道路你会从那里归来

以及你故居的窗户,一个裂开的伤口,

在关闭与开启之间,在光明与黑暗之间。

有烤面包的香气从一个棚屋里面传出,

那是一家店铺人们在那里散发免费圣经,

免费,免费。远远胜过一个先知

曾给这些混乱的里巷留下的一切,

当这一切倾倒在他的身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

在库克拉比大街我独自行走

——你的墓床在我的背上像一个十字架——

尽管这令人难以置信

一张女人的睡床将成为一种新信仰的符号。



—— 注:————————————————————————————————————————-

库克拉比,Rabbi Kook,当代以色列最有威望的犹太教士之一,在西方也有一定影响,他的儿子也是一个有名的拉比。而值得注意的是,库克拉比是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强硬的激进的正统派,所谓原教旨主义者。

罗池 译



--------------------------------------------------------------------------------

我的爱国生活



当我年轻的时候整个国家也年轻。而我的父亲

是所有人的父亲。当我快乐的时候国家

也同样快乐,而当我跳跃在她的身上她也跳跃

在我的身上。春天里覆盖她的青草

也同样让我变得柔软,而夏天干旱的土地伤害我

就像我自己皲裂的脚掌。

当我第一次坠入爱河,人们宣告了

她的独立,而当我的头发

飘拂在微风里,她的旗帜也是如此。

当我搏杀在战斗中,她奋战,当我起身

她也同样起身,而当我倒下的时候



2005-4-26 14:53 回复


开心快乐的人

0位粉丝

4楼

她慢慢倒在我的身旁。

如今我开始渐渐远离了这一切:

就像有些东西要等胶水干透之后才能胶牢,

我正在被拆开并卷入我自身。

有一天我在警察乐队看见一位单簧管演奏家

他正在吹着大卫的《堡垒》。

他的头发雪白而他的面容平静:这副面容

就像1946年,一个唯一的一个年份

在诸多著名的和恐怖的年份之间

那年没有发生什么除了一个伟大的期望以及他的音乐

还有我的爱人一个在耶路撒冷宁静的家中安坐的女孩。

此后我再没见过他,但一个追求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决不会离开他的脸庞。



罗池 译



--------------------------------------------------------------------------------



以色列地的犹太人



我们忘了我们来自何方。我们犹太的

姓氏,从大流散把我们打发出去,

又把我们带回记忆,鲜花和果实,中世纪城市,

金属品,化成石头的骑士,玫瑰,

飘散了芬芳的香料,各种宝石,大量的红染料,

手工艺品远远地去到世界各地

(那些手也一样远去了)。

割礼对我们也是如此,

因为有神明的圣经故事和雅各的子孙,

所以我们继续伤害我们所有的生命。

我们在干些什么,返回这里忍受伤痛?

我们满腔的热诚已被排干变成沼泽,

沙漠对我们敞开,但我们的孩子是漂亮的。

即便是半途中沉没的渔船残骸也会抵达海岸,

即便是风在吹。并非所有都是靠航行。

我们在干些什么

在这块黑暗的土地忍受它

黄色的光影刺破双眼?

(时不时地有人说起,尤其是四十

或五十岁的人说:“太阳要晒死我了。”)

我们在干些什么,带着这些被蒙蔽的灵魂,带着这些姓氏

带着我们森林般的眼睛,带着我们漂亮的孩子们,

带着我们奔流的热血?

抛洒的热血并不流向树木的根

但这是一种最接近的方式流向

我们自己的根

—— 注:——————————————————————————————————————

雅各,又名以色列。

罗池 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诗选(十六)

宁静的野生世界

温德尔•贝里(美国)


我对尘世日渐失望
夜间
最轻微的声音
也会把我惊醒
我为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担忧

我在林中彳亍,
水鸟在湖面上展示自己的美丽
苍鹭给孩子们喂食。
我走进宁静的野生世界
它们不以悲伤增添生命的负担

我走进前面平静的湖水。
在我的上方,白天隐藏的群星
正闪耀着光芒,这时
我在仁慈的大地上休息,自由自在。


穗穗点评:一首经典的诗歌里,一定有作者呕心沥血藏匿的火焰。而这火焰就是火种,有时你并不一定,能在第一和第二遍的阅读中,就能寻找得到。我爱这《宁静的野生世界》,我爱温德尔•贝里,爱他的坦白和仁慈,爱他的虔诚和担当。尽管我不知道,是何缘由,让他对尘世日渐的失望,但作为一个父亲,他是一个合格、慈祥和细腻的长辈。

1934年8月5日,温德尔•贝里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亨利郡附近的一个乡村,这也是他祖辈们生活和务农的地方。在他的骨子里,有着一种对土地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因为我想,他被誉为美国当代杰出的生态文学作家和生态思想家。这样的盛誉,并非空穴来风。美国作家华莱士•斯特格纳,曾这样高度地评价贝里:“不管称他为诗人、散文家或者是小说家,我都很难说出哪一个更贴切。因为在这三个领域里,他均达到了很高水准。”

贝里曾先后在肯塔基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学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来又任教于纽约大学和肯塔基大学。1965年,贝里携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出生地亨利郡附近乡村定居。年过七旬的贝里现在依旧住在肯塔基的乡下,用最传统的耕种方式务农,他拒绝使用电脑、电视等一切现代设备。

贝里永久定居乡村的选择和他与众不同独特的生态思想是分不开的。处所(Place)意识与家园(Home)意识是贝里生态观的核心所在,处所意识贯穿了贝里许多作品的始终。了解了贝里的出生、生平和思想意识等,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领会他诗歌中,想要彰显家园意识和诗歌能指。

《宁静的野生世界》,正是贝里生态作品中优秀的一篇,他以一个“担当”者的姿态,也就是父亲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前面五句,让我看到了一颗善良、敏感、颤栗、细致的灵魂。这是“润物细无声”父爱,是人间的大爱。

我爱温德尔•贝里,并非毫无缘由,有时你喜欢上一个人,很简单,那就是他诚实、晶莹的文字打动了你。你无需真得和文章或诗歌的作者见面,只要透过他的文字,你就能找到他藏匿的火焰。这种精神的火种,就是文明的承接。就是在细细的阅读中,无声地传递,无形地燃烧,连绵成炽热的世界的精神家园。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宁静的野生世界》,所以作者从第六句开始,才真正地触及题目。正因为心里有担忧,有心事,所以贝里夜间,才会因为一点点细碎的声音,就惊醒了。而惊醒之后,他的担忧还在加剧,他无法入眠。这才会走出自己的小屋,去林中漫步。接下来的五句诗歌,是贝里给我们展现的野生世界的温馨画面。

无论是水鸟在湖面上展示自己的美丽,还是苍鹭给孩子们喂食的画面,这都是贝里平时,积累的观察画面,是这一刻他在夜色中的遥想,而不是真实的画面。当然这是我的一种猜测,因为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此刻时间,应该是在深夜。他给我们展现这些画面的缘由,是因为作者的内心,已经从一种不安的、担忧的喧嚣,转向了一种湖水的宁静和安详。这些感受,是作者自身的修养,是自然宁静的启迪,是头顶星光的昭示。他从动物们安详的姿态里,体悟“我走进宁静的野生世界/它们不以悲伤增添生命的负担”。很多时候,一些人生道理,是说说容易,做到难啊。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生命的进程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这首诗歌,最精彩的部分,就在于诗歌的最后四句。我不知道,作者的原诗,是如何的结构,我是根据自己的阅读感觉,和内在的气息停顿,将此诗分成了三段。也就是前五句一段,中间五句一段,最后四句一段。虽然诗歌中,有两个排比式样的“我走进”,但是在这里,根据语调和意思的内蕴,我觉得可以截开,分在两段里。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阅读和分析方式,并不作为一种标准。

我发现几乎所有伟大的诗人,都深爱着头顶上空白天隐匿的群星。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人世间最该敬畏的事物之一“天上的星空”。在我的理解里,这头顶的星空,就是宇宙的象征,是无穷尽的未知,是我们该敬畏的自然盛景。而诗人们喜欢用到这样的意象,则暗示着一种浩渺的胸怀,一种探寻未知的追求姿态。如果说作者,开篇的姿态是烦躁不安、忧虑深重的,那么结束时的姿态,却是安详踏实、自由自在的。这样转变,是从浮躁走向宁静的一种渐悟。这非常附合题目的暗喻和启迪,这也是自然赐予贝里的精神抚慰和一种家园的安宁。

这头顶的星空和自然界的安详,仿佛神谕,让一颗人世间骚动的灵魂,皈依自由自在“仁慈的大地”。在这短短十一句诗行里,我还读到一种近似于宗教气质的圣洁和无边的祥和。应该说贝里不仅仅是一位田园生态诗人,一个忠实于土地的农民诗人,更是一位皈依宗教信仰、返璞归真的传统诗人。有人曾说《宁静的野生世界》这首诗歌,正好体现了《圣经》马太福音6章的几个章节。

我在这里也列出这些资料,让大家在我解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此诗。

耶酥教导他的门徒说:“你们看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马太福音第6章第26节)
耶酥又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你们需要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马太福音6章31——32节)
耶酥说的天父就是上帝。贝里的诗《宁静的野生世界》正体现了《圣经》中这几节经文的思想。

其实即便不参照这些资料,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贝里内心宁静的火苗,那蓝色安详的火种。这首诗作里,与自然和谐相守的姿态,和贝里在他的散文集《吊脚楼》(The Long-Legged House)中,所提出的问题:“人类将如何归属于大地?”,有着殊路同归的认识归途,和顽固的家园意识。那就是要做土地的栖居者,灵魂家园的看守者。

温德尔•贝里以他近50年的创作和身体力行的定居,向世人表明:人,是可以通过在某个处所长久栖居和深入的了解,来最终实现归属于某一处所的事实。贝里曾说过:“尽管大部分美国作家——甚至我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美国作家都是漂泊者,我依然是一名处所者。”我由衷地佩服贝里,在这个人人向往“远方”,背弃故土,寻求精神依托的时代。他是唯一精神使者,土地的栖居者和家园的守护神。





2010年9月6日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9-8 10: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穗穗赏析:温德尔•贝里的《优雅》

优雅


温德尔•贝里(美国)

  
今天清晨,林子里格外绚丽。
红色、金色、绿色的叶子
洒落在大地上,有些正在
飞舞,有些仍挂在空中。
色彩斑斓,婀娜多姿, 
把它所在的那个地方带入永恒。
这里无须匆忙,也没有停滞。

看,它确实在寻找自我,
根在土壤里高傲地穿行。
看,它没有一丝困惑,
这就是它的全部,完美无缺的
姿态。以相同的姿态,或跑步,
或行走。静下来,静下来。
它进入你的体内,路线是那样清晰。


穗穗点评:诗歌的题目《优雅》,本是一种姿态。这里贝里,是用来形容他看到的自然之景,林中的树叶。毫无疑问,能欣赏到叶子的飞舞,这个时节一定是秋天。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语言,去看看贝里眼中的秋天吧,美国肯塔基州亨利郡的乡村风景。林中的绚丽,是由“红色、金色、绿色的叶子”组成的秋天的色彩乐队和舞蹈队。这些叶子神采各异,好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般。在作者的眼里,秋天林中的叶子,都是优雅的人间尤物,它们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不叹息自己的飘零,不匆忙,不停滞,而是优雅地舞蹈,去向它们该去的永恒之地。

诗歌的前七句,就是这样一种优雅的心态。所谓明心见性,作者无时无刻不在自然的怀抱里,汲取养料,感受安详,将自己的心镜擦拭明亮,不染尘埃。

我喜欢阅读温德尔•贝里的诗句,喜欢他文字里透露的安详气息。这是一种可以治愈焦渴和烦躁等现在病症的良药。我觉得读他的诗句,可以抚慰不安、窃窃的灵魂。

我又根据自己的喜好,将贝里的此诗,分成了两节。前七句和后七句诗歌,都可自成一体。如果说前七句诗歌,是描绘风中的秋叶,那千姿百态的风姿和安详的陨落。那么后七句诗歌,就是进一步的探寻和烘托,这种优雅姿态的缘由。这其实就是诗人,自我心境在物象上的返照。

看树叶在风中寻找自我,它们的根也在土壤里高傲地穿行。看树叶安详地等候命运的安排和差遣,没有一丝困惑和不满,以完美的姿态,也就是优雅的姿态,“或跑步,或行走。静下来,静下来。/它进入你的体内,路线是那样清晰。”我要说贝里,是造景造境的高手。他完全把秋叶拟人化了,让树叶拥有了人类的姿态。可是某一刻,它又突然静止,回到了植物的静态中去了。它就是这样进入了贝里或我们的体内。一些树叶的脉络和纹路清晰可见。这一刻,我们分不清树叶是肉体,还是肉体是树叶,物我难分,似幻似真。总之贝里,用他独特的人生领悟,给我们展现了一首特殊的诗歌《优雅》。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心灵之作。


2010年9月6日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9-8 1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大卫•伊格内托

大卫•伊格内托

大卫•伊格内托 (David Ingatow),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生于纽约市,1964年以来先后在肯塔基大学、堪萨斯大学、瓦萨尔学院、纽约市立大学、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文学创作,1936-1976年间主编过一些诗刊,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诗歌评论》。他从1948年以来出版了十多卷诗集:《诗》(1948)、《温和的举重者》(1955)、《再说一次》(1962)、《人类的形象》(1964)、《大地坚硬:诗选》(1968)、《营救死者》(1968)、《诗集:1934-1969》(1970)、《面对树木》(1975)、《诗选》(1975)、《踏上黑暗》(1978)、《对地低语》(1981)、《让门敞开》(1984)、《新诗集》(1986)、《给地面投影》(1991)等多卷,另外还著有散文三卷。他曾经多次获得过一些中药的诗歌奖,其中包括古根海姆、波林根、佛洛斯特、雪莱纪念奖、美国文艺学院诗歌奖,同时,他还被推选为美国诗歌协会的终身主席。

伊格内托被公认为当代美国寓言式诗歌大师。他的诗短小、直接、避免使用修饰词和富于“诗意”的词语,具有十分鲜明的“反诗歌”特征。他的诗歌还兼具现代寓言性质,且倾向于情节性,把日常生活上升到哲学境界,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及其压力。

作品欣赏

  秋天之一

  树林像一群等侯决定的人
  而伫立着。它们
  僵硬而直立,一次预先决定的
  裁决。我站在它们面前
  感到有罪但又想生存下去——
  对自己毫无把握,胆怯,
  我的上肩耸起。
  我直起身子
  歌唱。它们保持沉默。
  我转身大步离开
  上下挥动我的双臂
  如同一个士兵。我无处可去,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做,
  我保持大步行进。


  秋天之二

  给温德尔•贝里

  一片树叶躺在我的门前
  摇颤,正要被风
  吹走。
  如果我要把它
  带入我房间的静止的
  空气中,它就会
  静静躺在我的窗台上
  面对着那它
  自其枝头飘落的树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9-8 10:21 发表


嗯,问好芙蓉妹妹:),很好的自修功课哦~~

我跟着穗穗慢慢修,修,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3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