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555|回复: 156

《飞雪有约》2010年末诗歌报访谈人物曹喜蛙---怀一份正直的悲伤,我们一起踏雪寻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Red]
怀一份正直的悲伤,我们一起踏雪寻梅
------2010年末诗歌报访谈人物曹喜蛙
   
      
        曹喜蛙先生是诗歌报的老朋友,总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我们,将自己的文章发到心情文字版,他的杂文与现实相结合,有着强烈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诗歌有着现实的揭示与呈现和内省气质.
       2010年即将过去,我们的诗人和从文者该有怎样的担当?如何寻找到写作与现实的切入点,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诗意.本期我们请曹喜蛙先生坐客诗歌报,与大家直面交流,与大家共同探讨写作,也说说北漂南下多年来的辛酸苦辣和心里话.



个人简介:
曹喜蛙,批评家、诗人、互联网哲学家,《中式生活》《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两份杂志的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的嘉宾主持,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互联网起哄理论创始人。著有畅销书《和明星去旅行》、《赢在互联网》等。

诗歌作品赏析:

《我的父亲母亲》(诗选)

父亲的木乃伊
——古皮氏城纪事

我站着撒尿
马桶里的屎尿快要溢出
隔壁大嫂的妈妈叫我
我叫她娘娘
娘娘有洗不完的衣服
她总是帮女儿在干活
与我父亲一样牛马一生
大嫂手懒且拙可苦了娘娘

娘娘背靠着有玻璃的立柜
坐一把没有靠背的木椅
她让我帮她把椅子弄稳
我用火钳子拉椅子腿
光华的瓷砖地上已满是屎尿
一不留神我在地上摔了个跤

猛然回首
看见父亲就在旁边
伸着一双腿坐在屎尿中
他瞪着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
挺着腰板全身赤裸裸
原来父亲已成一座僵尸
这是他的木乃伊
是我站着撒尿看不到的

2000/2/1

《绞刑架上的母亲》
———古皮氏城纪事

又看见了母亲
她下了地狱
她不下地狱谁下
她老的时候很丑陋
她浑身有病
满嘴的牙掉光了
口臭能遮住星星
耳朵是中年聋的
让一个乡村医生
给瞎捅的
眼里早已容不得神
眼角时常挂着眼屎
还是常幻听幻觉
有老年性精神病
一天24小时
有8小时跳的高高
与天庭的玉皇大帝对骂
年少时就得了喀山病
年老时更臃肿的不象样子
像一头没有发育全的大象
一块奇烂无比的丑石

她这样的一个矮女人
哪里骂得赢人家
时常像小女孩一样哭泣
但哭起来就象狼嗥
在天池沐浴的仙子们
时常给她吓得光着身子
在云朵中乱跑
她早已忘了羞耻
总脏西西的撅着屁股
在光天化日之下撒尿
尽管不到1米远的地方
就有鲁班爷修的厕所

她下地狱天经地义
地狱是修理人的好地方
那儿的刽子手
与大夫都是一拨人
都长得像科学家或艺术家
母亲给拉上绞刑架
只轻轻那么一拉
她的身材就变得苗条颀长
她的脚下有两只玻璃杯
里边已经盛满了她的血
那是一对美丽的高脚杯
那血是存酿了千年的干红葡萄酒

2000/2/14

《愤怒的月亮》

    八月十五佳节
  真能像一块“甜”饼
  用嘴巴一嚼带过?
  一块小小的甜饼?
  那——
  可是我们这个族群
  在地球上漂的“暂住证”啊!
  当太阳像小小“乒乓球”
  警察
  城管那样
  问我们要时
  即使死机
  抑或呜呼哀哉
  你也不能掏不出唯一
  能证明我们出身的这块“硬盘”
  
  如今
  可以充饥的“饼”
  画了很多
  除了白面饼
  甜饼
  更有馅饼/咸饼/酸饼/辣饼/怪味饼
  当我们吃什么都
  吃不出味道的时候
  我们的族群
  肯定是生了一场大病
  
  当你起早贪黑
  当你披星戴月
  坐公交/转地铁
  打的士/打卡/打手机
  当你签完自己的名字
  当你脑子里格式化一闪
  你一年“高薪”挣的钱
  还不够人家在红木家具市场
  买一对紫檀黄花梨的玫瑰椅!
  你一辈子挣的钱
  还不够你买一间卫生间
  放下妻儿的一张床!
  不用天文学家解释
  你也能明了
  为什么连恒星太阳都有寿命
  为什么宇宙会有
  那么多
  比魔鬼还要厉害百万光年的黑洞
  你就明了我们族群的词典里
  为什么会有
  “秋后算账”这么一个词
  
  幸福在哪里?
  何时不再“奴”?
  难道在张艺谋、李少红
  伪造纯情
  粉饰太平
  满纸荒唐的电影里?
  公正在哪里?
  生命谁更贵?
  难道在“官三代”“富二代”
  与80后“民工”
  望明月思故乡的“剪刀差”里?
  公平在哪里?
  明镜哪高悬?
  难道在黄以明
  被剽窃的
  自然精神里?
  希望在哪里?
  “北漂”何是头?
  难道在曹喜蛙
  且把十年当十天的
  起哄理论里?
  
  中国在哪里?
  明月几时有?
  难道在盛满“转基因”食品的
  瓷盘瓷碗里?
  当你义正言辞的抗议
  抗议了无数遍
  也不能让人
  扣押的船长中秋回家团圆
  你就自然会知道
  钓鱼岛的灯塔
  为什么即将爆炸……
  
  当我们在地球的家园
  让无情的时光“强拆”
  当我们的姐妹“上访”
  让上帝家的一窝狗
  围堵在厕所
  你能求助
  天空的哪颗记者
  当你佳节
  看着母亲
  自焚烧灼的脸哽咽
  你就知道为什么
  八月十五的月亮
  绽放的是——
  21世纪的愤怒
  
   2010年中秋节于北京
  
《愤怒的秋雨 》

北京街头
拥堵的私家车
大耳结巴的方向盘
听懂了
二十四节气
农谚的方言—:
霜降中国

这铁盔铁甲的
城市鬼魂
如外星入侵的僵尸
拥堵北漂者的
嗓子眼
呼吸道
如地球喀不出的
一口恶痰
天啊——
这样的时辰
只有李刚的儿子
可以畅通无阻

这个世纪的秋天
人民币如冥币
一样不值钱
大蒜、白菜
与房子一样涨价
声称连动物都要保护的文明
人在人道上
踩上没有婚房的狗屎
这堆80后的痴女傻男
正急着做爱
喊着“裸婚”
天啊——
这样的时刻
只有李刚的儿子
有权在自己的房子里
“开房”

鲁迅死了
鲁迅文学奖
也苟延残喘
鲁迅念叨的民族脊梁
此刻
也早被人从教科书中
拿掉掉了
只会写羊羔体诗歌的获奖者
手握狼毫
叫嚣着自己不只会写诗
俨然他的诗歌
已经与李白杜甫
并驾齐驱

不听话的网民
被诬蔑为起哄
有点敏感的词
在各种各样的空间
都被弱者自己
开发的软件
悄悄屏蔽
曹喜蛙的起哄理论
洋洋洒洒
却只能把网吧当教堂
如当年的侯宝林
在天桥撂地摊

声如洪钟的黄以明
如堂吉诃德
状告“范馆”
官司一入秋天
就已经绝望
剽窃者范迪安的名字
几度被法院
不小心
拿掉掉
最后一场秋雨的谈话
愁煞这个
广西结巴

这个秋天
所有的愤怒
坚硬如霰弹
化作鞭炮齐鸣的
六味地黄丸
万弹齐发
万箭齐暗
齐聚一张
狂草的书法
呼唤公正的宣纸
铺天盖地的落雪
好来滋润
远方母亲
来春的双眼

天啊
是谁拥趸
那封玉玺
谁会有心
帮助无助者
来抽身
即将莅临的
这个寒冬的大地
如庞然大物的
飞碟降临
一件青花瓷
一息尚存的心
压抑着
绞痛的红印泥……

                                2010年10月24日于北京
网络诗论:

《网络黑洞、面具与裸奔》
——再论"网络诗歌"的命

    "黑洞"这个词来自天文物理学,读过《时间简史》的人应很熟悉,它是一种巨大看不见的力量聚合。据说这黑洞的中心是一个所谓的"奇点",凡是接近它的物质都会受到强烈的挤压、弯曲、粉碎,最后会被拉成线状物。我说网络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个黑洞,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聚合,网络也有个"奇点",凡是接近它的人某种程度上都应该会产生特殊的变化,我称之为戴着面具的裸奔。
    网络实际上让我们实现了对原始社会的回归,每个网友、网络诗人都不时有一些返祖行为,比如彻底露出野性,但大家毕竟都还是现代人,每个人的网名就如一个面具,大家都在用网名裸奔。这也是一种放松,撒撒野,发泄发泄,神经神经,未尝不可,但应有个底线,这就是保持正确的价值伦理观。
    一个人的价值伦理观决定他的诗或语言,其诗和语言是他的价值伦理观的外观,这是现代人与原始人的区别。原始人缺乏必要的、成熟的价值伦理观。但即使现在,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正确的价值伦理观,这区别往往是由教育、环境决定的。
    其实,诗歌是人与语言的价值伦理,而网络诗歌有不同于以往的、更加开放的价值伦理,他的价值伦理既与纸媒体的价值伦理有关,又有完全的不同、发展。因为网络作为一种仿佛人类诗意、群婚的居所,他的空间远远大于以往的新房,是完全的宗教画中的裸体的天使、人、神的天堂同居。在网络诗歌中,包容了以往纸媒体无法接纳的东西,包括纸媒体认为淫秽、丑陋甚至反动的东西。人们在网上就好象在自己家里或卧室,所谓网络诗人就像满大街穿着睡衣走路的人,旁若无人,或者像穿着病号服的精神病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种释放或解放。
    网络诗人是一个灵魂群居的人群,所有的网友也几乎都是,这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聚集。事实上,这就潜伏了一种危险,一种关于"网络法西斯"的危险。比如法西斯的头目希特勒,如果他现在作为一个网络诗人复活的话,他的一些胡说八道也许还挺可爱,但如果有一群人都他那样,可就糟了。这个在西方有法西斯传统的国家已经不是笑话了,这个在法国大选中已经让全世界领教过了。
    我以为网络罪犯,多数有网络法西斯的嫌疑,他们的价值伦理有严重的问题,他们的所作所为有点像当年法西斯"为了改量人类品种,而不分青红皂白就消灭犹太人",许多网络罪犯都是技术狂,我见过几个黑客为自己辩护,说是为了一个别人的所谓技术缺陷才去攻击人家的设备,经常让人家损失惨重,不管是真是假,都纯粹是犯罪。
    所以网络诗歌应该是能让大家更加和平相处、更加互相宽容,而不是相反的更加狭隘、反人性,作为价值伦理的一个开放的灵魂载体,网络诗歌应该主动向网络法西斯开炮,这不是狭隘的政治问题,而是一个基本的网络时代的价值伦理问题。消灭网络法西斯,网络诗人责无旁贷。因为大多时候,诗歌是最好的卫兵。(2002/9/8)


杂文与随笔:

“范迪安”的罪与罚

                                       文/曹喜蛙
        有关文化学者、书法家、诗人黄以明状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官司,目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举国皆知了,而且被写入“2010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中。下面这篇文章是该案还没有立案前写的,某种程度上正是此文促进了该案后来在法院的立案。实际上该案判谁赢谁输都不重要,关键是通过此案可以对中国知识产权的推进,尤其是对潜藏在地下的文化劳工问题的披露。实际上在此案的审理和宣传过程中,论战双方都是有贡献的,尤其是有人所说的“三英战吕布”的媒体混战,非常有意思。
——作者题记

     那还是高中的时候,学校进行体育比赛,我们班当时的同学想得那个“短跑冠军”,于是几个人就在琢磨用什么策略去争取,当时的班主任说了一句话迄今我还记着“他(指对方运动员)跑得再快,还有他还没跑你(指自己一方的运动员)就到了的快?”
       体制外学人黄以明状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剽窃一事,至今还没有立案,我估计对方就用的我们班主任那招,让你“莫进来”,大家说这里边有什么蹊跷没有?
体制外学人黄以明状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官司未必就能赢,尤其这里的范迪安还是带引号的,在法院没有正式判定范迪安剽窃的情况下,此“范迪安”未必就是彼“范迪安”,也许范迪安是被冤枉的,但“冤有头,债有主”,目前的情况下只能让范迪安当“被告”。
    范迪安先生是大领导,在中国美术界是能呼风唤雨的标杆性人物,对体制外学人黄以明的“愤怒”应该有所体谅,面对庞然大物如恐龙的“您”,弱者如丐如蚁的“黄以明”们不可能相信你,只能把希望寄予可能公允的第三方——“人民法院”,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您”最佳、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促成此案的对谱公堂,而不是简单的“扼杀”此案于“立案”阶段。
   范迪安先生是大领导,在弱者如丐如蚁的“黄以明”们走投无路、呼告无门“求生”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情况下,应该多少能理解他们的无奈与不满,而不是随意怂恿“一帮衙内”去漫骂、刺激他们本来就非常紧张的神经。我不相信范迪安是个没有涵养、没有胸怀、没有良智的“文人”,但我不能保证你一不小心的一个念头、一个脸色会让无知有勇的“一帮衙内”、七八打手去给你闯下“滔天大罪”,去给你到处放“狼牙”,要知道所有以维护范迪安“美名”为借口所造之孽最后的十字架都要由你一个人来背。
黄以明是我的朋友,我不会隐瞒这个事情,而且鉴于我们之间的这种牵挂,为了避嫌,在状告的这件事情上他都一直瞒着我。但我知道“黄以明”确实不是一个人,这里的黄以明也是带引号的,他是数以万计的苟延残喘在死亡线上的“文化劳工”的一个代表,如今他能不畏困难的去状告高官厚禄如你的“中国美术馆馆长”,那是思前想后的慎重行为、最后一博,是冒着被“封杀”“灭口”“扼杀”的危险,绝对不是为出点小名、蝇头小利的吵吵,而是冒死“为民请命”、勇敢的去背这个“民族复兴”大背景下“文化劳工”求生的十字架,我们应该清楚在少数“名家”朱门酒肉臭的同时依然有无数的底层文化劳工还挣扎在死亡线上。
对黄以明此次的行动,我是十分钦佩的,所以在我第一时间知道他这件事后,在我知道他已经公开行动后,责无旁贷出来为他声援,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因为他的“衣衫褴褛”不是一个人,他们所接受的现实的“惩罚”早已经是相当无语的震撼了。
     我与范迪安先生本无冤无仇,但在这个“剽窃门”的事情上我的立场不会变,也许将来事情搞明白了,大家握手言和不是没有可能,但在事情没有搞明白以前只能对准“您”的命门杀将过去:小子们,接招!

警惕后奴隶社会的到来
文/曹喜蛙

    近年来,为了描述当代城市社会的问题,出现不少夸张性的词语,如房奴、卡奴、孩奴等等,一般来说这些词都有撒娇之嫌,难道上辈人就没有过生活、社会所累?也没见谁天天叫喊什么这奴那奴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也许房奴、卡奴、孩奴这些词真的就是新一代人的撒娇,但撒娇归撒娇,苦难与担当是一点都不会含糊的,对我们的80后、90后都要充满信心,毕竟中国的明天还是需要由他们来托起。但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不能忽视当下问题的严重性,也不能不警惕一个后奴隶社会的提早到来。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所谓奴隶社会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社会。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所谓奴隶的标志就是无报酬、无人身自由。
    然后一个后奴隶社会并不是简单的奴隶社会的翻版,也不是所谓“黑砖窑”的局部社会的存在,而是一个更广泛社会意义上的表面上有报酬、表面上有人身自由,而事实上报酬不抵基本生活需要、身体完全为“物价”奴役的持续疲惫生命状态。大概这就是有些文章危言耸听的房奴、卡奴、孩奴等等的更加核心的真实写照。
    目前来说,当前所谓的房奴、卡奴、孩奴等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诸多负面效应的真实写照,但这明显与我们的国家政治体制和人民的社会理想不一致,并不是我们的宪法和制度所容许和刻意的追求,相反却是我们的政府和领导阶层始终要克服的社会问题和潜在危机,同时这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危机的环境倾轧,是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二元集合的复杂呈现。
    但是,正义的宪法、制度和全球化都不是我们可以推脱问题的理由,相反当下的社会问题才是这里应该关照的核心,如果不能在有限的5年、10年、20年内彻底或半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那就客观上承认和肯定了一个后奴隶社会的到来,我们应该清醒所有的理论在现实面前的脆弱和无力。
    相信物价、就业和经济繁荣在蒸蒸日上的中国都能迎迎刃而解,但是不能不时刻警惕一个后奴隶社会到来的可能性,事实是在我们这个正在全面建设的法制社会,随时能看见一些合法而不合理的事情,尤其我们的很多法律都是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定的,而恰恰那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往往都暗藏无数玄机,尤其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更是有着无上的制定和起草法律的优先权,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很多时候都是强者的幌子和遮羞布,更别说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了。
    为此,在我们的经济改革问题基本解决的前提下,我们的政治改革问题应该提早纳入改革日程,这是另一个层次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主、文化自强的表现,否则目前的贫富悬浮会拉大社会鸿沟,会加大下一步解决社会问题的难度,会一不留神让后奴隶社会上演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且把十年当十天
(代后记)
                                  文/曹喜蛙

   《赢在互联网》这本小书的雏形早在1998年就已经成型。那时我刚过30岁,正在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但其实我早已经没有学生模样了,读的当然也是成人课程。班主任是葛晨虹教授,“人大”哲学系很多名教授都给我们上过课。
  那时我很穷,相当的落魄,一脸的沧桑,每日要为一日三餐算计。记得有好一段时间都是买两份早餐吃一天,大多数时候饥肠辘辘地读着所谓的圣贤书。
  当时去“人大”读书的学费是美国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的资深院士沈致远教授和他的夫人、诗人怀宗女士资助的,这个事情很多年我都觉得不是什么值得张扬的事情,所以从来没有向人披露过。
  从提出起哄理论,到长期跟踪研究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几乎已经耗尽我全部的热情和青春。期间于2002年创办起哄网专门传播起哄理论,后来关了起哄网开了几个叫“起哄学院”的博客,但依然未改初衷,迄今起哄理论已经风靡互联网,我也多次受邀到各地演讲,但起哄理论依然还被认为是个小众理论。
  数易其稿,历经十载,但我一点也没有后悔,所谓10年在我的印象中也就是10天。
  不管是这本小说,还是起哄理论,都是写给穷人、弱者、弱势以及年幼涉世不深或人生处于低潮的人,所以虽然是个理论,但一点也没有理论的架势。书中大部分章节都通俗易懂,而且阅读的时候完全可以不按顺序,哪里都是开始,哪里都是结束。
  听说过“早餐工程”,但从来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午餐工程”、“晚餐工程”、“夜宵工程”。对商家来说,早餐几乎没有利润的;对穷人来说,早餐则是明天的希望,也意味着人生的一顿饱饭;对爱与家来说,能一起吃早餐,可能是世界上最奢侈、最小又最大的幸福了。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早餐始终是最重要的。所以,谨将这本小书和起哄理论作为一顿简单的早餐奉献给世界,也建议读过这本小书的朋友能在早餐桌上推荐这本小书,不胜感激、感谢!
                                        2008年5月10日于北京苏州街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10-11-30 15:2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就要过去了,大雪小雪又是一年,一年来,我们相识在诗歌报,默默地相守,用诗歌文字传递着彼此的信息,为着一份美好的诗意相聚在一起,这是心的感念,是上天的恩赐,飞雪一直在努力,本期请到曹先生,与大家在线网上交流,并带上自己的书籍做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向大家谈下从山西老家走出去的经历,自古山西人就有走西口的故事,您是哪一年走出去的?那段经历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0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曹先生,预祝访谈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站着撒尿
马桶里的屎尿快要溢出


道在屎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是得谈如何出山西漂在北京,我也好有更多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访谈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喜娃兄的诗歌,同时也喜欢飞雪的访谈。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河南诗歌2010》卷正在征稿,抓紧时间把稿子寄到杨吉哲那里。邮箱:yangjizhe196342@sina.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谢谢飞雪,大家好!

问小鱼儿好!
问无哲好!
问各位好!
飞雪这个工作做得很好。问题也很好!
很乐意与大家交流,各类问题都会一一回答。
握手!

另:手边尚有几本2008年出版的小书《赢在互联网》,有兴趣诗友可以留下QQ.

[ 本帖最后由 曹喜蛙 于 2010-12-1 22: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抽空也请谈您与诗歌报的渊源。
并简谈您对论坛发展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漂”的岁月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11-30 16:43 发表
先向大家谈下从山西老家走出去的经历,自古山西人就有走西口的故事,您是哪一年走出去的?那段经历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北漂”的岁月
                                  ——回答飞雪、无哲等问题
                                      
                                               作者:曹喜蛙
我是个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性格贪玩、恬淡,一方面又喜欢读书,但是对考试没有感觉,感觉好时经常考前三名,感觉不好时可以考最后一名。
忘了是初中几年级的时候,快考试的时候,我每天不好好复习,就盯着老师什么时候油印考题,盯了几天终于在一个周日看见老师把带着油墨的蜡纸扔到厕所,我就约了两个爱一起玩的同学,到厕所把蜡纸捞上来,轻轻的印在纸上,基本掌握了考题,于是三个人躲在楼顶把题做出来。自然考试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分数都很高。于是老师拿我们警告别的同学:别看他们几个贪玩,但脑子好使。
我非常喜欢读课外书,从小就订阅一堆杂志,写诗是因为读一本《天安门诗抄》,看了那诗觉得我也可以写,就在书的空白处模仿了几首,自己觉得还行,于是私下决定这辈子就当诗人,这个事情很简单。
就这样怀着一个诗人的梦想,上完高中,没想到还没上高考的考场,就被学校自己的考试刷下来了。一生气,就回家了,想想当个诗人也没必要考大学。那时我是班干部,班主任问我你真的不考了?其实他可以让我去考的,实际上补习下随便也能考个什么学校,但我那时真的没那想法。
我回到家,家里人也不管我,我每天就在家自己看书、瞎写一气,有时到菜地帮家里干点活,但从来没想过当一辈子农民。父亲看我不上进,就让堂哥给我找份工作,大家都知道我文章写的不错,于是就安排在政府的一个办公室,主要给领导写讲话稿什么的。那个小县城很小,新华书店稍微有点意思的书都被我买遍了,就差那一堆马列的原著了。后来很后悔没有读马列的那堆原著。
借工作之便,我两次私自做主张把行程扩大,一次游览了武汉、长江三峡、庐山、重庆、西安,一次游览了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北京,哈哈,我到一个城市除了 看名胜古迹,就是逛书店买书,每次回去都买满满一大旅行袋书,哲学、社会学、文学的,应有尽有。两次出差的机会我就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两个大圆,几乎跑遍半个中国。其实,后来才知道,这两次旅行决定我一生的命运。
那时旅行的费用很少,要是现在估计够呛。
就这样,在政府的那个办公室,干了三个年头,不到三年,对机关的工作一点都没有兴趣,于是租了辆车把自己那点东西搬回家,在家闭门读书,一读就是三年,把从外面买回来的书读光。记得就是从单位跑到家的那个年的元旦,我躺在炕上想:难道我这辈子就要在这个地方待了?于是当时写了几首诗歌,后来寄出去就发在1988年第5期的《北京文学》上,算我的处女诗作了。
有一次在家给大姐说,我可能出去闯世界,大姐跟我很好,我干什么她都支持,她就说那你去呗,家里爹妈有我呢,于是我就开始准备去闯世界。其实,小时候我就有个梦想,像当年的知识青年去延安一样,我也要去一个地方。记得曾经有一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村里的儿童节没有一点氛围,我就想希望有一年可以在北京过个六一儿童节。想起小时候这个想法,就决定去北京了。
那是1990年代初,一个诗歌的年代,北京经常举办诗歌活动,我就去参加《哲理诗刊》的一个笔会,当时就想这一去就不回来了。于是,跟家乡的朋友使劲告别了一阵。那次笔会评奖,一等奖就是我的组诗《核武器与癌》。
那次到北京,因为人生地不熟,还是没有呆住,也不好意思回家。有个诗友苏志强在石家庄空军当兵,我就跟他跑到石家庄待了几个月,他在空军医院的厨师班,所以我每天都有饭吃。后来,因为打架苏志强被关了禁闭,正好赶上退伍的机会,他就退伍了,退伍后他就回辽宁盘锦了。我就只好回山西了,好赖在外面待了几个月,也不脸红。
回家后,还是在家读书写作。突然,有一天苏志强给我来信,说他到北京工作了。原来,他回去后分配在辽河油田,辽河油田在北京有办事处。他又被调到北京的辽河油田办事处炒菜。于是,我收拾行囊又跑到北京,投奔苏志强。
在北京,苏志强在青塔给我租了间民房,我们就一起弄了个编辑部编诗歌,为此我还专门跑到山西通过周折到公安局刻了一枚编辑部的公章。后来,嫌编辑部太小,费劲周折在又弄了个中国诗歌教育研究会,挂在一个国家级社团下面。
不管编辑部还是研究会,都没有办法维持下去,后来就安顿在旧鼓楼大街前马场胡同一个地下室旅馆,那时同一条街上的诗人很多,人数最多的是西绦胡同的中国新诗讲习所,后来改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后来他们搬走后我也在那个地方住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在那条街上随便打听下,都能找到几个诗人。现在的中国诗歌学会的祁人、《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商震、《荣宝斋》杂志的徐鼎一都是那一群人里的。我在前马厂胡同的小旅馆帮他们干一些杂务,老板给我一间过道里的小木屋免费住,不拿一分钱工资。好处是全国来的诗人、画家、演员,我都有权利给他们五折优惠,记得那时每天都能接待到诗人什么的。
在地下室的那段时间,我已经尝到人间的悲苦,记得我接待过一个山西忻州的高中生,也是喜欢诗歌没有考上大学,我跟他聊天劝他还是把大学读了,后来他经过补习还真考上了大学,后来当了老师还专门给我写过一封感谢信。
那时,尽管没有什么钱,但是每天还是使劲、疯狂的读书,经常在一些书店读书,比如三昧书屋、三联书店、王府井书店等,也拜会过不少诗人、作家,记得艾青去世时我到八宝山参加追悼会,在艾青的灵前真的是泪流满面。
后来认识了从重庆来的女诗人怀宗,我给她编了本诗集《红蜻蜓》,还帮她在书市卖诗集,我把在地下室住的一帮女孩子(他们是在五星宾馆做服务的)请去促销,所以诗集卖的很火,很多人都不相信。怀宗女儿在瑞银华宝上班,出了点事被安全局弄走了,我跑前跑后,所以后来跟怀宗关系很密切,后来她先去了美国,再后来她女儿也去了美国,她去美国后资助我在人民大学哲学系读了研究生,正是在人民大学我开始研究虚拟哲学,也就是后来的互联网哲学。
后来我在北京开了个策划公司,做了一些活动,但挣得没有花的多,有一阵子资金链断了,外债不少,非常苦闷。正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做策划的黄以明不愿意干那份工作了,想跳槽,于是把我介绍去顶了他那份工作。从那我的境况开始逐渐变好,先后担任《旅游中国》周刊的总策划、副主编,《环球游报》的总策划、品牌总监、编辑部主任、主编等等,干旅游应该还是在山西的那两次出门旅行的种子。后来在旅游界就混出了点小名堂,还把不少诗人拉到旅游界混饭吃,因为写诗不挣钱,但写个旅游策划是可以换钱的。
期间,一直研究互联网哲学,还创办了一个起哄网,诗歌报站长小鱼儿那时还给我做过链接,历经10年,每年节日、假日都在家改稿,因为我在旅游媒体,平常老出去旅游,所以节假日人多除非有人邀请,一般都不出门躲在家里,到2008年出版了《赢在互联网》。

[ 本帖最后由 曹喜蛙 于 2010-12-2 15: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喜蛙 于 2010-12-1 23:27 发表
我是个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性格贪玩、恬淡,一方面又喜欢读书,但是对考试没有感觉,感觉好时经常考前三名,感觉不好时可以考最后一名。
忘了是初中几年级的时候,快考试的时候,我每天不好好复习,就盯着老师什么 ...

加10分:)
我正与云苓子聊天。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10-12-2 00:05 发表

加10分:)
我正与云苓子聊天。哈哈


昨天事多,临睡前匆匆写了个,没顾上跟你们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北漂经历磨难而坎坷,老人讲能大能小是条龙,先生的经历充分说明这一点,为人的厚道加上个人的悟性和努力,自然会得道多助,您悟得这个道是否与诗歌写作有关?
诗歌写作多与游历相关,自古我们的诗歌中山水诗占很大比重,寄情与山水间,是道家的传统思想,大自然的造化让诗人们留下许多千古名篇,这些名胜古迹也因诗歌的流传而声名远扬,在你的旅游策划中,是否也写过山水诗?很想读下先生的旅游类文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8 1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