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2010年末诗歌报访谈人物曹喜蛙---怀一份正直的悲伤,我们一起踏雪寻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网络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也是人民成为公民的重要契机。
您的网络起哄论很有价值。

贴出我的旧作,支持老兄。
李飞骏:《网民.COM》

人民换上马甲
就成了网民
沉默的大多数
舌头在键盘上复苏
周老虎、五毛党
腐败分子、含泪大师
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现出原形

感谢.COM
人民只有在网上
还活得像个人
网民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最有希望天黑之前进化为公民

21世纪的历史
注定是网民创造的
五四遗老德先生、赛先生
也发少年狂
脱掉西装,借我两个马甲
一个以仁爱之心
陪警察藏猫猫
一个以七十码速度
陪城管散步

2009年6月1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飞骏 于 2010-12-8 16:00 发表

老兄说的在理,很受启发。
就诗人而言,我还是想探索诗歌批判的新路子,发展批判现实主义传统。诗歌批判现实固然有体裁的局限,这也是突破点,玩得好,甚至比杂文更有力量。
我写过两首探索性长诗,请同是60后的 ...


嘿嘿,都看了下,还是很有点意思。
其实类似的东西人家比你玩的好,也玩出名了,你还是太古板、太老实,但未必不是优点。
自我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大兵与韩国女人那点儿事

剧场休息下,推荐下80后评论家贾谬写的一个影评:美国大兵与韩国女人那点儿事。
——曹注

【贾谬:韩国你这封寄不到美利坚的信】­
——从美韩军演想起金基德电影《收件人不详》­

美国大兵与韩国女人生下了他,人们都喊他杂种。他爹回美利坚去了,留下他和他妈,住在一辆美国空军废弃的汽车里。­

他妈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拍他的照片,寄往美国,所有的信件都被退回,盖着“收件人不详”的标注。他妈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韩国说英语、偷东西、跟人打架。­

他已经长成了一个韩国青年,他天生就是被人耻笑的。他摆脱不了美国黑人大兵留给他的肤色,甚至摆脱不了常年在身的军靴和雨衣,这显然也是美国大兵的遗物。没有人给他工作和薪水,他只能跟着一个狗屠混点生计。­

狗屠是韩国陆军的退伍军人,自称他妈是自己的女朋友,在美国大兵之前就是了。每次他妈惹事,他就感到羞耻,他就打他妈,狗屠就打他。狗屠孔武有力,酒量大脾气也大,出手凶残。他也孔武有力,却怯懦得杀一条狗也下不得手。­

收件人不详,他妈已成为永远寄不到他爹那里去的信。美国大兵和韩国女人的故事却还在继续。­

她童年游戏时,被哥哥打瞎了一只眼。她爹在朝鲜战争中失去了踪影,哥哥长成一个浪荡青年,母亲只顾得操持生计。她只有一条小狗。她已经出落成美丽的少女,瞎眼却让她自卑、自闭,性的萌动也只能跟她的小狗交流。­

也有人暗恋着她,偷窥到她跟她的小狗的秘密。她也喜欢那个青年,但那人太懦弱,眼睁睁地看着她被两个烂仔轮奸了。有人在朝鲜见到了她爹,她爹从一个烈士变成了叛徒。她的生命没有任何希望。这时候,美国大兵出现了。­

美国大兵早就憋不住了,万里迢迢跑到韩国的群山里,在别人家的后院架起枪炮,没有恋爱,没有女人,他想不通,也憋不住了。他想家、想女人,但他只能吸毒。­

美国大兵看中了她,说美军医院能治好她的眼睛,但她得做自己的甜心。美国大兵愿意帮忙,但韩国女人须得做美国大兵的甜心。美军医院治好了她的眼睛,她做了美国大兵的甜心。­

美国大兵心情不好,爬在韩国的泥土里军训,躲避着“敌人”,却看不见敌人在哪儿。有了韩国女人,美国大兵还是憋不住,美国大兵想回美国去。美国大兵不高兴了,就打她,然后像孩子一样哭泣。她就原谅了美国大兵。­

像“杂种”他爹一样,美国大兵最后还是决定回美国去,哪怕做逃兵。临走前美国大兵要在她身上留下自己的标记。美国大兵要在韩国女人的乳房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美国大兵有理由这样做,因为他帮助过韩国女人。当美国军刀的尖刃蘸着墨水刺在她的胸部,她反抗了。她夺过军刀,刺瞎了被美军医院治好的眼睛,她不再欠美国人的。­

美国大兵憋不住了,做了逃兵,却还是被抓回了美军驻韩军营。­

前美国大兵的儿子也憋不住了。他像杀狗一样用狗杀死了狗屠。他给他妈洗净了身体,割下了他妈的乳房。他驾驶着狗屠的摩托车疯狂地加速,科学家说达到一定的速度,就可以挣脱地球甚至太阳系,那也就挣脱命运了。但人类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速度。在速度的极限,他纵身一跃,倒栽葱一样插进韩国的泥淖,双腿以V字型指向天空。­

他妈疯狂地找他,疯狂地找,终于找到了。他妈用火烤化冻僵的土地,拉回儿子的尸体。他妈把他和自己锁在美国空军废弃的汽车里,一块一块把他吃进了自己的身体。他妈悔恨跟美国大兵生下他吗?没有吃完,还剩下婴儿大小。他妈悔恨的不是跟美国大兵生下他。他妈悔恨的是,他从婴儿一天一天长大,美国大兵却一直是“收件人不详”。­

一切都该结束了,他妈点着了美国空军废弃的汽车,大火吞噬了他妈,吞噬了他,一个韩国女人跟美国大兵的儿子的残尸。­

美军汽车上的红色涂鸦“FREE”,也被大火吞噬了。(文/贾谬 2010年11月30日,于美韩军演之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飞骏兄的到来,送上曹先生的一本书做为礼物,诗人的文字要有所担当,现实生活中也要相互担当,我很希望在这里,大家能相互成为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12-9 14:42 发表
欢迎飞骏兄的到来,送上曹先生的一本书做为礼物,诗人的文字要有所担当,现实生活中也要相互担当,我很希望在这里,大家能相互成为朋友.


他在北京,回头见面就可以给他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0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同城好友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周末快乐!文学的批判性,也只能是用这种隐讳的语言来表述了,鲁迅也被拿掉了,一个时代缺少批评的声音,你认为这正常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12-10 16:22 发表
先生周末快乐!文学的批判性,也只能是用这种隐讳的语言来表述了,鲁迅也被拿掉了,一个时代缺少批评的声音,你认为这正常吗?


现在被有些宗教称为所谓末法时代,就是一切都要烂掉了,但历史的看烂也是正常的,有烂的自然就会有新生的,这个不用担心。批判的声音不会缺少的,我们不就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批判吗,只不过有人悲观点,有人乐观点。
实际上,在世界开始下沉的时候,也能够看到阳光,本来阳光就不是我们的星球自己燃烧的。阳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批判。

这两天杂志社搬家,一切都乱了,但分明一切都要好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寓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10-12-1 20:36 发表
抽空也请谈您与诗歌报的渊源。
并简谈您对论坛发展的看法。


我与诗歌报的接触很早了,具体时间不记得了。
最早是爱若干介绍的上诗歌报网站,那时他跟我在一个办公室,他是诗歌报网站早期的参与者。
记得当时我注册过一次,不知什么原因,也没注册成功。
又一次晚上我加班,偶然上诗歌报网站,一看爱若干在诗歌报网站的登录没有点退出,我就用他的网名和密码上了一次,好像还发了个帖子。没想那晚一不留神注册,也注册成功,后来就时不时上一下。
有次清华大学的蓝棣之教授让我介绍下网络诗歌的情况,记得我专门给他写了篇文章,其中主要就是推荐了下诗歌报网站。
后来有一次,小鱼儿到北京出差,到我们单位看爱若干,我们就喝了一次酒,从那就比较熟了。
后来先后几次去上海出差、举办活动都会邀请小鱼儿。
我虽然写诗较早,在网络上活动也比较活跃,但诗歌类的网站也很少去,只是时不时的上下诗歌报网站。
那时,我自己也有个起哄网,专门传播起哄理论,当时小鱼儿也给我做过链接,一直到起哄网停办为止。
实际上,诗歌报网站注册的人很多,但比起我在其他网站的发的帖子来浏览的人数要少很多,我在其他的网站被推的帖子浏览几千、几万都是很平常的,但诗歌报的帖子比较起来就没有那么多。但无论如何,因为跟这边的感情比较深,所以还是时不时来发个帖子。后来看见无哲也来诗歌报网站,他也是我很早的诗友,所以又增加了与诗歌报网站的关系,来的次数也就更频繁了些。
诗歌报网站的前身《诗歌报》从创刊的时候,我就订阅,从早期的报纸版式,到后来的杂志版式,只是后来我到北京后得到资讯的方式多了,才慢慢放弃订阅的。
实际上在2000年后,我就很少与诗坛接触了,尽管我的朋友中诗人很多,他们举办各类活动都会邀请我出席,包括诗刊社的新年诗会、春天送你一首诗,以及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举办的一些诗歌活动都经常参加。诗歌几乎从不投稿,信奉“诗歌是独自一个人的宗教”,很少以诗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多是以旅游专家、批评家、策划人的身份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偶尔写了最多在自己的博客发发,在诗歌报网站发发。记得有几年每年我都在自己的博客举办自己的新年诗展、节庆诗展,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主流网站都大篇幅的推过我的诗歌与诗论,但那都不是刻意的,都是随意的。
诗歌报网站发展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也遇到一些瓶颈,但这个平台只要能存在下去就能有机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怎样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不会说跟什么主流商业门户网站抗衡。但只要存在不倒掉就是一面诗歌的旗帜,这个才是最大的意义,诗歌也罢、诗人也罢,都始终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诗歌报网站的商业前景不是不可以设想,也不是没有可能飞黄腾达,但主要的意义还是时代精神的里程碑的意义,在网络诗歌的历史上诗歌报网站的地位将是不可小觑的。

[ 本帖最后由 曹喜蛙 于 2010-12-12 02: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员伍皓告记者开史上最坏先例

官员伍皓告记者开史上最坏先例
                      作者:曹喜蛙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现在是官员,此前是记者,在当记者前是活跃的大学生和幸运的大学生。
此外伍皓还有个特殊的身份:网络红人。他在网上的那些“事儿”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他确实深谙宣传和网络,在众多的官员中这是很少见的。
现在的很多官员,在网络上基本上都是“见光死”,很多官员经不起网络的“起哄”,基本上是“起哄一个死一个”,因为我们的官员实在是太脆弱了,普遍的存在“贪腐”问题,一查就完蛋。所以,在官员们中间存在着一种“网络恐惧症”。
我本人是很佩服伍皓的,能在网上红这么久,说明这个人基本上还是很靠得住的,政治上相当清白,做官上相当清廉,不然经不住几下“起哄”早就完蛋了。一个官员是否合格,放网上“起哄”下就能考验出来,真金不怕火炼,好官不怕起哄。
日前,又传来伍皓的新鲜事情,说是他要起诉记者,起诉媒体评论员。说实话,我们的记者和媒体评论员的水平不见得有多高,就是出个什么问题那也是在所难免,谁不知道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高?
我在网上也发过很多文章,很多网友基本上没有看完我的文章,就敢直接顶贴骂我,这个是经常的事情,但是即使那些骂我的帖子,我看后也很高兴,我知道他虽然骂我,但从他言辞中的表现看得出来,他其实应该是支持我的那帮人的,只是没有看完我的文章而已,这就是网络的特点,只看题目不看文,典型的网络浮躁心态。
我相信伍皓告记者的正当处,相信伍皓告记者的初衷绝对没有一点恶意,但是我还是不支持他告记者的行为。事实上,作为前记者的伍皓应该知道我们的媒体实际上相当的脆弱,我们的记者相当的无奈,很多时候都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自己的性格和主见的媒体和记者比比皆是,与官员比起来记者那是相当的弱势,你不看官员可以随便进京抓记者、打记者吗?
我非常清楚伍皓告记者本身没有恶意,但考虑肯定欠妥。尤其是,在记者还是普遍弱势的情况下,如果开了官员告记者的坏的先例,那以后记者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我知道伍皓是光明的、是善意的,但不排除给那些阴险的官员指明了方向,“记者没什么了不起,你一告他就怂”,尤其是对那些经常玩弄法律于股长的官员,你一点他就明白:“哦,原来也可以这样收拾记者呀!栽个脏什么的把丫送监狱,看以后还敢胡说吗。”
所以,伍皓这一番告记者的善意,没准开了最坏的先例。也许伍皓是一激动想的这么一处,但确实欠思虑周详,这个与他本人的官司输赢没有什么关系。由此看出,伍皓本身还是个纯文人,书生意气太浓,当然当个宣传部长还是绰绰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飞雪,喜蛙!
从一楼看过来,到最近一楼,似乎对起哄有一点知觉了。
不知先生的书是否可以送我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提个弱智的问题:在紧张与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间隙,先生是怎么处理阅读与写作的问题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10-12-12 16:36 发表
再提个弱智的问题:在紧张与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间隙,先生是怎么处理阅读与写作的问题的呢?


阅读曾经是我生活的重心,我有十多年的时间是手不释卷的读书的,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单位,还是在路上。
当然那样的日子确实很紧张,不过有时也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大家都知道我经常熬夜读书,所以对我的各方面都很支持,包括我迟到了领导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时候也写,但写的不多,偶然读书中间有感觉了就写一篇。写作还是用大块的时间去写的,比如节假日什么的。
后来,主要从事报刊工作,这时候才发现当初的阅读功底起作用了,基本上不费什么事情就能把工作搞定,所以大量的时间就是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杂文、随笔、评论,包括时评。
现在主要阅读一些专业书籍,都是与工作比较有关系的书。
写东西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基本变成生理反应,不写不行,不写不舒服。
整个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且是强积累,说实话:一般的泛泛而读对写作用处不大,必须有硬功,当然不是简单的背书了。有精读,有泛读。
如果是学术研究,那就是需要长期的搜集材料,学术是靠材料说话的,任何一句话都要有来源,一般一篇论文材料就占很大篇幅,自己的论述篇幅不会很大,三分之一就了不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曹教授好,文和贴都细细研读了,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0-12-12 23:33 发表
问曹教授好,文和贴都细细研读了,学习中


互相学习,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