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180|回复: 82

建筑美 + 诗味在语言之外 的终极实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的讨论收获,我把太白兄的诗味在语言之外,及竹丫头在我的诗作养老院里提出的建筑美要求,融合在一起,找出了两个实作范例,现在希望大家跟着我一起来探讨,请大家尽情发言

[三脚猫茅房] 实验戏作

(一字的)
◎有风吹过



注:在梨花体风波延烧时,我一首结合赵丽华女士同题<有风吹过>,及北岛<生活>的模仿产物

(形式的)
◎父亲

  光千明
   斤
土地土顶地土地

◎母亲

风风  伞   雨
   伞心伞 雨
    爱





老白菜 2012/11/3 乱玩

[ 本帖最后由 白世纪 于 2012-11-3 09:15 编辑 ]
发表于 2012-11-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很传统的,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反叛。所以对些新潮的东东有点感冒。。比如伊沙的一些作品,尤其是写公交车堵车像公猪母猪交配的诗歌,我认为不是诗歌。是玷污了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一字诗,凉字没有充分体现诗在语言之外的张力
第二种,形式建筑美的诗,用象形形式更贴切,有很多这样写的,举个例子
有人写
     《纺织工厂》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象形诗歌,体现建筑美学,也要外延诗意
仅仅体现一种形式,而失去诗歌联想,是不合适的
你写得这几个都形式大于诗歌,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多做别的尝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了无痕迹 于 2012-11-3 09:13 发表
我一直很传统的,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反叛。所以对些新潮的东东有点感冒。。比如伊沙的一些作品,尤其是写公交车堵车像公猪母猪交配的诗歌,我认为不是诗歌。是玷污了诗歌。。

我也无法接受,不过
按照台湾的民主教养,我们学会了,虽然不认同那些XX作品,但尊重这些OO们有写那些XX的个人自由,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样 于 2012-11-3 09:19 发表
第二种象形诗歌,体现建筑美学,也要外延诗意
仅仅体现一种形式,而失去诗歌联想,是不合适的
你写得这几个都形式大于诗歌,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多做别的尝试

完全接受批判,嘿嘿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要掀起一阵批判的浪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四 于 2012-11-3 09:32 发表
这是要掀起一阵批判的浪潮啊。

我正期待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得开心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循循善诱,让我们抛砖头哈。诗味还是要靠语言的支撑的。个人感觉只有内部文字搭建起的结构坚实有力又富有弹性,有内涵了外延才好展开。建筑美不能流于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四这段说得中肯
问候早上好,阿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11-3 09:48 发表
阿四这段说得中肯
问候早上好,阿四
千千早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解说第一首有风吹过

1 这凉字跟北岛的网字一样,同时具有动词形态及名词形态,而且就像网字切合诗题一样,凉字也切合诗题,比如热字就不适合
2 它的建筑美在于压缩到只有一个焦点,是为极简美学者所追求的反璞归真
3 作品中的凉字在表面上是指生理上的反应,事实上它能够扩展到心理上的意识认知,至于什么造成了心凉,此意味,在语言之外。若从作者的角度看,这就必须研究作者的当时写作背景与动机;若从读者的角度看,那得依读者当时的心情状态而定。以前在别的某论坛讨论时,有两个例子是这样,一位诗友这么解读,他说“风代表的就是白老师,他的到来给网站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让诗友们觉得清凉“,另一个朋友说”我突然觉得背脊一阵发麻,阴风惨惨,见鬼了“
嗯,果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屁丫 于 2012-11-3 09:39 发表
玩得开心最重要。

当然,寓教于乐
学习来自游戏,这是专家研究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不感冒这样的写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