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6-12 17:48 发表 有研究者这样描述“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体现在哲学上,是‘元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走上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感的平面,从而导致‘表面紊乱’;体现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4-6-12 20:24 发表 按照这个理解,柏拉图的精神世界也属于后现代主义了
原帖由 逸湖萧飞 于 2014-6-12 20:24 发表 如今面临个人哲学主义的落后,精神层次的虚无和雷同性的精神模仿,而某种良知存在失去位置的可能,可以有可以没有,在这种整体文化构建里,我们其实一直是机器身份,不是一个思考者和审视者,更多的行为、生活、 ...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4-6-12 20:45 发表 看了前面对后现代的定义,我觉得这种文学形式并不纯粹。说穿了,这种形式的表现手法是带有一定目的性,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6-12 20:37 发表 说的极好。 现在是语言落后与时代,而这种落后是上层建筑的限制和个体经济实力的落后所共同影响的。因此,探索和挑战,以及先锋的就是有意义的。甚至大于写作本身。
原帖由 逸湖萧飞 于 2014-6-12 20:51 发表 我觉得需要还原诗歌艺术的本质,契合时代某种空洞,填补某种空无和无力的一切表象,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抵抗精神,不落入毫无行为力的陷阱,给诗歌一个真实的空间,具有某种抵抗性,拯救性,归宿性,责任性等,在我 ...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4-6-12 20:52 发表 我想说的是 表现手法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而是让语言变得富有魅力。而不是耽于表现手法里,这样就不纯粹了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6-12 20:56 发表 原诗歌艺术的本质是坚守诗歌,而不是还原诗歌的历史和固守诗歌的传统及文本结果。在坚守诗歌的过程中,去发现新时代特征和符合这种特征的语言,比如语境与语态。诗歌唯一的责任是告诉人们语言可以是诗的。
原帖由 逸湖萧飞 于 2014-6-12 21:03 发表 说的极是,告诉人们语言可以是诗,不被看作精神分裂的常态看法,诗融入生活,这样构建,才制造一个人民即是诗人的状态,如此,才在整体文化体系具备病了而自愈的能力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4-6-12 21:12 发表 我想起某人说的话:诗歌最终是要忘记一切技法。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6-12 21:05 发表 是,因为,我一直坚持认为,诗歌进入纯精神领域就是危险的,并且我自己一直在谨慎防范着这个。我不希望卧夫人海子是诗的代表,甚至屈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5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