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珠儿北京

[讨论] 怪了,意象到底是个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珠儿北京 于 2014-6-22 21:52 发表
... 赞美这种超出了人类思维极限的意象。

语言的严谨性要求我必须对文中这里使用的“意象”给予明确的概念定义:此处的“意象”是指任意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有必要严谨地总结一下自己对意象所表达的观点了。低处的迷雾的佳作首先是以节奏与律感的语言建构了诗歌的形式。即使不用去理解诗的含义,那份乐感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就像《长江之歌》原本只有曲子而没有歌词。其次以违背规约的方式运用词汇,并使人与之共鸣地建立起违背规约的规约,以这种奇特的方式表达并使人理解了她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如果把这称之为意象,那么无疑我赞美了意象。因为意象使她的诗作锦上添花。
然而我确实见到过一厢情愿地违背规约却建立不起来违背规约的规约的现象。全凭诗评人去讲解,而且讲解得牛头不对马嘴。而且除了牛头不对马嘴之外,即没有律也没有韵。而且本应称之为乱象却还称之为意象。而且还将本是一种手法偷梁换柱成诗歌的本质。那么无疑我是更加的赞美。赞美这种超出了人类思维极限的意象。







除了红字部分还需要探讨,其余基本同意的。红字部分可以不要这么去说,这么说似乎在表明,你自己也不肯定。尤其最后一句,不应该是人类思维极限,而是思维范围,思维无极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科学的终点也是哲学的起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以违背规约的方式运用词汇,并使人与之共鸣地建立起违背规约的规约”
这句是稍微复杂了点。因为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与含义问题。原本语言只有意义而没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含义。那时的含义就是意义。如果人们都按照语言规约来说话,就是都按照词典的精确词义表达就不存在含义的问题。这其实是意象现象的语言学层面的分析。简单就说到这儿吧。因为再往下说就完全进入语言学的领域了。
回到诗学的范畴,我们说意象的本质其实就是规约的违反。而人们语言的互明是建立在遵守规约的基础上的。单独使用英语与单独使用法语的人不可能互明。因为没有建立起语言规约(语音与语法层次就没建立)。大家虽然都使用汉语,但在诗中违背了词义的规约同样不能实现互明。但低处的迷雾的违背规约的使用却可以实现互明,说明建立起了规约。虽违背了语义的规约赋予了新的语义,但这种新的语义可以通过联想而获得。我把它比作“共鸣”。
“那么无疑我是更加的赞美。赞美这种超出了人类思维极限的意象。”
这句就比较简单了。思维是无极限的。但我想说的正是这种野蛮的任意冲破了本无极限的极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珠儿北京 于 2014-6-23 09:02 发表
“其次以违背规约的方式运用词汇,并使人与之共鸣地建立起违背规约的规约”
这句是稍微复杂了点。因为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与含义问题。原本语言只有意义而没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含义。那时的含义就是意义。如果人们都按照 ...


简单地说:这些违背是诗歌文本的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重新约定文本,这就是不断开放文本和开放语境及语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对文本开放要求的诉求,都是一次发展,新诗对古诗要求开放文本消除音律,超现实对现实主义要求开放文本空间,后现代对现代要求释放个性文本等。关键在于这些诉求之后的新文本,是否是优秀的作品,而不是看他们喊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6-23 10:13 发表
所有对文本开放要求的诉求,都是一次发展,新诗对古诗要求开放文本消除音律,超现实对现实主义要求开放文本空间,后现代对现代要求释放个性文本等。关键在于这些诉求之后的新文本,是否是优秀的作品,而不是看他们喊 ...

这种开放的冲动其实并不是诗歌独有的特权。而是语言的发展。
例句:1、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2、表把问题复杂化。
这两个例句可能已经足以说明了你所要说明的问题。但这种规约能在多大的范围建立,能够持续多久,显然具有疑问。但不需要回答。
而所谓的“新诗对古诗要求开放文本消除音律”绝对是冲动的绝佳表现。消灭了诗的本质性特征也就消灭了诗本身。因为要构成诗的形式,要么有韵、要么有律、要么两者结合。这是分行内在遵循的要素。新诗的新在于消灭了律的固定规格,但没有消灭律本身,反而激发了律的创造。这就是诗还保留着分行的深层次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珠儿北京 于 2014-6-23 11:27 发表

这种开放的冲动其实并不是诗歌独有的特权。而是语言的发展。
例句:1、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2、表把问题复杂化。
这两个例句可能已经足以说明了你所要说明的问题。但这种规约能在多大的范围建立,能够 ...


同意,但是文本的开发与结构的开放是有区别的,语境的开放与语态的开放也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去哪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交流,希望大家一起来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4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发现做学生也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参加讨论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去哪了,说的好好的就不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就是最接近所想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5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