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暮颜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5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问好暮颜,辛苦了。。。
发表于 2005-12-16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好贴!佩服。进来学习并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栗子在掉落
文/石侃
栗子在掉落,它的嘴巴裂开
它的嘴巴朝向大地
栗子掉落时,叶子在糜烂
风把消息吹得很远
风把梦想告诉了山峦
告诉了小草装不下的天空
告诉水螅柔软的躯体和它攀紧的岩石
风把梦想移植在蒲公英的羽毛
但栗子不要这些,它的嘴巴裂开
它的痛苦在落叶的大地上
它要把母亲的血脐使劲挣脱
暮颜:对于 “诗在”而言,一首真正的诗最后只归属于它自身隐秘的世界,在那里,它自在呼吸走动,自身欢笑悲伤。过多将某现在看来还属于外界存显的东西强附于诗的本真之中。
作者整篇诗歌只有一个动作---栗子在掉落
“它的嘴巴裂开
它的嘴巴朝向大地
栗子掉落时,叶子在糜烂
风把消息吹得很远”
栗子自然掉落的时候大多是开裂了的,这不仅是实物、情景的描写,也是一种巧妙的借贷,他还必定是洞察一切的。他竟然知道自己的高度。他站在世界之外,异常冷静。当然,栗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个读者可以有自己思绪,但是,作者在尊重原物的客体感受的外围上同样把它进行了自己的圈点。如:“它的嘴巴裂开/它的嘴巴朝向大地”
接下来,作者同样是以互动的习惯,把自己不停地参与各种角色的转换:
“风把消息吹得很远
风把梦想告诉了山峦
告诉了小草装不下的天空
告诉水螅柔软的躯体和它攀紧的岩石
风把梦想移植在蒲公英的羽毛”
他既是策划者,又是参与者,他从主动到被动,从外围到内部构件,从感染的使与者到自己成为被感染的对象,结果再返回回到自己身体内部,给诗歌使用绳索捆绑、悬吊,显然,他这样不停得活动,要消耗掉不少的体力。而且,我相信,他其实一直重复这样的快感。 小草、水螅、岩石、蒲公英这些意象的出现,都和风有关,当然,栗子的掉落更与风有关,可是风呢? 它就是作者的思维,也是作者的武器,他遵循这些意象,捕捉到与栗子掉落略有联系的事物和联想,这些不仅是作者要呈现的,更加是可以留下空间给读者想象的。
发表于 2005-12-16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暮颜的文字让我总在幻想其人,渴望“见”,又怕见时一脸绯红。还好,夜色渐浓,你看不见我的眼睛……
发表于 2005-12-1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多不容易!
        学习。
发表于 2005-12-1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貌似选评的都是论坛知名人士的诗歌。。。
~ ~暮颜的确专业而且博学~
发表于 2005-12-19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这样的帖子貌似不该沉底哈~
顶起来。。。。。。
发表于 2005-12-19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这个帖子要长期固顶,不能放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下面引用由唐璜2005/12/17 03:17pm 发表的内容:
貌似选评的都是论坛知名人士的诗歌。。。
~ ~暮颜的确专业而且博学~
笑,大多是,也不见得全是,只选评暮颜觉得比较符合自己审美观的诗歌 ,当然不可否认,暮颜认为好的诗歌和作者,大家都也是早有认同的,如此这般,亦是无可避免的
发表于 2006-1-3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暮颜如此认真细致的点评实在佩服,慕白问候握手。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边 界
                       文/丸九郎
  "独自向你靠近......."
 1,雪没有落下,我不能归属这片土壤
 及其沐浴的方式,避开那一际秀丽的山水
 定夺遗忘,属于什么性质
 2,秋风缱綣的枯萎并没昭示
 反复的寓言,我铺平天空的褶皱,
 拿出一支笔画出冬天没有泪腺的眼睛.
 3,离开,不想离开,想念,仍旧想念
 夜晚落在肩膀,颠簸在九月的细枝末节
 我挑练细碎的标点,整理从前的行进
 4,风的力度无法估计,你来得轻,
 脚印浅,填补沉默的空气和语言.
 透明的我,提醒自己不要消失
 5,向着你走,再而三.我抓一把沙子,
 用尽力气握住流动间的交头接耳
 它们下坠散开,各奔东西于空白.
 
 6,我提起勇气,伸出手,刺探阳光
 远处有个声音以悲伤的情绪收回窗边的景色
 需要收回假设的欣喜么?它们是倒立的.
 7,我们始终遥远.
  云端上悬坠的雨滴与仰望天空的孩子.
  爱,不爱.

暮颜简评:初读到《边界》的时候,我在手边的白纸无意识的写了“意识形态”几个字,很多时候我写字,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很难容纳复杂的思想状态及其晦涩的表达,而这种思想的复杂和混乱恰恰是来源于文字与表达的一种矛盾。这形成了一个极有意味的悖论:文化语境中存在的人被禁止用与这种文化语境本质相关的方式言说,而意识形态的作用则被独立不羁的个性立场大大地屏蔽了,思想的复杂与言说的多义实现了统一,而这正是与现代主义的本质相适应的。无疑,《边界》这首诗歌的风格也是复合的和多向度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内核,这一内核的出现源于其作者的单一性思维色彩,从个人经验、个人思维模式、心理出发。
  "独自向你靠近......." 这是整篇诗歌的引句,短短的几个字,却是交待了诗歌的情感背景,甚至是感情基调,诗歌并不如表面所表达的全部是爱情(情感人们早已足够)或者,用“体验”这个词可以为这个整体定下了基调。
  1,“雪没有落下,我不能归属这片土壤
 及其沐浴的方式,避开那一际秀丽的山水
 定夺遗忘,属于什么性质”
“雪”的意象运用一般可以直接套用洁净等纯粹的词语,“沐浴”可以让你想到伊斯兰,甚至是圣经中的一些超脱的方式,遗忘属于一种什么性质?这是个“边界”的词语。
2,“秋风缱綣的枯萎并没昭示
 反复的寓言,我铺平天空的褶皱,
 拿出一支笔画出冬天没有泪腺的眼睛”
这些入诗的事物,平常而并不渺小,作者却凭借着敏锐的感觉和深邃的洞察力,发掘了隐含其中的为一般人所忽视的诗味,找到了它们与人生、命运、价值之间的可通约性,哲理思考与广阔的现实世界联为一体。“铺平天空的褶皱”是作者继“避开那一际秀丽的山水”后的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自我拯救的形态。
3,“离开,不想离开,想念,仍旧想念
 夜晚落在肩膀,颠簸在九月的细枝末节
 我挑练细碎的标点,整理从前的行进”
这节已经进入了意识的明朗期,一种固定的、习惯性的,多少反映出人们感觉的钝化和想象力的匮乏。
4,“风的力度无法估计,你来得轻,
 脚印浅,填补沉默的空气和语言.
 透明的我,提醒自己不要消失”
从这些事物、人物的某个具体的关联物(形态)入手阐发诗意,向内找寻自己小宇宙中与这些事物的精神特质的共鸣点,向外又从体验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透明的我”的体验不是瞬间的感官体验,而是对一段生命过程或一种生命现象的整体把握,夹杂着主体意志的显现。
5,“向着你走,再而三.我抓一把沙子,
 用尽力气握住流动间的交头接耳
 它们下坠散开,各奔东西于空白.”
“它们下坠散开,各奔东西于空白”这一节较好的意识和把握到了现代人的精神矛盾,把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失落、焦虑与向往等展露得深沉含蓄。从个体气质上讲,这一节具有内省式的审美思维方式,将冷隽的哲理玄思与深永的诗歌意境结合,使作品富于含蓄性和展延性。
6,“我提起勇气,伸出手,刺探阳光
 远处有个声音以悲伤的情绪收回窗边的景色
 需要收回假设的欣喜么?它们是倒立的.”
为了防止自己的意象各自在正常逻辑下无休止地展现自己,作者遵循他所发现的事物的内在意蕴和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新逻辑下的整体。诗作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徵因而就是:按现实中的人所不熟悉的逻辑发觉各种现实质料的独特诗意,“远处有个声音以悲伤的情绪收回窗边的景色”不仅是诗歌中情感脉络的舒展,也是诗歌回拉技巧的运用。
7,我们始终遥远.
  云端上悬坠的雨滴与仰望天空的孩子.
  爱,不爱.
以制觉得最后句或者最后一段都显得多余了,破坏诗歌的整体布局,在情感脉络上也有画蛇添足之嫌。
纵观《边界》,机智是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元素,虽时有充满“小聪明”的词句,但诗歌的内在逻辑并不仅停留于形式推演而是深入到事物内部;也就是说,更多的地方是玄思和哲悟在发挥作用而不是机智。至于事物的本质和作者意识的统一要么是诗歌形成之后自然而然展现的,要么并不张显,有待读者自己去领悟。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紫薇伊人作品赏析
                             文/暮颜                  
    阅读紫薇的作品不多,直至看到她的《五台山三首》,我才搜索了她的文字来看,得出的结论是-----紫薇似乎正尝试着从矫揉造作的抒情状态中走出,“向内转”——专注于文字本身,专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审美关系,显现出对于艺术的独立、清醒探索精神,向文学的个性化、独特性和审美化不断逼近。
     就审美特质而言,紫薇诗歌的主要特色是写实的,“按生活本来样子描写生活”。从“觅食的乌鸦回来了  衔着/在狗尾巴草上挣扎的蚂蚱/温柔像口水一样在唇边冷却/我却找不到  我的忧伤”开始,甚至世俗化原生态、外冷内热的“新写实”: “有一双眼睛每天都在格内/她的阳光永远都是碎的/雾变成雨时  斜着走进轨道/她听见了种子裂开的声音//烟囱搬走后  水塔很孤独/谢顶的额头长出一棵仙人掌/偶尔  白尾巴喜鹊飞过/却不知道在哪里停留”,这些都没有背离“抒写现实”这个传统。她的笔触往往为外在具体的现实生活的喜忧所牵引,或者从思考出发而言语,或者因感动而抒情。无庸置疑,作者的创作总是融合着思考、情感的,而紫薇似乎更强调现实、自然的“观注”、“描摹”的本领,偏重观念、理智,将想象力、激情、心灵体验等因素放在微末的位置。
     卡夫卡说:“人的主罪有二,其他罪恶均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驱逐出天堂;由于懒散,他们无法回去。”也许紫薇深知这一点,她在诗歌中始终是耐心的,纯粹的。甚至要慢慢地说话,慢慢地恋爱、哭泣、欢笑。无疑,这是一种清醒,这清醒来自于心灵的寻找:“绕着神山  顶礼四月的飞雪/不知道我属于哪一座/匍匐身体  追逐太阳的影子/一颗菩提籽  沙粒中开花//我的度母有七只眼睛 /风  每吹动一下/七束智慧的虚光  便/凹陷方形的前额”这个过程是自然的心动的,充满了诱惑,同时,诗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神秘是一种奇妙,蜃景式的、神秘性的上升过程。
   阅读紫薇诗歌,不得不引起关注的一点是她对自然的酷爱,对她笔下的事物一种本真的热爱,“诗的生命在真实性之成了美的凝结,有重量与硬度的体质。无论是梦是幻想,必须是固体”,就是说写诗要“使无形的有形,使流动的凝固,使难以把捉的具有了质感和动感:“剪刀锈了  柳条没裁/少年拈朵桃花/斜倚粉墙黛瓦的照壁//春分面色发黄/拨弄着刚刚采回的芣苡//熬碗汤  治疗忧郁//淆水从门前走过/穿着睡衣  指着影子/他们是一伙儿的//老树变了脸/这是俺家的自留地/俺就愿种车前子//惊蛰说你当俺是傻子/抓一截诗尾巴//赶紧  向三月逃离//被揉碎的花瓣却说舒服//换个月份//继续” (《逃离二月》),自然的事物载她的笔下呈现的既紧张又和谐,既矛盾有平衡,既有突创又有归附的胶着情状。
  紫薇也是忧郁的,她的诗篇常常浸渍着内视性的感伤色彩,但是,那是一种不张扬的忧郁,在最近的几个作品中,她企图运用禅性、纯粹的的语言操作,彻底地表达,带着某种神秘、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比如《塔院寺》:“檀香飘过额头/太阳花  开了/我跌进五色花瓣/看见自己  看见众生/每天都在为生忙碌/谁来为死  准备点什么”再有《菩萨顶》:“杨柳一滴  五百年后/还在唇边停留/反刍的感觉很渴/我却不是有缝隙的石头/总想弄清你的性别/叩首  也许是着相的时候”还有《广化寺》:“门槛  是不能踩的/心香  也只需点燃一根/殿后分明是一棵树/你看见一朵会飞的云/十元钱结一个善缘/放下一颗执著的心” 在另外一篇作品中,她写道“又看见了  五色的经幡/轮回了一世又一世/还没有忘记回家的路/听着熟悉的情歌  扑进草原”——初看以为是平白的表诉,细加思考却别有路径:在不断的轮回中,由经幡即佛法的引路,回到心灵的家园——宁静而快乐!而那‘情歌’是证悟者无私的爱!就象六世达赖的心曲一样美丽!余下的就在这个主题下行走,回归真正的宁静!(注:此句为月光童子评) “用可感触的意象去消泯朦胧暗晦的隐喻。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自然、社会,人,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人”的地位,更深层次地进入对于人的、人类的、人性的前途、命运的思考,如《迁途》:“一个人  唱着歌/寻着梦中的橄榄树  /倦卧大漠/看见半个太阳//一朵白云会飞/风化的沙砾化着黄昏的淡妆/太多的情歌唱丢了岁月/唱老了心上的姑娘//一个脚印连接另一个/排列一生的时光/转身   俯仰/天下风景  都一样”
  当然,紫薇的诗歌更存在很多的缺陷,感情脉络的混乱,结构的偏颇,修辞的约束,以及整体张力、外延的处理,但是,她的诗歌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因为对“诗在”而言,具备对文字,对诗歌的“内省”,就一定会有自己的气场,形成自己的风格。
    只能以总体鸟瞰的方式粗线条地勾勒紫薇诗歌创作的轨迹,我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步步地走入,像一个兴趣盎然的旅游者,去认识和解析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虎豹熊罴,以及大漠风光、旧城古迹。希望紫薇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蜻蜓女人》
                                     文/鱼飞蝶舞
振翅不飞(图1)
若婚姻是一只巨大的手掌,那么在掌纹上行走
弱如蜻蜓的女子,能否用她的小小羽翼去腾飞?
                     ——题记
仅一枚戒指,温柔便画地为牢
一张网,蜻蜒女人
再也飞不出婚姻的手心
看不到水晶宫殿,找不到金库钥匙
听不到家犬吠忠,海潮朝汹夕涌
阵痛中分娩出一浪泪水,一浪不羁,一浪依恋
思维乱了秩序,侵蚀时间的心
玫瑰褪色一分,涩刺长高一寸
张开一双幻梦翅膀
掌纹上行走的蜻蜒女人
抬起的泪光中,映印遥遥彩虹
欲飞,欲飞,唯听秒针走动
透视来世(图2)

若今生的情路是一条望不到头的暗,那么
请让渴望的女子用今生的泪水去透视来世!
                   ——题记
夕阳都老了,难再安睡
暗的低处,夕阳的影子
被种在一滴不甘心落下的泪水里
渴望的女子,沧桑的心情
一轮红日,可是那往日的初生
红红的脸颊,红红的神韵
岁月爆燃了百次火红
该怎样,才能让爱情不流泪
再在今生的一滴泪水中,看见来世
那救柔弱于危难的盖世枭雄
倘若今生的爱情,只肯留下一条暗路
那么来世破壳后,可不可以
让蜻蜒女人化作一只苍鹰
鹏飞,鹏飞,只唱赤胆忠诚
回帖荟萃:
百年功力:
“欲飞,欲飞,唯听秒针走动”——我心也静了,但又何等紧张!
“鹏飞,鹏飞,俯瞰天下
只做盖世枭雄”——承接第一首接得好!两幅图,一个故事。欣赏!
低处的迷雾:
两幅图,由今生透视到来世,构思巧妙
涉江采芙蓉:
构思精巧,太美了,内容又如此令人动容,尤其第一个,绝妙的开头:
仅一枚戒指,温柔便划地为牢
一张网,蜻蜒女人
再也飞不出婚姻的手心
--令人感慨唏嘘。
沙蓝:
个人特别喜欢2个题记,构思是很巧妙,很漂亮,但是个人认为2个结尾并不是很好。
暮颜简评:看一个蜻蜓女人的隐语,就如用一把无齿的木梳子,沿着光阴到来的方向往回梳理自己,一个人的两肋是会生出飞翔的翅膀的。蜻蜓女人的心事里,有细细的情愫在幽幽地涌动,像一朵朵莲花次第打开。它们让我因为心弦的触动而微微颤栗:(注意那枚戒指,显示了作者多么丰富的联想)
“ 仅一枚戒指,温柔便画地为牢
一张网,蜻蜒女人
再也飞不出婚姻的手心”
  对于赏图诗歌,我们该如何抓住时光的镜子, 如何在一瓣孤零零的枝脉上, 空出一千种忧伤的理由?作者的诗歌里,没有许多绚丽、华美的辞藻,没有浓重的抒情味儿,但有了一种凝练与含而不喧。用一种隐忍的激情去描述,那种感觉,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作者的心底。赫兹里特在《论平易的文体》中指出:“好的文学语言只能从现当代约定俗成的通用语言中选择、提炼而成,而文学语言的高下从根本上还要看它能否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以及作者的真实情感。”因而这些常见词汇所内涵的隐喻表征,都是一个小小的情感定时炸弹随时会在他的内心掀起一阵阵小小硝烟而显得动荡不安:
“看不到水晶宫殿,找不到金库钥匙
听不到家犬吠忠,海潮朝汹夕涌
阵痛中分娩出一浪泪水,一浪不羁,一浪依恋
思维乱了秩序,侵蚀时间的心”
虽然是感情表述的高潮,但是用力太过,情绪的饱满度没有控制好,所以语序就有些零乱。
诗歌的生成有其自然的一面:情动于衷,发而为言,就是诗歌。因此,抒情性是诗歌的基本品质。这就带来了诗歌的敞开和明亮,时光在虚无中生出了生命之有,诗歌终究是给人力量和光明的诗歌,终究是源于作者的情和感,以及希望:
“玫瑰褪色一分,涩刺长高一寸
张开一双幻梦翅膀
掌纹上行走的蜻蜒女人
抬起的泪光中,映印遥遥彩虹
欲飞,欲飞,唯听秒针走动”
这里同意沙蓝的,结尾没有升上去,个人的改动十最后一句改为:
“抬起的泪光中,映印遥遥彩虹
振翅------欲飞”
这样一改,不仅是一种挣脱,更是呼应题目的一种升华。
再到第二副,作者别出心裁的为第一副作了个续集,“若今生的情路是一条望不到头的暗,那么请让渴望的女子用今生的泪水去透视来世!”塑造了一个女子情思的今生后世,更多的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一种情感寄托,
作者继承了第一首的写法,起笔就对画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交待:
“夕阳都老了,难再安睡
暗的低处,夕阳的影子
被种在一滴不甘心落下的泪水里
渴望的女子,沧桑的心情”
第二节有些涩,更多的是和第一节严重失调,第一节的夕阳,第二节却变成了“
“一轮红日,可是那往日的初生
红红的脸颊,红红的神韵
岁月爆燃了百次火红”
显然意象和意境都是“朝阳”
诗和情永远不能分开。每一首诗都反映了作者某时某地的某种心情,因此“无情不诗”,第三四节都是作者自己内心的独白:
“该怎样,才能让爱情不流泪
再在今生的一滴泪水中,看见来世
那救柔弱于危难的盖世枭雄
倘若今生的爱情,只肯留下一条暗路
那么来世破壳后,可不可以
让蜻蜒女人化作一只苍鹰
鹏飞,鹏飞,只唱赤胆忠诚”
对情感现实的失落,渴望破蔪而出的心情作了直白的描述。
同样,结尾也是没有结好,特别是“赤胆忠诚”不仅突兀,而且严重有口号化的倾向,诸如“穿越前世今生”之类的可能还要好一些。

发表于 2006-4-1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小小的诗真动人。暮女士的点评亦精彩到家。学习了。问好。
发表于 2006-4-1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小小的这首诗动人得要死。暮女士的点评精彩到家。真该感谢网络,感谢你们的奉献。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9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