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暮颜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1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细细看了~~~有许多观点都很认同 也是鹰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东西 谢谢莫颜的议论~~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四月槐花
文/李小小建
聚在一起的白色耳朵
  四月槐花 神底白色耳朵
  安睡的耳朵 静在绿荫中
  
  一群白鸽 天气晴朗
  我从哪里飞来?
  穿着白色棉衫 打马走过四月
  我在哪个花开时节悄然落泪?
  
  四月槐花 四月槐花
  盛满青草山坡上的羊群
  神在云朵 神在花朵
  
  四月槐花 我干枯身躯上缀满星光
  星光柔和 四月柔和
  
  白色浪花 浪打船头
  神将我安放船头 顺流而下
  途经四月
  途经五月
暮颜简评:“聚在一起的白色耳朵
  四月槐花 神底白色耳朵    -----“底”字改为“的”子好,现在几乎不用这个字表示了。
  安睡的耳朵 静在绿荫中” -------很好的比喻,把槐花的性格(安静)颜色(白色)形状(状似耳朵)都形象生动的写了出来
   北方四月的乡村,最夺人心魄的花莫过于槐花。在这里,三月的嫩柳刚刚染绿了枝头,四月的槐花就争先恐后地竞放了,开在山丘阡陌沟岸旁,着一身雪白一路芳香。
“一群白鸽 天气晴朗
 我从哪里飞来?
  穿着白色棉衫 打马走过四月
  我在哪个花开时节悄然落泪? ”--------用槐花的心声来写,飞,落泪 ,写出了槐花飘落的良种姿态—轻盈和飘逸。
  “四月槐花 四月槐花
  盛满青草山坡上的羊群
  神在云朵 神在花朵 ”
高高低低的槐树枝叶间,花絮成串,相拥羞笑,色如素锦,既无忸怩之态,又不需人工雕琢。槐花不似桃花,粉得有些妖艳;不似杏花,白得有些轻薄;也不似荷花,孤芳自赏,令人难以接近;更不似花盆里的兰菊,见不得烈日风雨。槐花似乎天生就属于乡村,一点都不娇贵,质朴得如同世世代代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
“白色浪花 浪打船头
  神将我安放船头 顺流而下
  途经四月
  途经五月”
四月的槐花就是这样,根植于乡村,哺育着沃土,不争三月春光,不慕五月繁华;绽放时执著倾情,竞艳相依;凋谢时无怨无悔,安然逝落;似春蚕吐丝般燃尽生命回报春天的关怀,把芳香留给人间……
文章用笔质朴,语言清新婉转,读来唇齿留香,是一篇色香味俱全的诗歌。
发表于 2005-11-11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谢谢暮颜姐姐的点评
发表于 2005-11-12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能做出这样的诗评,且不说别的,仅这份心思和繁琐就够人受的,诗歌点评很枯燥,要耐的住性子,这个活很不好干,何况暮颜的点评细致入微,无论是主题还是细节都很到位,很佩服你的水平和工作态度,这次没看完,慢慢的都看了,不好意思打搅你评一下我的诗歌,等你有时间吧,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暮颜在 2005/11/15 08:12am 第 1 次编辑]

                     阡陌地
                   文/  百话争言
他弃你而去  纵向确实很深
沉  一直会延续到有布谷啾啾
你用脚进而用翅膀的迫近
如敞开的喉咙  让它穿堂而过  
十一月的时候  
风声会骤然清晰
你拧柳笛的样子  头向南歪
那柳枝没能逃出你的掌心
蝴蝶的翅儿已经不被你钟爱
它死前嗡嗡的叫声
撬开门庭 让门与缝隙
缝隙与门呼啸着老去
天醒了  地却睡了
天黑了  地却亮了
暮颜赏析:“雪满窗前阡陌地, 风拂屋后暗香园”这该是11月的阡陌最正常的景象,可是,在作者的诗歌里,我们看到布谷、蝴蝶、柳笛,几乎都是春天的景象,-------一些记忆,一些期盼,一些憧憬/。那么,作为读者,你只有沉浸入作者的画面了,“宁静得似乎一切的存在都不重要,只愿这明亮得近乎刺眼的光芒纵横阡陌地射到我,可以让我感觉到你的温暖,轻柔地燃烧。我不敢说我可以一辈子记得你,如果我有一天忘记了你,当看到雨后陨落的光,我一定会觉得熟悉。”
  据暮颜的解读,诗中屡次出现的“你”应该是作者自己,在11月的阡陌上,
“ 纵向确实很深
沉  一直会延续到有布谷啾啾
你用脚进而用翅膀的迫近
如敞开的喉咙  让它穿堂而过  ”
-----这些都是“他”走后的幻景。那些纵深的伤痛,延续到布谷悲鸣的时候,“我”如此迫近忧伤,“如敞开的喉咙  让它穿堂而过”
“十一月的时候  
风声会骤然清晰
你拧柳笛的样子  头向南歪
那柳枝没能逃出你的掌心”   
                 -----南方是恋人的方向么?一曲柳笛幽幽吹起,那些思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蝴蝶的翅儿已经不被你钟爱
它死前嗡嗡的叫声
撬开门庭 让门与缝隙
缝隙与门呼啸着老去”
                 ---那飞错季节的蝴蝶阿,注定是无法肆意飞翔,那些现实的桎梏,捆绑住相思的翅膀
“天醒了  地却睡了
天黑了  地却亮了”
               -----这句才是画龙点睛,前面的季节的矛盾,幻境与现实的转化,都在这句来说明,矛盾的,不是季节,不是景色,错误的,不是柳条,不是蝴蝶,只是----一颗错爱却无法不爱的心
发表于 2005-11-14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创举。
发表于 2005-11-15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下面引用由暮颜2005/11/09 08:17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会是有人评论的呢!这个专栏只评论发表在红颜的诗歌,你去红颜发表你的新作,暮颜再择题赏析,可好?
我已经等了很久
你何时...
发表于 2005-11-15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谢谢暮颜的点评,诗歌被你点透了,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第一章 天花之城
文/芒芒
1
下雨的站台,黑色的站台
多么巨大的黑翼:
染上天花的黑翼
一只只,一叠叠
密密麻麻的黑点蠕动,蔓延,翻滚
——死亡来临了
我哭叫着,飞奔出来
他们惊诧的看着我
又翕张着空洞的嘴巴逝向天海他方
这是哪一年,哪一天?我就在这里转首
我就在这里:第七条,第七条大街的拐角处
千千万万暗混的脸孔随我一起转首
凄风苦雨四下,向东向南向西向北
空茫的雾汽,谁也不曾看到更远的地方
我就在这里转首:世界在我眼里不断上升
我就在这里转首:他们在我眼中不断上升
他们一个个踩上高跷行走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我的大脑就这样被钉上钉子
就这样钻进半坡小兽,裂瓷
这些密密麻麻的黑点,就布散蔓延在第七条大道
八点钟,八点钟恍惚在命定之中
没有预告的命定,天便下起雪了
向东,向南,向西,向北
密密麻麻的
不夜之城,一尾尾陨落之星重新悬浮
命定之上,一尾尾凄艳之花
密密麻麻布散
命定的柏林,慕尼黑,莫斯科
密密麻麻的
一九七六,陨石如雨
不能命名的痛伤,像巷边抵徊的雀鸟
又比乌鸦来得正大,比一九六九年
大榕树上的猫头鹰来得光明,比一只蝴蝶
来得灰暗一些
命定的烘炉,铁水流入一九五八
飘雪的夏日,一九六二,他就在山洞里不吃不喝
人们拖住他冰凉的身子的时候
多少密密麻的苍蝇驱随,半个世纪的身体下
附随流离的儿女……
我不再转首,我缓慢步过街区
这时我看见她的眼睛,悬挂在帝国大厦的顶端
她看着我,一遍遍看着我
——姐姐
我心里刹那爆裂,刹那蹦飞出这声音
世界恍惚中倒塌,分崩离析
密密麻麻的黑点涌上,涌上……
2
我们在外城饮酒,我们多么热烈的交谈
我们多么热烈的沉默,我们不得不聊得那个人的乳白
那个人,嘴角吊挂着公文包
那个人屁股上吊悬着马桶
他便在雨地里凝固了,他仿佛就要成为雕像
仿佛就要成为历史
他就在那里倒下去
另一个乳白的人跟着走来
第三个
密密麻麻开始阵列在我们眼中
过了今夜,我们都要散去
紫罗兰十天,狗尾草二十天,麻黄三十天
于是隔年:那个女人的小腹便隆起来了
那个女人便生养了,雀斑爬上曾经少女的脸庞
那个男人杀妻弑子,这是隔年之事
在玻璃门不断的旋转下,有一点模糊恍惚
在我们各自冷笑窃语之中,有一点偏离
那个男人就住在我的隔壁
那个男人在监牢里拼命撕抓他最后人世的头发
最后人世的面相,他的脸上开始生长霉斑
他就住在我的隔壁,大腹便便的酒厂经理
他在向世界拼命灌水灌酒精的时候
我就在他的隔壁,我不停的吞食盗版VCD
吞食小道消息,吞食风月旧事
我的胃开始溃烂,他肿着身体死去的时候
我就在隔壁
过了今夜,我们都要散去
紫罗兰十天,狗尾草十天,麻黄三十天
于是隔年,荒废的地上又开始密密麻麻抽出新生
我不得不聊一个人的乳白, 聊前生的蝴蝶
是怎样的痛疼抽身,聊芒草的锯口
在荒芜的野外,怎生割伤一个又一个路人
我不得不聊寒潭之冰,越过千年
聊那些暗混的脸孔,捞月的脸孔
就惨白的附在布落水汽的窗玻璃上
密密麻麻的一个又一个
黑马褂,就拖在那在那些纸人纸马后面
黑马褂,他的脸再次深深埋下去
埋在一个人孤独的床边
我不得不沉默,巨大的沉默噎在午夜的咽喉
像青铜雕马,呆呆的立在橱柜里
一路锈蚀下来,像那年的日蚀
密密麻麻的黑头一齐等待黑暗降临
带着神秘的欢喜与期待
最后的,最后的埃及,最后的艳后
金字塔在风暴中倒置而下,最后的死海
与冰凉的游戈的士兵,最后的诺亚
与皱眉的君王,潦草的刀枪剑戟
潦草的血,满地滚动潦草的头项
密密麻麻的书页上:此时只记载那个少女脸上升起的雀斑
那个少女倒置行走,微笑着擦过午夜寂地
她的微笑在风中碎裂,碎裂,衣襟碎裂
身体碎裂,化做密密麻麻的雪
转而又以有千千万万趋随
命定之中那些灯又开始一尾尾熄下
一尾尾回到太初的沉默里
一切,一切
我知道今夜过后,都要一一散去
他们把我的孤独抱上平板床的时候
我知道夜已很深了,我说隔壁有人
我说不要把他们这最后的夜
惊醒
世界开始就在眼前一片模糊起来
密密麻麻的黑点涌上,涌上……
暮颜拜读:
作品远远赋予了艺术最渴求的那些深厚的语言、营养和声音,诗歌生长在能使他们真正发芽的土壤和世界。这种游离于现状、历史与个人思绪状在整首诗歌中弥漫与广布。让人感到可喜的是,在从思想、意识及创作中走出缥渺的象牙之塔、玻璃书斋,正在把自身的现实写作与写作的现实结合起来,这样的语言正在把自身长成一棵真正扎根于真实之中的树木。
  《天花之城》是一座历史之城,灾难之城,也是个现实之城,作品通过作者脉脉滚动的情愫……平易地然而是气息鲜活地写出了被现实生活所波动的他的情愫,写出了被他的情愫所沉重的现实生活的几幅面影,他的诗作紧贴土地,贴近现实的特性在以后更得到深层发展,充填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
“这是哪一年,哪一天?我就在这里转首
我就在这里:第七条,第七条大街的拐角处
千千万万暗混的脸孔随我一起转首
凄风苦雨四下,向东向南向西向北
空茫的雾汽,谁也不曾看到更远的地方”
在这里面对历史,面对那些已经过往地灾难和坚强,作者必须真实地表达这种真实,自然地表达这种实际。真理总是简单的,追求的东西不能在诗歌的眼前变得愈来愈朦胧、变得更为陌生,
“我不再转首,我缓慢步过街区
这时我看见她的眼睛,悬挂在帝国大厦的顶端
她看着我,一遍遍看着我”
“现代诗歌的个性不是来自诗人的思想和态度,来自他的声音;来自他声音的韵律。”换言之,我们笔下的言说就是我们思想最为可靠的导航,而韵律、节奏、意象这些看似归纳于单纯技巧范畴的手法,都是最为真切代表我们灵魂深处的可能。只有我们将眼下认为专属于艺术形式的那些技巧,完全溶进我们生活的历程与现时之中,我们才可能说自己真正开始面对历史在进行写作。
“过了今夜,我们都要散去”当作者回首的时候,时空已经跳跃到了真正的现实,那些俗世的男人、女人,以及在红尘的作者自己,拥挤在这天花之城,各自饰演着自己的角色,
诗歌的基调内敛压抑的,《天使之城》浸渍着内视性的感伤色彩。诗歌不仅在题材所触及的范围上有广泛的处理,同时在表现的手法以及风格的变化上有丰富的运用,用可感触的意象去消泯朦胧暗晦的隐喻。诗的生命在真实性之成了美的凝结,有重量与硬度的体质。无论是梦是幻想,都闪现是固体的文本之上。同时,诗歌恨注重艺术手法的新颖性,“形象孵育了一切的艺术手法:意象、象征、想象、联想……使宇宙万物在读者的眼前互相呼应,诗歌创作扎根于对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上,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具典型性格的典型形象,表现了隐忍、内敛的对光明的呼唤,并有意识地吸取了现代主义“雕塑美”“绘画美”的概念,用象征手法结构诗歌,因而体现出了卓越性与独特性。使诗歌更具备陌生的文本魅力,形成特殊的审美态势。
不足的地方是诗歌应该是由断裂的,感觉不是一气呵成写的,似乎是经历几次刻意或者随意的添加,致使诗歌的感情脉络以及结构上都一些明显的断裂痕迹。
发表于 2005-11-1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学习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古琴】
   文/  琴石
   一弦既起
   余弦慷慨作和
   桐木苍古,断纹斑驳
   试问楚汉旧声里
   谁曾对酒当歌
   是孔丘之治学
   是蔡邕之扑火
   如杜甫之歌秋风
   如太白之对明月
   在历史的苍茫中
   迂回着伯牙的嗟叹
   我欲乘风探询
   却随流水
   深深卷入龙池迷留的旋涡
   只余你一挥手的松风
   撞响满耳的钟鸣
   缭绕不去

暮颜赏析:折木为琴,又挂弦于木,作者调丝索弦,松弛有度,音孔向地分为首尾,打开龙池和凤昭,弹指之际万声归一,琴声与天气四合。是孔丘之治学,   是蔡邕之扑火,   如杜甫之歌秋风,   如太白之对明月
   在历史的苍茫中,   迂回着伯牙的嗟叹,指下一片泛泛之音,使深瓮积尘,梅花落进,欲乘风探询
   却随流水,未及改弦易撤,松音无限---分别填入琴腹按怀成疾的音孔,操琴返本还原,自成一体。
至此,作者指下无音,长日听松-------长日听钟。
我很少和诗歌的作者交流,从诗歌评论的角度出发,也许这种交流并不能对我有多大的帮助,因为我更愿意直接从诗歌作品着手,这样的话,无论是阅读与批评的快意或阅读与批评的阻滞,都有助于我享受玩味诗歌的快乐和自由,而排除了各式各样的干扰,不至于堕落成作者或作品的传声筒。试想一想,如果我们在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当决定要阅读或欣赏,不能就诗读诗,还要去了解作者的情况以及这首诗写作的相关背景,这将是多么糟糕和痛苦的事。
 古琴的声和典故出发,但是并没有沿着可视的感觉作古典的滑行,而是蕴含着听觉(虽然是无声)的态势,同时又不停留在感觉的平面,而是潜入到情绪(如:深深卷入龙池迷留的旋涡),在跟着而来的下面的诗行中,又跨越到“孤独”、“沉静”、“热爱”的情感之中。这一首诗,在他的作品中,并不是特别优秀的。但是足以显示他的追求和所达到的水平:在私人化的精神空间容纳了很强的古典意识。作品中也充满着追悼与迷茫中所蕴藉的坚韧的传统捍卫者德诗歌品格。
发表于 2005-11-17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坚决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暮颜在 2005/11/18 10:07am 第 1 次编辑]

光线
文/行吟
那光线穿过上午的雾障
穿过干枯的玻璃进入房间
由于速度慢了下来  它已经稍稍改变了
一些颜色  不再是鸟翅上的那种
也比树梢上的要深一些
它弯曲后停留在一珠麻叶海棠上
如同早年一场生动的雨水留下的痕迹
它携带着声音  飘浮并且反复折射
在四周的墙壁上发出尖锐的回响
像一阵迟到的脚步拍打在季节的深处
它在角落中制造阴影在桌面上制造灰尘  
一部分进入了一口钟的内部  潜伏下来
造成了秒钟短暂的停顿   这也可能是
过于耀眼的反光
在镀银的表面引起的错觉
从前它的声音多么单纯 清晰
像一条河的源头  像水底的一块石子
和另一块石子偶尔的碰撞
许多事物的发展令人费解 比如
这些琐碎的光线  仍然在疲惫地拍打着玻璃
拍打着鱼缸里的每一条鱼
以此证明它们并没有走远 而且还能飞
即使折断了翅膀
也能依靠重量继续滑行  
继续主宰周围的一切
甚至永不结束
暮颜赏析:这凝聚的光!有形状,有不出声的笑与哭,这击打黑夜的激情冷艳,一下子冲进我的深渊。诗歌力图不停留在感觉与情绪的表层:
“它携带着声音  飘浮并且反复折射
在四周的墙壁上发出尖锐的回响
像一阵迟到的脚步拍打在季节的深处
它在角落中制造阴影在桌面上制造灰尘  
一部分进入了一口钟的内部  潜伏下来
造成了秒钟短暂的停顿   这也可能是”
在丰富的感觉纷至沓来之时,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就以一种更为集中的形式凝聚起来,达到一种抒情的境界。
“一些颜色  不再是鸟翅上的那种
也比树梢上的要深一些
它弯曲后停留在一珠麻叶海棠上
如同早年一场生动的雨水留下的痕迹”
诗中队光的赞美虽然不像传统的抒情那样有比较清晰的连续性,但是却有相当的统一性,这样,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到某种与传统的连接。
诗中既有现代诗歌的超越性和逻辑空白,又有传统诗歌的内在凝聚力。这样的风格也许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之一,其动人之处在于情绪和氛围的浓郁和浑厚。当然还有一些比这更为清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限于这种在作品中堪称明快的风格,有时,还能在纷纭的感觉和思绪中,迸发出智慧的闪光。
“它弯曲后停留在一珠麻叶海棠上
如同早年一场生动的雨水留下的痕迹”
当读者在看似无序的、多侧面的、多多少少有点凌乱的感觉组合中,突然迸发出一些堪称深刻的生活的深思。
诗歌的不足在于某种感觉潜入不足的现象。这也许是由于作者的感觉还提炼不够,内在的张力还不够强大。还有些失之纷纭。特别是结尾,一下子落入了俗套。
发表于 2005-11-20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多谢暮颜点评,让我更加准确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颜简评]之官儿诗歌浅析

孵爱
1 多静啊,这夜。无风无星无月
听不到一滴水落下的声音,只有窗外隐约的雾
埋伏草丛。只有隐约的寒,隐约的阴影浮在夜面
秋冬,只在一叶之间分出胜负。用冷,拉出正反
2 我们都努力地想不踩碎什么,漂浮的高空之下的云
踯躅的洁,蒲公英毛绒绒的脸,难以把握的下落
都暗暗地,在真相的背面,对决
3 我的步子很轻。是的,我不撵。既然撵上去
还是会掉下来,比死亡的石头还要沉默,比日头犀利的牙齿
还要险恶,那么我宁愿抱着自已,抱着黄昏
偏西的冷,苦中独坐
4 那些渴死的雨,搁浅在冬天的阳光,拒绝上岸
无声无息不求拥抱的穿行,是轻视,蔑视还是义无反顾的
不屑一顾。我们不得不承认,沉默才是最大的轻,默认值为零
你承受不了它拉开的豁口,就必须学会放手
象这样轻轻一松,听风尖锐的响动。冷
5 我还是叫你原来的名字吧,秋
你久久的孤寂已点燃西山的红叶,在嵯峨的石缝
蜈蚣慢慢地爬过,我的忧伤长了多少柔弱的细蕊
你数,你数,谁的眼泪在飞,谁的背影
一点一点把昨日的誓言撕毁
6我们已经无暇顾及一个音阶的完整和一个结局的始末
这世界已经悲哀到让人无法相信表面,伤寒之后的暖
是糖做的疼
多傻啊,那些鸟儿,他们把爱放在冬天
等雪来孵,等爱变圆,或等雪变方,等纯洁长出翅膀
等透明的叶片慢慢发光。岂知背叛的兰花指,会在转瞬之间
颠覆一切,成就地老天荒

1、当生活现场与诗歌现场发生对接或重叠,以致一定程度的同构,诗歌文本就从中生发出来
2、诗歌中情感和语言的完整性
3、诗中偶尔会出现令人费解的语言细节,但整体看却并不难理解,只要读者稍有一点耐心就行了
4、意象空间是“真空”的,是在一个纯粹的时空里展开的。其结构的整一与其宏大抒情构成了完整的统一。
一向认为,语词而不是思想才是诗歌的根本,思想只是诗歌的一部分,诗歌毕竟不是哲学。诗是建立在语词上的,是一种关系,语词之间的关系。
我从窗户望出去,感觉到诗意充斥,诗性充斥于空气中,对于楼房,树木的绿色是它的诗意,对于树木,楼房的白色是它的诗意。倘若没有关系,那么诗意就无从生发。但这种关系并非现实中的联系,而大多是一种假想的联系,在诗中才存在的联系,诗人未发现之前,它们并不存在。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比如现象学式的存在,比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是一种典型的哲学式的存在,另一种我认为是诗歌的存在,也就是加斯东¡巴什拉所认为的“我梦想,因此我存在”,可以说能和哲学对抗的惟有诗歌。相比之下,哲学更像是总结的存在,而诗歌则是富于创造性的存在。
  花语是对语词极端敏感的人,你可以在她字词中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些所有已经不只是文本,他们对诗抱有极大的信心和热情,对诗这种艺术信仰如刀割般清晰和疼痛。
    整篇充满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肆意的想像力,虽然 意境和语境相当广泛,但总有一股气脉相承,总体上,表面上看,有一个叙事框架支撑着,所以看起来不乱,但是诗性开放,枝节繁复,并不止于叙述,毕竟不是为了叙述。叙事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不是每次都宏大的叙事,身边的经历,以此为经纬,融入他人的经验,阅读经验,也就是各种感受和体验。从几个方向切入,比如叙述日常性及当下性,比如无序、随兴所至MTV场景式的拼贴、场景变换的高频和超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9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