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低处的迷雾

生命和岁月的回声,诗歌的盛宴——诗人陈仓在线访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仓先生大我1岁,同属于70后。先生以生命写诗的态度我很赞赏,我也是这么坚持的。先生目前取得的成就(业绩)我很钦佩,作为一个学土木工程的诗歌爱好者(也可以说是诗歌最忠实的走狗之一),我一直把诗歌当作自己的宗教。另外楚魂兄弟的“诗歌传教”思想我也很赞赏!尽管实施起来很难。有几个问题与陈仓您探讨:
第一:对于古今中外,历史的和现在得甚至未来的诗作者,究竟是“先活着再写诗”还是“诗歌无处不在,即使温饱不能解决也要去流浪着写诗歌”更好?哪个说法更有终极指导意义?
第二:如果按年龄层次分类诗作者,譬如60后,70后,80后等等。您认为70后的诗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或者说,应该在一个什么档次。
第三:一个没有诗歌(诗意)的国家是很无趣的。在物欲横流,道德加速滑坡,各种坑蒙拐骗层出不穷,水货泛滥成灾的今天,您认为诗歌对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有没有作用,或者说是不是真的有巨大作用?如果有作用,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真正的让诗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正常的交流甚至共鸣?
第四:您看好通过网络功成名就的诗作者吗?纸刊是不是不行了?2者之间谁更有魅力?谁能笑到最后?
第五:您最喜欢的诗人或者诗歌有哪些?说出靠前的10位(包括已死的和外国的)。
第六:先生酒量怎样?最喜欢哪种酒?
有机会到深圳,渴盼能与您对酒当歌。与君同饮,乃幸事!因本人工作因素,2011年7月1日之前不能离开深圳,更无法远游,诗歌报网站的10周年大喜庆典也无法前去捧场,只能遥祝和遗憾了。
最后祝愿诗人陈仓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诗意不枯竭!

[ 本帖最后由 最后一剑 于 2011-5-1 14: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樱 于 2011-4-30 12:44 发表
来看看陈老师,顺便偷点东西回家


我这里没有菜偷啊,欢迎光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漠风云 于 2011-4-30 14:12 发表
《看病》一文写得很精彩,清新婉丽,似乎给人们注入了强心剂,一首诗应当在平素历程中呈现一个重心的切入点,给人以回味,一种耐咀嚼,在想象的空间里沉淀自己的思维并以此升华。虽然没有华丽而惊人的一幕,但不缺少 ...


沙漠风云来了,曾去过大沙漠,那是何等的壮观呀。
谢谢你对《看病》一诗的理解与夸奖,这首诗就是想与自然万物进行生命感悟的一次交换,有人喜欢那就算还是有一些效果的。
1,21世纪诗坛的领军人物?我好像不太清楚是谁,更不知道领军人物的标准是什么?不过有几个群体,是很受大家关注的,还是可以说说的:第一个群体就是“归来者”。这个群体大多数在上个世纪,诗歌兴盛的年代已经成名了,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没有时间写了,或者是不肖于写了,或者是改写其他有利可图的文本去了。现在他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或者是觉得自己已经太累了、肩头的积尘越来越厚了,就反回来,重新写诗,来重续自己的文学梦想,来清除自己身上的红尘。这里边有几个,我知道的人,有天问机构的潘洗尘等,他不但资助了《星星》、《诗刊》等等,还成立了自己的诗歌平台,自己也抽出了大量精力,放在诗歌上,而且成绩也引人注目,还有一些好久不见的诗人,目前开始又在各种种样的刊物上,重新看到了他们的名字与作品,我的老师秦巴子就是一例,他也是在两年前重新开始回归诗坛的,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有评论正在研究“归来者”现象。第二个群体就是“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还有安琪提出的“中间代”,这样一个以年龄特性而界定的诗人群落,这里边每一个年龄群体,都有大批代表人物,他们创作出了大批的质量很高的、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我认识的并且学习过的,就有白连春、徐俊国、安琪、刘春、雷平阳等等,白连春那种对苦难命运的诉说与热爱,徐俊国那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安琪那种对世界意象的生命拆解与重新组装,雷平阳那种把佛学思想与神圣思维融于每一个文字的诗歌生活。每一个人的作品都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都有着深刻的诗意挖掘。第三个群体就是“草根”,这其中包括着“打工诗人”,他们强调的民间立场与低层意识。这里有李少君,还有许强、陈忠村等等,我一时记不起来了,但是很多。第四个群体就是“网络诗歌”,这里有一大群人,他们选择用诗歌来介入,如今无法回避的网络时代。
    对不起啊,我真的阅读面有限,而且我接触的都是我身边的一些人,所以都是随意说说,可信性可能很低,望专家们原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漠风云 于 2011-4-30 14:12 发表
《看病》一文写得很精彩,清新婉丽,似乎给人们注入了强心剂,一首诗应当在平素历程中呈现一个重心的切入点,给人以回味,一种耐咀嚼,在想象的空间里沉淀自己的思维并以此升华。虽然没有华丽而惊人的一幕,但不缺少 ...

   2,沙漠风云,我说说第二个问题。
   我对这个没有研究,但是我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现代诗与古典诗应该是没有可比性的,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缺陷,我常常在想,这好像就是西医与中医的差别。古典诗,因为要讲韵律,要顾及平仄对仗,所以就受到形式的限制,但是它有韵律,简洁干净,又利于传唱,更有味道。而现代诗呢?可以不受形式的限制,大胆发挥,但是放得太开,随意而为,所以有时候就没有了标准,长期没有标准,容易造成评价体系的错乱,就是好坏没有统一认识,你说好,他可以说不好,而且都有一大堆的理由。中医与西医就是这样,中医现在发展到这个时期,无论是从诊断、对症、下药,还是从后期的效果评判上,标准化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中医的末落,而西医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无法从根本上、整体上来达到医治,所以恐怕副作用很多,有些人得了肝病,吃了肝药好了,但是后来发现,不吃药就会死得更快。我有时候看一些朋友的博客,如果是古诗的话,他就配一些古典美女长袖善舞、鹅脸粉腮的画像,如果是新诗的话,就配一些现代美女时尚开放的照片,如果要想对古诗与现代诗有一个感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女朋友,穿上两种不同的衣服,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女朋友是一对双胞胎的话,那就更妙了!
    不过,不管是古典诗与现代诗,都应该有相互借鉴的方面,这一点有很多诗人,已经做得非常好,最好能做一个穿越者,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任意行走,来拓宽我们的诗意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漠风云 于 2011-4-30 14:12 发表
《看病》一文写得很精彩,清新婉丽,似乎给人们注入了强心剂,一首诗应当在平素历程中呈现一个重心的切入点,给人以回味,一种耐咀嚼,在想象的空间里沉淀自己的思维并以此升华。虽然没有华丽而惊人的一幕,但不缺少 ...

   
        3,羊羔体和梨花体是什么?就是有人给两个一夜火爆的诗人起的绰号而已,我认为与“体”谈不上。我把两位诗人的作品买来了,仔细地阅读了,车延高的诗能成为体吗?赵丽华的诗能成体吗?大凡能成体的,就是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而且这种特性是成功的,被人接受与模仿后,是有益的。现在,我偶尔还练练毛笔字,就是照着“颜体”、“柳体”等临模的。在自己学习写诗的时候,我也吸收很多大家的作品,如果我现在也去照着两个绰号来写吗?这样子,恐怕就再也没有两位“体”的幸运了。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诗歌报论坛里一举成名了,在网络上异常火暴了起来,有人问我的诗叫什么体好,你原名中有一个“喜”字,就叫“西施体”怎么样?我说,那怎么行,这不是要让我的诗给吴王当小三吗?
    不管怎么样,在诗歌如此不景气的当下,诗坛能多出几个“绰号”,多出几个“体”,而且在全国叫得响的,这说明两位诗人的诗歌,还是有相当的穿透力的,这无疑是一件幸事。
    沙漠同志,你的问题其实挺好,我已经回答完了。希望你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唐朝明月 于 2011-4-30 15:34 发表
希望更多的诗友参与进来,互相探讨。


是的,大家不用就问我一个人,还可以问其他人。你有好的见解的话,也可以代我回答其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最后一剑 于 2011-4-30 18:14 发表
初读下来。很好的交流。问候陈仓诗人!辛苦您了!明天就是51国际劳动节。祝你节日愉快!很欣赏你的诗文,支持,关注!


有位老领导发了一个短信,来祝我五一节的,抄录下来供大家一乐:马加爵,已经毙了!药家鑫,判死刑!加爵、加薪都是死路一条,历史的血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加班才是最安全的。药家鑫一审被判处死刑,老板看完新闻后,语重心长地对员工说:看见没,要加薪就是这个下场。员工说,那我改名吧,叫林黛玉(零待遇)!老板:呵呵,懂事。
这就是我的五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路力 于 2011-4-30 21:09 发表
作为一个诗歌的初级接触者,发现了这个藏龙卧虎之地,有那么多高水平的诗人以及诗歌爱好者在此相聚,很高兴啊。今天游了嘉定古猗园,写了一首诗(不知道能不能算是诗,嘿嘿),请陈老师指点。

游古猗园

走近一 ...

好好读了好几遍。一直在想,你出来的时候,变成什么了。古猗园的外边,好像最有名的就是明朝小点:小笼包子,还有就是几株猗猗瘦竹,你应该是后者。

[ 本帖最后由 陈仓chencang 于 2011-5-1 17: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楚魂 于 2011-4-30 22:47 发表


我一向自持无恐的对现在社会上许多领域所谓专家,学者大家,教授之类的人抱有鄙蔑的态度,因为这些人很多不真诚,空架子的多,而且人品很差素质很低,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诗歌报有你这个访谈,我也是抱着这种态度 ...


我的堂客那天看了你的贴子,在我面前表扬了好一番,说是你有些方面不但说得有理、有深度,而且写了那么多,能看出你是有才华的人,而且是真心的。希望我们长联系,多交流。真心谢谢你。小鱼儿那里应该有你的联系方式,如果有机会,我会联系你,寄书给你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楚魂 于 2011-4-30 23:24 发表
看到你在回帖中提到“[邓康延]先生的“民国语文重读”的书,才发现那时候的教材,比我们现在要优秀得多,没有一篇是洗脑子的。”邓康延先生的书我没读过,我相信是真的。民国的有些事情其实是非常好的,值得我们去肯 ...


        邓康延的书,我准备买回来,留给孩子做私人教材用!
       你又看到了社会的进步,看到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不断扩大的空间。在《亮剑》等电视艺术中,正在还原着历史的真实,“楚云飞”一角,在原来,这样的形象,不可能在电视中看到,肯定会被删掉,甚至因为这个,整个片了放映都不可能。但是我们现在就看到了。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开放尺度的加大,我们的文学创作越来越靠近艺术的本质。我们期待着,更加宽松的政治生态。
    忘记了,不知道怎么才能拿到你的通讯地址,不是要找上门算帐的,是想把书寄你。

[ 本帖最后由 陈仓chencang 于 2011-5-1 17: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11-5-1 00:19 发表
访谈已入佳境,预祝圆满成功:)


无哲还不批评我?你是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那西 于 2011-5-1 00:46 发表
陈仓,我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也坚持写了几年的光阴。在我的朋友圈子里,很多人都比较迷茫,都在竭力寻找坚持下去的源泉。可以说说你写诗的动力吗?你如何看待那些校园诗人及他们的诗歌的?谢谢!


      那西同学,其实我有时候也很迷茫,但是我用两点说服了自己。第一点:就是别人上班,我也上班,别人吃饭,我也吃饭,别人睡觉,我也睡觉,别人会死,我也会死。但是别人上完班、吃完饭、睡完觉、死了后,在干什么呢?上完班后,他们在打游戏或者是泡妞,吃完饭以后,他们在看没完没了的肥皂剧,他们睡完觉后,就把做的梦全忘记了。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干完这些事情之后,我们开始干什么:读诗,写诗。最最重要的,他们死后,只有一把骨灰,一个血脉,我们呢?不但有骨灰,还有一些美妙的句子,让别人读,与血脉一起,在向下继续遗传。所以说,我们比别人多活了,比别人了不起。不管是不是阿Q精神,但是胜利了就行了。
   至于校园诗人与校园诗歌,我觉得校园是梦开始的地方,没有几个人的梦想,不是从校园里开始培育出来的,也没有几个一直坚持下来的诗人,不是从校园开始起步的。校园是一个与神同在的地方,干净,虔诚,美好,在这里起步,或者是在这里写诗,那将是诸神诞生之地,相信每个字里都会藏着或大或小的神灵。
   我就是从学校开始,把自己的梦想定在写作上,如果不是当时开始的,我不可能坚持一路走来,如此累如此苦还不放弃。如果我把自己的梦想放在发财上,也许我这一生就不可能写诗了,现在也不可能在这里,过着一个充满诗意的五一,也许在外边花天酒地地收钱或者花钱。

[ 本帖最后由 陈仓chencang 于 2011-5-2 11: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最后一剑 于 2011-5-1 04:37 发表
陈仓先生大我1岁,同属于70后。先生以生命写诗的态度我很赞赏,我也是这么坚持的。先生目前取得的成就(业绩)我很钦佩,作为一个学土木工程的诗歌爱好者(也可以说是诗歌最忠实的走狗之一),我一直把诗歌当作自己的 ...


   你是70年生的,那就是我的师兄了。现在说说一剑兄的第一个问题:
   我觉得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你是“出世”的,那无所谓了,在当今没有什么人能饿得死,仅仅要求活着的条件,其实是相当简单的。一是空气,二是几把粮草,穿不穿衣服不太重要,因为赤身裸体不会死人的,那些越来越暴露的人,不但没有生病,还活得更爽快。如果我们本来早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逃走了,把尘世里的任何与活着无关的东西,不放在眼里了,而且我们希望用诗歌,来为自己的灵魂打出一双翅膀,永远在天空飞,那我们就可以“去流浪着写诗歌”。如果你是“入世”的,有了空气、粮食之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才能活下去,那就还是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留得青山在,照样能唱歌,再去考虑诗歌的写作。
    不过,我有一点建议。之所以那么多的人不写了,然后解决了生存的基本要求后,再重新写,加上前一阵子,回西安探亲时,看到一位当年名气不小的作家,生活相当困难,而且简直就是穷困潦倒,而且他感悟到“不要理想主义”。我就觉得,诗人应该好好地活着,然后再去写诗才是对的,因为我们还没有修练成一尘不染的神仙。其实,好好生活与好好写诗并不矛盾,我看古代,现在能叫得响的诗人,不都是官居高位、奉禄优厚、活得滋润的人吗?(当然这与他们掌握着传播机器,而且有资本雕刻竹简也有关系,就像我们现在,要么有权,要么有钱,才能印诗集一个道理)。
   一剑兄,你看怎么样呢?只是自己的体验,这个问题,每个人应该有每个人的答案。

[ 本帖最后由 陈仓chencang 于 2011-5-2 12: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最后一剑 于 2011-5-1 04:37 发表
陈仓先生大我1岁,同属于70后。先生以生命写诗的态度我很赞赏,我也是这么坚持的。先生目前取得的成就(业绩)我很钦佩,作为一个学土木工程的诗歌爱好者(也可以说是诗歌最忠实的走狗之一),我一直把诗歌当作自己的 ...


       2答一剑师兄:
    现在有很多的诗歌研究者,喜欢按年龄分类诗作者,譬如60后,70后,80后等等。这是一种最最简单的方法,科学性到底有多大,这里不敢确定。但是既然有人这样分了,也许有一些自己的道理在里边。因为每个年龄层次的人,面对的时代背景与所获得的文学体验不同,所以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比如说,六十年代的诗人,他们经历过文化焦渴期的文革,又经历了八十年代的诗歌蜜月期,他们大多在那时奠定了自己在文学界里不可动摇的地位,就是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名声还在社会中被广泛知晓。而80后呢?迎来一个网络时代与意识形态逐渐开放的时代,他们不胆可以大胆地写,而且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地自我发表,但是比起60后来说,还是不幸的,因为信息的垃圾化,冲淡了人们对艺术浓度的认可。
    最可怜的就是70后诗人了,从他们迷上写诗的时候开始,诗歌就因为时代发展中心的变轨,而使他们经历越来越边缘化的磨难。我上学的时候开始写诗,追求梦想与精神享受,但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世界变了,有些不对味了,学妹学弟们不再谈精神、谈伟大的梦想了,他们谈的是如何的发财如果的赚钱,我当时就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所以我最后也被打败了,下海了。在70后的诗人中,他们中间有写的非常好的,目前在诗歌艺术方面已经超越60后的,但是他们在艺术界的排座上,永远被排在了60后的后边,从各种官方的评奖与活动名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特别是他们的诗歌进入公众的视野无望,被大众所广泛接受遥不可及,我在单位七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写诗的,这就是70后的诗歌杯具。
    唉,可怜的70后。对不起60后、80后啊,因为我是70后嘛,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才是最不幸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苦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看过来,首先相对陈先生说一声的是“你辛苦了!”半夜里还在忙着回复大家的问题及探讨诗歌的创作经验;其次,感谢你把我的问题十分详尽地给与了回答!从你的回答里,可以感知你是一位很容易接近的诗人。期待与你在诗歌年会上能与你相见!!!
我一直在上海的东海上空飞翔,很想飞到其他领域,只可惜硬度不够,还有自身的能力有限,所以时时徘徊时时俯冲时时又漂浮在海面上。
祝你的访谈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吸引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6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