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徐乡愁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9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汗...太强了~~
发表于 2006-2-1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触目惊心!时间会检验一切,但我不虚此行.诗歌由审美转为审丑,也可以尝试,但不要让大家都恶心!我希望他们骚动的心能静下来,对他们表现出的勇气表示敬意!
发表于 2006-2-1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一点,首先要明白书面语言从何而来,是从口语中脱颖出来的
二点.口语与书面语言没有绝对分界线,例如爸爸到底是算书面语还是算口语,但父亲可能算书面语.所以,口语写作与书面写作没有多大的区别.重要的是要写出来感动人.你写出别人觉得好,别人就会跟着学写.
问好,乡愁,握手,很佩服你的才华,但写屎的诗还是考虑一下,中文这么博大,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词去写这个社会.其它的词就不能用吧,我不相信.
发表于 2006-2-1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积极讨论诗学,主动挖掘灵魂。
提!
发表于 2006-2-1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下面引用由徐乡愁2006/02/18 05:37pm 发表的内容:
怎么个抒法可以探索,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最好新颖独到,跟传统的要决裂。
这个论点我支持。在你的反叛面前,我认为一层不变的传统。才是垃圾。
问好乡愁同志:)
发表于 2006-2-1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下面引用由S城写作2006/02/18 10:16pm 发表的内容:
任何语言(包括你所说的口语)都是一套规则系统,这是它可用的基础(否则不可交流)。所以,呵呵,我再喊个停,再说就真不着边了。
呵呵,我们用口语写作,因为我们就是平民,至少在心灵上,我们是与平民们没有区别的!
以平民(包括溅民、流氓等等)的角度对那些权威以及所谓的主流进行消解,任何偏见于高的文化就不是文化,中国人一向擅长于对此即垃圾派创始人老头子所说的“虚高”的羡慕、崇拜,我们的口语写作宣示着我们对这些现象的鞭笞,我们的写作就是崇低的写作,就是打破高文化所设立的禁区的写作。从对诗歌艺术的发展来说,这个东西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它对对人的负面作用就更大了。
发表于 2006-2-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下面引用由秦志良2006/02/19 09:33am 发表的内容:
一点,首先要明白书面语言从何而来,是从口语中脱颖出来的
二点.口语与书面语言没有绝对分界线,例如爸爸到底是算书面语还是算口语,但父亲可能算书面语.所以,口语写作与书面写作没有多大的区别.重要的是要写出来感 ...
我要说的是口语是大众化了,平民化了的!
发表于 2006-2-1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写得真好。实在是呸服。呸服啊!
发表于 2006-2-19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花了1小时看完,收获多多。赞成S城写作的意见。
这么精彩的讨论贴,建议精华!
发表于 2006-2-1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确实是一把解构的刀子,诗歌可以成为非暴力,不合作的有力武器![br][br]-=-=-=-=- 以下内容由 北溟 时添加 -=-=-=-=-
应该精华!
发表于 2006-2-1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粗读楼主诗歌。也看了诸位的议论----
楼主诗歌有大视野,有许多出于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新意多在此。语言很放松,成功处主要在语言的生活化场景化。
词语在情感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的共同制约中——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名言(结构主义的前身)。从此已不能把抒情和表意分开。谁都不能在使用语言时抒情而拒绝表意,或表意而拒绝抒情。诗歌的技术在于使这个节奏或明晰或隐蔽或曲折起伏或一泻而下---
情和意义都需要节制,说到底,含蓄蕴藉,还是中国古精神---落在“中庸”上---
所谓客观描述,即在唯实的同时到达唯虚。否则,无所谓诗意。

传统。继承传统有两种:一是维护和坚持,二是分解和背叛。不论你站在传统延续的方向上,还是在传统的背面,你都在不同程度地亲近着传统。楼主诗歌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亲近传统,比所谓反传统更亲近传统。当然,第三者游离于传统,自以为超脱,其实他无法离开传统的泥沙;谁也不能。
发表于 2006-2-1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在诗歌报里,只要不出现反动、黄色言论,应该都是容许的。
欢迎垃圾派来耍:))
发表于 2006-2-1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又看几条议论
诗本无法,立法者自虐。
“写诗就是说话”。你更多情况下说口语,偶尔也说“书面语”。用口语还是书面语写作,只取决于你当时的叙述需要。在家里说话,总是口语;你接见外宾,基本是书面语。
关键是写诗者在写某一些句子时有无必须这样说或那样说的理由。基本理由是,我愿意这样说,我需要这样说,如此而已。还是,词语在情/思节奏的共同制约中。
对“垃圾派”的基本印象是解构--解构---中国还有这么多人热衷于解构,太出乎我的预料(尽管这并非坏事)。外国佬早已厌了解构了,听说他们在玩别的花样了。如果以解构为出发点,不妨试试解构的解构。以至于无法而法。[br][br]-=-=-=-=- 以下内容由 平平仄仄 时添加 -=-=-=-=-
解构传统价值,解构传统道德,解构传统艺术(这在诗歌中可达到陌生化的效果,是好效果)-----在这过程中他们建立了什么?不知道;总之,他们在不自觉中把自己也解构了——甚至他们从没有想要建立自己。解构必有终结。
只有传统才是坚韧牢固不可摧毁不可磨灭的。传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发表于 2006-2-2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下面引用由徐乡愁2006/02/18 09:32pm 发表的内容:
垃圾派都是口语写作<BR>推荐两首垃圾派口语写作的经典之作:<BR>《打蓝蝴蝶》<BR>       小月亮<BR>打蓝蝴蝶,踢蓝蝴蝶,解我的恨.<BR>这蓝蝴蝶,皮旦问:<BR>请简单说说小月亮这人.<BR>他说:老头子喊向下向下,<BR> ...
乡愁兄,你说“垃圾派都是口语写作”,我没有理由怀疑,可见“垃圾运动”的口语立场。但你称这两首诗歌是“垃圾派口语写作的经典之作”,我认真拜读了。
结论是:不敢恭维。
我认真读过刀歹的《广州故事》系列,那应该是垃圾运动经典之作,至于以下两首“经典”,还请乡愁兄赐教一番:
■《打蓝蝴蝶》
作者:小月亮
打蓝蝴蝶,踢蓝蝴蝶,解我的恨.
这蓝蝴蝶,皮旦问:
请简单说说小月亮这人.
他说:老头子喊向下向下,
崇低崇低,
小月亮偏偏说:向上向上,
崇高!崇高!
老头子说:丑!丑!
小月亮喊:美!美!
老头子被人说是神
吓破了胆,
小月亮一见老头子,
就拚命喊:
万岁!万万岁!
小月亮看了,连忙解释说:
老头子的理论,
还可以这样读的.
于是说了一大堆道理,
可是蓝蝴蝶说啥:
什么佩服的五体投地,
难得的知己,
让人听了是什么滋味?
打!打!蓝蝴蝶,
踢!踢!蓝蝴蝶
你再胡言乱语,小月亮可不依!

■《战斗打响了(垃圾派的阵地速写)》
作者:虚云子
战斗打响时
排长徐乡愁正蹲在战壕里
美军的炮火很猛
尘土和大便一起抖动
一班长皮旦
从隐蔽部爬过来
不断张大嘴巴
碧绿的韭菜叶沾着
他的暴牙
二班长管党生
和排长亲密地蹲在一起
他吐掉嘴里的颗粒
用胳膊肘捅了捅排长
向皮旦努了努嘴
“皮旦吼什么呢?”
敌人的炮火延伸后
排长徐乡愁左手提着裤子
右手在子弹箱上
蹭着他的食指
“皮旦你他妈喊什么?
是不是老头子有什么意思?”
皮旦趴在地上
向排长的大作
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报啊报告啊排长
司令让我们一定要守啊守住
死啊死啊死也要死在阵地!”
三班长余毒发起牢骚
“他奶奶地
韭菜饺子加凉水
还不他妈拉一地!”
排长掏出小手枪
打开保险又蹲下去
“弟兄们全部注意
先把下半身脱干净
都把稀屎给老子憋住了
美军一旦进射程
听我命令
一起转身打出去!”
最后当然是垃圾排
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因为山坡太滑了
敌人根本上不来
还有垃圾排违背公约
使用了生物毒气
发表于 2006-2-20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徐乡愁人渣系列

下面引用由UFO2006/02/18 10:01pm 发表的内容:
口语可以直接在诗歌中使用,这是没有问题的。“健康的文盲”当然也能写诗,因为那是口语固有特性显现出来的,关键是:他知不知道,他所写出来的就是诗呢?由此说来,这是一个游戏,那些词汇有时也能酬和成诗的样 ...
问好UFO!
其实,你用“诗人的天资”来说明如何将后天的语言“还原”成有诗意的语言,这绝不是敷衍,这个本来就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是要靠悟性的,即便我们勉强界定了“处女”与“尸体”两种不同程度的还原,而它实际运用也是很难把握的,天资,或许是最恰当的说明。
不过,“健康的文盲一定能写诗歌”,则有敷衍之嫌,你至少敷衍了广义的诗歌和狭义的诗歌,而偏离了作为文本的讨论。“健康的文盲”所写出的一定是广义的诗,让人想到常被教科书上称作“集体创作”的某些史诗,或者鲁迅说的“吭唷吭唷”派,显然,那些都是诗,都是“作为文本在今天已经没有存在需求”的诗。
而“他(健康的文盲)知不知道他所写出来的就是诗呢?”对于文本的讨论也没有很大意义。所以“健康的文盲”只拥有口语“鲜活的元素”,而不拥有进入文本形式的口语。口语必然以一种有序性契合诗歌文本需求,诗意可以天然地产生于自然界,或者天然地产生于我们的心里,但不可能天然地产生于“口语直接入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8-2 2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