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求风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十八)

2004-11-27 22:45:13 心情:还好 天气:多云 温度:9 ℃ 
  在诗歌写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诗歌语言的的问题,大家通常所说的诗歌技巧,我以为在诗歌写作中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思想和语言的表达。
  诗歌写作中碰到的语言问题都是大家比较头痛的事,我就经常为一、两句诗歌语言头痛不已。如果写散文随笔,凡是能说的都可以说清楚,而在诗歌这里,要达到一种他所设想的诗歌的言说与意境,这几乎是一种苦差事。不是语言迫使它意识到自己的限度,就是自己迫使语言做起它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
  每次进入诗歌写作状态中就犹如卷入与语言的搏斗,那种刻意而自以为聪明的语言实验也从来没有给我带来过对它的领悟,也许这只能是一种功到自然成才能达到的写作境界吧!
  有时,我的笔下的诗歌语言似乎永远都达不到自己最初所设想的程度,但是,每当语言突然间向自己奇妙地展示它的风采的时候,我也只能出自一种语言达到的成熟时的突然一现。
  我有时总感觉自己与诗歌在根本上就是这样一种与语言的关系,每次诗歌的写作煎熬也正是它的使命所在。大家都在使用语言,而它却在诗歌写作的人提示它潜在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歌几乎就是一种未知的语言,它也只有经过一种严格的、深入的、有时是出其不意的写作才有可能将自身呈现出来。
  关于诗歌的语言,我也将一直头痛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十九)

2004-11-28 21:33:28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8 ℃ 
  今天我在某文学网站诗歌论坛读到一个这样的帖子,我当时就愤怒了,帖子如下:
  公元2004年11月27日,一个用日本语命名的现代汉奸蓝の沙竟然到诗歌论坛发表如下言论“我觉得辱骂日本鬼子不是一个君子的作风,更何况日本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我们出生的前一个年代,战争就是残酷的。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啊!谁叫我们中华民族要败给人家呢!”“另,靖国神社,它只是一座用木头建成的普通的寺庙而已。小泉的祭拜那也是人家自已行动的自由,我都没有听说小泉过问我们总理的行踪!”“我也是经历过太多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历史我是懂的少,因我学的是国际现代学,当然其中包括中国。到外面的世界听多世人的看法与想法,那时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不是说我被教育教坏了,相反的,我以前是党员,我想我的爱国之心比你们都强,但是当你目睹一些无可争议的事实之后,你不会再如此批斗我了。”
  这人是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也很喜欢写诗,但我不仅要问,一个没有人格和国格的人怎么去写诗?她的诗还可以去读吗?或许这些诗歌可以在日子鬼子那里乞讨些可怜的眼光,但我想日本鬼子对这一类没有人格和国格的人更多的是讽刺和鄙视。
  诗要有诗品,人要有人品。如果诗歌作者缺少自己的人格和国格魅力,那将是诗坛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不辛。世界创造了人类,然后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家庭,再由千万个家庭组成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首歌,每个人都必须要唱的爱国之歌,这之间不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艰辛和苦难,为了那个真实的自己,为了自己的人格和国格,我们献身于诗歌,尽管伴随着一些挣扎与痛苦。
  在诗歌写作中,我们只有不再热衷于自己,不去媚俗,不失去自己的人格与国格,那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缘于一种生存的需要,我们必须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国格魅力,而这种则魅力照亮了一个世界的存在,屈辱的历史我们必须牢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自己,我们要让共和国的礼花照亮着诗人向上的头颅。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二十)

2004-11-29 9:36:47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0 ℃ 
  今天抽空再读了读田汉的诗歌。我以为,田汉的创作思想是比较复杂的,这不仅仅与他接受的中外文学家的影响有关联,而且与他的生活经历也有关联。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不是一个名词、或一个汉字、或一种倾向可以概括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田汉的诗歌作品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只是这些文学流派在他的诗歌作品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尤其是与中国文学传统相融合时,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情趣与艺术风格。田汉也正是在这种中外文学流派相交流、相碰撞中开始了他的艺术探索。
  田汉的诗歌作品的创作风格最为丰富多彩,最能体现其创作个性,他的诗歌作品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全面反映了他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时代心声。在现、当代诗坛上,正如诗翁杜甫在论诗的《戏为六绝句》第四首所吟咏的:“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田汉的诗歌创作,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进的思想、热烈的情绪、执着的追求,使他的诗歌作品既展示着他“青春期的感伤,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彷徨与留恋”。也展示着二十世纪那个二、三十年代的青年“所共有的对于腐败现状渐趋明确的反抗”。(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在创作方法上对外来艺术手法的吸收和对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使其诗歌作品风格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追求——戏剧化、音乐美和传奇性。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23)

2004-12-2 21:52:44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20 ℃ 
心理学上,把不符合客观事物实际情况的感受称为错觉。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错觉,则往往是一个人的感官失常(比如色盲、幻听)或精神紊乱所造成的迷惘、混乱现象。
但是,在我们的诗歌写作中,错觉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感受,是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的结晶。比如一首诗歌作品中所表现的错觉,就是诗人情思所至,对正常的感觉加以改造,运用通感、变形等特殊手段,变客观形象为主观意象的结果。
诗歌艺术的错觉与诗人的想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人瞬间的错觉激发起自己的想象,而自己的想象的发展、飞跃又使这种错觉完成、强化,乃至得到具有质感的表现。
意大利启蒙美学家缪越陀里在谈到错觉与想象的相互关系时说:“当诗人受到某种情感的激发,想象就把两个单纯的自然形象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具有不同于呈现感官的那种形状和性质。例如他的狂烈的热情使他想到所爱的对象对他的温存简直是一种天大的稀罕的可欣羡的幸福,以至他真正地而且很自然地想象到其它一切事物,连花草也在内,也在若饥若渴地想望求得那种幸福。……这是迷于爱情所产生的一种错觉,但是,诗人就是要把他想象中所产生的这种错觉描绘出来给旁人看,让他生动地领会到自己强烈的感情。”
诗歌艺术错觉有一个显著的审美特征,就是客观对象的变形。诗歌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将生活具象创造成艺术意象,在一定的意义上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诗歌作品中的意象比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中的艺术形象变形的幅度要大。诗歌意象的变形,不但不使事物的形态失真,恰恰是事物的形态脱去它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外壳,给诗人改造、净化而获得艺术上更加的效果。
又如意大利启蒙美学家缪越陀里所说:“对想象是直接地真实的或近情理的,但是对于理解却间接地显示得真实或近清理的。这种想象中的错觉,使理解也领会到其中的真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诗歌艺术的错觉与变形,是诗人更加巧妙地、别出心裁地表现客观对象本质性的东西。如果我们作为读者,如果初次欣赏诗歌作品时,会造成感受上的错觉,但一个有审美能力的读者,能够从对象丰满的意境里想象出对象应有的东西,使之比生活具象更加精粹、更加真实,这样,错觉就会转化成深化了的审美知觉。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24)

2004-12-3 9:19:53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20 ℃ 
我认为,诗歌艺术错觉与生活错觉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生活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认识的一种干扰,而诗歌艺术的错觉则是曲折地表现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甚至比生活中的正常感觉更为真实,因为这是一种内在的真实感。
也许有的朋友会把诗歌说成是“一连串的错觉结合”,“至于诗人是否在诗中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社会效果如何”,诗人可以不予以理会。甚至也有朋友会这样说:“诗是非常独特的领域,在这里,寻常的逻辑沉默了,被理智的法则规定了的世界开始解体,色彩、音响、形象的界限消失了,时间和空间被超越,仿佛回到了宇宙的初创期,世界开始重新组合,于是产生了变形……诗人通过它洞悉世界的奥秘和自己的命运。”其实这是对诗歌艺术错觉的误解。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诗人的面前便没有一个稳定的物质世界,只有在他充满美妙错觉的心目中解体了的世界和凭他的主观意图重新组合的一个虚幻的世界。若果真如此,那诗人的错觉与精神病患者的错觉有何区别呢?
诗歌的艺术错觉既然对于想象与理解有直接或间接的真实与近情近理,寻常见的逻辑也就没有沉默了,只是错动了一些环节并隐藏到错觉性意象后面去了。逻辑关系的变形因艺术错觉的表现形态不同而异,有的诗歌艺术错觉是顺向的,想象随诗人情绪的向前推进而展开;有的诗歌艺术呈现横向和多向性;还有的艺术错觉则呈现出逆向性。但是不管诗歌艺术错觉怎么变化,都不会丧失它的规定性的作用。
诗歌艺术错觉的确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但是这个超越不是毫无限制的。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不可能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所表现的艺术的错觉也一定有时代感,显示出某些时代特征。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诗歌艺术错觉,一定会给人以真实感、时代感和不同凡响的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诗人有自觉意识渗透其中而非下意识、潜意识贯穿始终的、外错而内不错、特定而又特殊的诗歌审美知觉,因而使诗歌作品神采熠熠。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25)

2004-12-4 21:51:46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8 ℃ 
  今天受一位朋友谈论关于爱情诗的看法的感染,我也想说说个人对爱情诗的一些己见。我认为:
爱情,随着神话与传说,很早就进入了诗歌领域,但诗歌的王国则更适应于爱情话题的生存与发展。
每个时代,爱情诗歌都留下不少的名篇,她一直是诗神缪斯得宠的女儿之一。虽然她有的姊妹,后来在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功力常常超越她,比如以爱国主义、呼吁改革开放、反映人民心声的诗歌,但这也不能动摇她的地位。
在历史上,有不少时候是爱情诗歌出尽风头的。
美妙动人的爱情篇章,不但为青年男女所接受,所钟情,只要是存人性,通人情的人谁不喜闻乐见呢!歌德有一次对爱克曼说:“可是你得向我致敬,拿破仑在行军中时携带的书籍中有什么书?有我的《少年维特》!”
拿破仑,这个以征服世界为雄心的皇帝,却爱读象诗一样美的言情作品。
孔夫子,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道貌岸然的,但是他在传世的《诗经》中收集了那么多优美的情歌,可能当时有人对此有所非议,他严正地辩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马克思收集过一大堆情歌,恭楷抄正献于燕妮之前。
恩格斯则热烈赞扬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法国南部一带的行吟诗人,用“热烈的笔调”描写骑士与情人偷情的爱情诗。
爱情诗歌在诗歌领域内,在历代的读者群中,一直占着重要的地位。从文学史和民俗国情的角度来考察,它反映的内容都不容忽视。
爱情不会衰老,由于时代前进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她不再成为一切诗歌环绕旋转的轴心了,但是她将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随着社会面貌的更新而不断更新,随着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的爱情更加新颖而充实!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26)

2004-12-5 22:55:21 心情:一般 天气:晴朗 温度:18 ℃ 
只要一提到爱情诗,有的人就会联想到只是在谈情说爱,但是,殊不知,爱情诗也同样有她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人类社会一束最敏感的神经,时代的阴晴风雨,社会的兴亡盛衰,生活的苦乐烦忧,往往最直接、最强烈的触动于她。
一个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男女的爱情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大量存在的关系,她与社会上的阶级关系常常紧密交织,相互渗透着。
因此,优秀的爱情诗篇,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程度上,往往不会逊色于其他题材,而且往往更集中、更扣人心弦,使人们更能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本质。
我们大家都曾经读过《孔雀东南飞》这篇优秀爱情诗篇,诗中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吃人不吐骨头的罪恶。诗中男女主人公生不能相聚,死后合葬,化 “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一对死于封建礼教的青年男女的哀怨之声,千百年来使“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力量与艺术力量不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一些优秀诗歌作品之下,其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程度,某些方面甚至超出了其他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这首爱情诗歌还成为后来很多戏曲艺术作品的蓝本,社会意义的影响何等巨大啊!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获得1979年至1980年度新诗奖的《呼声》,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悲剧,当时的“四人帮”所推行的“血统论”,不但剥夺了一个姑娘谋取生存的种种权利,更使人伤心的是剥夺了她爱的权利。爱的权利被剥夺,使她毅然决定告别了自己的祖国。《呼声》“敢于表现人物真实的、丰富的感情,富有浓烈的‘人情味’”,可以说,在同一时期内发表的揭露、批判当时“四人帮”丑恶嘴脸的大量诗歌作品中,这首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触动是相当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27)

2004-12-6 8:51:26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9 ℃ 
纯真的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灵魂的一种财富,是真、善、美的结晶,诗人们把纯真、炽热的爱情倾吐溶入诗篇,便使她“在艺术领域内演了鼓舞者的角色”。
优秀的爱情诗篇,对于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广西情歌:“进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这种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我们不是有一种哲理性的启示吗?对于那些在爱情问题上朝三暮四的轻薄儿,不是一种谴责与鞭策吗?
又如贵州情歌:“家住高山不怕风,下海捞鱼不怕龙,有心跟哥不怕死,妹有双手不怕穷。”这种不受物质财富制约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对于珍重自己爱情的男女不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吗?
再如李发模同志有一首这样的爱情诗《给妻》:“……你不懂书本上柔情的爱/却象山乡泥土谦虚质朴/你靠一点一滴汗水挣得收入/带茧的双手就是全部财富/妻啊,我在异乡每见一个农妇/眼帘总有你的面孔映出……”这是一首多么诚挚而又高尚的爱情啊!读了这样的爱情诗篇,有类似情况的人能不反躬自问:你在心灵深处,还忠于你的“糟糠之妻”吗?这对于有陈世美式的行经的人,就算还没有表现在行动上的人,不是一种无形的鞭挞吗?可李发模同志虽然和妻子的地位与处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伏案在纸上写下诗行/你弓腰爬上崎岖的山路/我下班走进辉煌的剧院/你收工又忙着担水进屋”、“我去学识的原野采摘花朵/你在落后的山乡承担重负”,诗人的地位虽然变了,但他还仍然深爱着自己在农村耕种的妻子。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28)

2004-12-7 0:05:59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7 ℃ 
我认为,优秀的爱情诗篇,还能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这也是爱情诗篇的一大社会功能。泰戈尔说:“爱情需要装饰打扮,蕴藏在其中的快乐要通过美表达出来。”爱情诗篇的美突出地表现在心灵美上。爱情诗篇尤其是直抒胸臆的那一类诗,表达的都是男女之间最热烈的、最真挚的甚至是最迫切的感情,按照王国维的观点,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美好的情意与美好的物镜(经过诗人们反复权衡、仔细选择并意加以改造的客观的物镜)相互融合,物我一体,于是诗歌就有了美好的境界,这是一个小小的美的王国,谁进入其境都会乐而往返。
表达了爱情欢乐的诗歌确实有使人心旷神怡的美的境界,而表达爱情的期待与忧伤的诗歌也是美的。那是柔情脉脉的顾盼的美,是甜蜜的忧伤与娇痴的哀怨的美。宋代欧阳修的词《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就表现了这样的一种美。古希腊女诗人萨福有一首短短几句的“断章”:“有若娇红的苹果悬挂在树梢,在最高枝头,被采果的人忘了,不是忘了,而是要采采不到。”也因此而流传千古。
与此同时,对于爱情诗歌的创作还要不断推呈出新,比如舒婷写的《致橡树》把恋人之间的关系以橡树木棉象征,这是一个新的创造。还有香港诗人何达的《我们的爱》(见《长跑者之歌》)是一首很精彩的爱情诗歌,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我知道/我不属于你/你不属于我//我们是/连接在一根钢轴上的/两个车轮//我们同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比喻和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29)

2004-12-8 8:34:41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8 ℃ 
  的确,时代在前进,是这个时代的男人和女人共同推动了她的前进。把男女之间的爱情联系比作两个车轮通过一根钢轴的联系,是巧妙而贴切的,这是诗人独特的艺术发现。
  我们的工人诗人戚积广通过自己爱情生活的体验,也有他独特的艺术发现,他把男女之间的爱情比作风与帆的关系,如:“……风,自有风的青春/帆,自有帆的灵魂/因为你,上帝才创造了我/两颗心怎能不靠得紧紧//吻我吧!吻我吧/你的吻,甜透我的痴心/多情的风儿哟/没有你的吻我就不能前进……”
  又如我曾在《延河》杂志上读到一首形象新颖的好爱情诗,这就是一位女青年写的《帆•桅杆》,这首诗歌有的思想游离于形象,有的语言未能准确表达形象,不免有所欠缺,但她却把自己比作“一面帆”,“迭过多少美丽的梦幻”,她终于找到了一根桅杆,他们是“肝胆相照的知己,同生共死的伴侣”。基于这样的形象和联想,展开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也许,等待我们的/有湍急的旋涡/有狡诈的险滩/只要心与心不再分离/哪怕有一天/同时被风暴撕成碎片……”。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生活的更新,男女之间地位的变化,新的爱情诗歌作品需要寻找崭新的形象,开拓崭新的意境,需要写出前人未必道及也不能道及的东西。这样,今天的爱情诗歌方能与已广泛传诵的前人的爱情诗歌作品并存,获得共同流传的幸运。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0)

2004-12-10 23:11:29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6 ℃ 
今天读了三首同题诗《与秋无关》,该诗是三位作者在不同心境、不同场合、不同手法下,对同一个主题创作的三首不同意趣和风格的佳作,读之意趣横生,久而弥笃!
关于同题诗,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因为在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都会碰到这样的事,人家写过的题材,我们还写不写呢?自己以前写过的题材,现在或将来还写不写呢?所以,在这里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题诗?
关于同一个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写出的同一主题诗歌都会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个作者,因时间的变迁、心境和场合的不同、以及表现手法各异,对同一主题也会写出意境和风格不同的作品来。
我阅读过很多同题诗歌,也比较注意同一主题的诗歌。古代唐、宋时期的诗歌作品中,就有许许多多反复出现的同一主题的诗歌,比如古人笔下的杨柳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展现了一幅杨柳风骀荡的大自然景观。多情的春风,特别喜欢到处“寻花问柳”,他“先裁杨柳后杏桃”(梅尧臣),又“风吹柳花满座香”(李白)。柳絮也最喜欢与春风“谈情说爱”,“勾引春风无限情”(李白),但是,“二月扬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薛涛),诗人薛涛认为“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犹云一霎、言一霎间南飞北飞无定也。
据《庆阳府志》云:有一位带溪曲公,对藩司内的一株杨柳视为异卉奇葩,每吐则司中设宴,请三司赏柳,以为奇观。宋时汉中府风州,把美女、美柳、美酒合称为“三美”。虽然唐代诗人韩愈说:“扬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说柳絮和榆钱没有鲜艳的色泽和芳香,只懂得在春风中漫天飞舞,另外,唐代天宝年间的进士韩羽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来讽刺政归宦官的腐败现象,但是,金代的刘铎的两句诗:“烟柳千家晓,风花百里春。”却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柳絮风浪漫妩媚的景观。
柳条婀娜多姿,柳絮随风起舞,“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不知打动了多少诗人的心啊!“因风似醉舞”,“风轻花落迟”,风是柳絮最亲密的伴侣。曾得到唐昭宗赏识的诗人吴融有一首《扬花》诗脍炙人口:“不斗嫁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扬花独爱风”。这首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扬花爱风的独特风格,立意新颖,使人更觉得杨柳风的迷人。陈与义也在他的《柳絮》一诗中写道:“颠狂忽作高千尺,风力微时稳下来”,诗中的柳花,分明是一位忽而腾空飞旋,忽而低回漫舞的舞娘。
这说明,事物都有多面性,诗人或诗作者有了多角度的挖掘时,便可对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的诗歌作品来。
同题诗,可以为我们的诗人或诗作者提供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大大有利于我们的诗人或诗作者才能的尽情挥洒和宣泄。
下面,我就对这三首同题诗简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这三首诗歌作品题目完全一样,都是《与秋无关》,同时发表在子归文学网的诗歌版原创区,而且又同时为此次诗歌版“秋之韵征文”而作的。
我们先看一下流言霏霏的《与秋无关》:“一支冷箭/穿过耳孔/哨音落地/绵邈/从此血流成河//卷曲的叶子/在我的目光里/爱怜如笛/射手/固守弯弓/一肩霜花/埋葬了一颗心脏//厉风/割破喉咙/呼啸/寂寞如昨/一缕银丝与弓纠缠/生生世世/哀怨成曲……拉开锈蚀的弓/灼热/融化银色/淹没/我的嘴唇//蹉跎/覆盖苍白的脸/幽咽的钟声/碰碎影子/身体/骨瘦如柴//叶绿素奔涌/在胸/我的血管里/潜藏/射手的热情/弯刀/却成了我的臂膀”
——这是一首用小篇幅写得稍微比较广的题材的诗,诗总体来说是不错的。此诗跳跃感比较强,一系列“冷箭、耳孔、哨音、血、河、叶子、目光、笛、射手、弯弓、霜花、心脏、厉风、喉咙、银丝、嘴唇、脸、钟声、影子、臂膀”等等意象词组进行排列,构成了整个诗歌一个冷色调的意境,给人感觉秋的寒意迎面袭来,整个神经处于冷状态,这是该诗意境达到的成功之处。但是,实话实说,该诗的不足就是主题比较模糊,意象词组过于堆砌,而且过于晦涩,语句给人感觉也不太流畅。
再看一下南山竹的《与秋无关》:“秋天是个非常狡猾的家伙/眯缝的笑抹在潮润的空中/它指派一片憔悴的叶子/重复地举行着季节的仪式,在诗人/曾经走过的那条街的转角//草枯黄了叶子也枯黄了/月亮对谁钟情了/星星为谁眨眼了/谁的容颜咏唱着忧戚的调子/谁的日子诉说着自己的诉说//蚂蚁蜷在温暖的穴里/细数着自己的心思/睡梦里扛起一颗硕大的豆粒/用一种谁也不明白的文字/将它们的爱与恨传承交错//这个秋天来临的时候/我突然不懂什么是思念/夜晚的云是那般地飘渺虚无/我所有的思绪似乎没有言语/早已追随一只飞往远古的云雀”
——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意趣与风格迥然不同于上面流言霏霏的那首,由于作者们所取的角度、所用的语言、所寓意的情思也不一样,所以说各具有特色和个性。这首诗歌作品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给人感觉比较平和与流畅,读起来不是那么晦涩,意境也比较优美,修辞也用得比较灵活,这是该诗的成功之处。但同样,恕我直言,该诗的不足之处是因为没有充分使用浓缩、精炼、大跨度的跳跃以及提炼精华、酿造灵魂诗句为诗的技巧,所以作品显得有些过于平淡。
最后来看一下沉墨的《与秋无关》:“我开始怀疑了/我还必须与什么取得某种联系么/逼迫而来的这个秋天干燥而粗糙/仿佛预示我下一秒钟/突如其来的断裂//然后摊开手掌/很久以前我曾经看过你的掌纹/我曾多么用心抚摩过的/终其一生的故事/我们全都是主角/全都是环环相扣的音符//秋天没有号角或弦歌/就在你轻轻哼响的夜色里/一千万条的雨丝温柔飘过/你相信吗/多年以前的一个夜晚/我就枕着窗边的微风/遐想一千万条雨丝将触摸过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脸//只是怎么就如此的悲哀了呢/我的秋天/我和你的秋天呵/我幻想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与我和你有关/我倾听的每一声音响每一瞬间的颤动/都必须有所附丽/一如飘雨的夜里/辗转无眠//再不是春天的夜晚了/再不是绵绵不绝的雨季/秋天逼迫而来/你依然牵着我的手/多么悲伤/下一秒钟/我们将奔向的某一处角落/你的声音渐次飘远/我还能怀疑些什么呢/秋天的夜空如此明亮/仿佛预示我最后的断裂/再也与你无关/与秋/无关”
——这首诗与南山竹的同题诗在意趣与风格上有些相近,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同样给人感觉比较平和与流畅,读起来不晦涩,意境也同样优美,修辞也同样用得好,但更灵活而形象,能给人更广阔的联想,画面也更加广阔,意蕴也更加广阔。不足主处依然和上面的一样,没有充分使用浓缩、精炼、大跨度的跳跃以及提炼精华、酿造灵魂诗句为诗的技巧,作品显得有些平淡。
面对这些优秀的同题诗,甚至是广大诗友们的同题诗,我们是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呢?还是敢于挑战,另劈溪径呢?我想说的是,应该走自己的路,自信地拿自己手中笔,写出不仅自己喜欢的、而且令别人惊叹的精品同题诗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1)

2004-12-11 19:33:30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6 ℃ 
今天想说说现代诗歌有没有情感意境?
关于这个问题,有的朋友把现代诗歌的情感意境理解得过于狭窄,认为“现代诗歌很大一部分是讲究激情抒发的,早已冲破了意境的美学原则”。其实,直剖胸臆,以激情抒发为主的现代诗歌,同样有意境。
古代诗论中早就有“诗有三境”之说,除了“了然境象、故得形似”的“物境”之外,还有“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的“情境”与“意境”。
现代诗歌的激情抒发,不表现为如画的“物境”,直接展示诗人激动的精神状态,在诗中形成一种情感境界,应归于情境。有境界与无境界是诗歌与非诗歌的区别,现代诗歌也是如此。
诚然,近年来的一些现代诗歌,直抒胸臆,激情奔泻的作品日见其多,现代诗歌较为自由的艺术形式更适合于这种激情的抒发。它的具体表现是:不融情于景或托物寓情,诗人撤出一切可以构成画境景片,直接袒露、倾吐心中的情感,即或诗歌中写景叙事,要么融景于情,化客观外物为主观情思,使之成为心灵化了的意象,意象的组合或迭加不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可感的画面,而是表现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要么诗歌所写及的景物,只具有象征意义,象外之义才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境界。
总的说来,不赋予情感以明晰、稳定的具象,而给予诗情以率真的、富于流动感的表现,是现代诗歌情感境界的主要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2)

2004-12-12 18:37:04 心情:还好 天气:晴朗 温度:16 ℃ 
  关于现代诗歌有没有情感意境,今天想说的是,不赋予情感以明晰、稳定的具象,而给予诗情以率真的、富于流动感的表现,是现代诗歌情感境界的主要特征。
诗人高尚或优美的情感越真,诗的情感境界就越美。王国维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真情实感方有真境界、真意境。这种情感,虽然摈弃了一切映衬之物,读者却可将心屏上接收的诗人情感信息,迅速还原或幻化出一个“象”,这“象”便是诗人“我”的形象,抒情诗的主人公往往是诗人自己,读者从诗中情感信息转化出来的诗人形象是透明的,就是说,诗人的形象也就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显现,表现于诗中的情感意境也就是立体化了的诗人形象。就通过情感信息直接呈现诗人的自我形象而言,就诗的情感意境与诗人的精神世界密切关系而言,就诗品与人品的一致而言,直抒胸臆的诗歌要比托物寓情的诗歌表现得更为主动、明显和直接,情感信息反馈的频率与速度也更为敏捷。
一个诗人表现于一首诗中的情感意境,往往是他的精神世界在某一瞬间,或者说“灵感”降临的时刻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在读者心目中,则是诗人自我形象一次亮相的特写镜头。
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人不同境遇下产生的各个作品中,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
有的意境波翻浪涌,有的意境滴水折光,有的意境高屋建瓴,有的意境曲径通幽……
一个诗人以他相对稳定的精神世界,在同一种境遇中,情感的奔涌所至之处,也会形成多样化的情感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3)

2004-12-13 21:42:34 心情:一般 天气:晴朗 温度:17 ℃ 
“站在时光之隅/用整整一个下午打磨时光/当棱角不再/锋利脱鞘而出//窣窸的声响惊动/寂寥/低首间/咀嚼的嘴角流出一袭/黑色//拾阶而上/翔的韵味越来越浓/秋水已经涨潮/寒光/开始蛰伏”《一个动作》
“点燃最后一根火柴/温暖渐渐冷却/一张笑脸/停留在童话里挥之不去//橱窗/紧紧关闭/明亮之外分明跳跃着渴望/翻动书页/飞雪覆盖了所有的情节//一大段对白之后/潜伏的声音/穿越黄昏的心脏/燃尽的火柴梗/架起篝火/溶化长长的冬季”《一段距离》
“坐在昏黄与秋对话/含蓄,若隐若现/躲进寂寞/悄无声息/言语陪伴日子/一起西沉//缄默/以婆娑之态涌入流水/浪花恬静的样子/嵌入像框/尘封了好多年//当祝福装满行囊/前方已是灯火阑珊/祈祷缀上一串串文字/与星辉/一起上路”《一次感动》
今天读完流言霏霏这组诗,给我感觉最好的印象就是“炼字”做得比较成功,这也是今天我想要讲的主要话题。
说到“炼字”,顾名思义,就是把落足点放在“炼”上。“炼字”,“字”是诗歌作品中最小的单位,要选好每个字,不轻易滥用一个字。“炼字”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字都具有张力。著名诗人艾青有句这样的话:“每个字,应该是诗人一次脉搏的跳动。” 诗歌评论家吕进也有句这样的话:“一个字,就是一座富矿,就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具有张力的,是不容易获得的,一旦获得,便是财富。
“炼字”,是为提炼诗意服务的。只有在精练的字、词、句里面,才能提炼出精妙的诗意来。一堆苍白浮躁的文字,如同得了水肿病的人,毫无美感可言。
下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组诗,如他的《一个动作》:“站在时光之隅/用整整一个下午打磨时光/当棱角不再/锋利脱鞘而出//窣窸的声响惊动/寂寥/低首间/咀嚼的嘴角流出一袭/黑色//拾阶而上/翔的韵味越来越浓/秋水已经涨潮/寒光/开始蛰伏”——第一小节,意在涂染用整整一个下午打磨时光这个动作。第二小节黄昏的暮色出现,黑色从嘴角流出。第三小节秋寒开始蛰伏,“拾阶而上/翔的韵味越来越浓/秋水已经涨潮/寒光/开始蛰伏”。这三小节,如果要写,要扩展,还可以写上几小节,还可以进行扩展,但是作者没有去写,到了第十四行嘎然而止,留下空白,供我们读者去想象、去填充。
组诗的第二首《一段距离》:“点燃最后一根火柴/温暖渐渐冷却/一张笑脸/停留在童话里挥之不去//橱窗/紧紧关闭/明亮之外分明跳跃着渴望/翻动书页/飞雪覆盖了所有的情节//一大段对白之后/潜伏的声音/穿越黄昏的心脏/燃尽的火柴梗/架起篝火/溶化长长的冬季”——这里讲的是一段距离,这是一段什么样的距离呢?这段距离就蕴涵爱诗行中,作者没有明点出来,而是含蓄地进行表达和意指,这种含蓄的表达也没有完全写出来,也不需要全部写出来,如果全部写出来,就不精练了。因为精练离不开高度的浓缩和大跨度的跳跃。
组诗的最后一首《一次感动》:“坐在昏黄与秋对话/含蓄,若隐若现/躲进寂寞/悄无声息/言语陪伴日子/一起西沉//缄默/以婆娑之态涌入流水/浪花恬静的样子/嵌入像框/尘封了好多年//当祝福装满行囊/前方已是灯火阑珊/祈祷缀上一串串文字/与星辉/一起上路”——我认为这首在精练的字、词、句里面,基本上提炼出精妙的诗意来,比较成功,这一次感动是随着祝福装满行囊,祈祷缀上一串串文字,与星辉一起上路,诗句牵动着读者感动的神经。
总的说来,这组诗在“炼字”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组诗写得不是很成功,显得过于晦涩,意象也比较杂乱,整体也不是那么流畅,而且字、词、句以及意境表达存在互相矛盾,比如这组诗的第二首《一段距离》:“……飞雪覆盖了所有的情节……溶化长长的冬季”,你写的是秋的黄昏,怎么和飞雪、冬天这些意象词组搭配上了呢?另外,这组诗的主题思想不是太清晰,比较模糊,只有第三首写的比较好,主题也比较清晰。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4)

2004-12-14 13:17:59 心情:一般 天气:晴朗 温度:15 ℃ 
今天想说说关于诗歌创作中的加减法。
  诗歌创作中的加减法,不是我们头脑中数字概念的加与减,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数字概念中的加则是增,减则是少,而诗歌创作中加减法却往往相反,加则少,减则增。这是为什么呢?前者只是始终表现为数量的关系,而后者,则是量与质在诗歌创作中有一个奇妙的转化,明明是删除的东西却多了,作品的典型意义反而扩大了,明明是“此时无声”,却“胜有声”,这就是减则增的效果,也许这也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辩证法吧。
诗歌创作中的删繁就精(精炼,不是简陋)似乎是很多诗人或诗歌写作者乐于遵循的一条规则,这也就是说,主要通过数量上的减来完成质量上的加。诗人或诗歌写作者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确定了所要反映的对象,诗歌的艺术形象有了一个雏形之后,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减法了,用诗歌艺术创作领域的行话来说,就是开始“炼”了,对字要“炼”,对词要“炼”,对句“炼”,对篇也要“炼”。所谓“炼”,顾名思义,“炼”,就是提炼精华。先经过提炼,后取其精华。提炼什么?提炼纷繁,提炼荒杂,提炼粗浅,提炼不必要的重复,提炼庸字,提炼闲言,提炼赘语。提炼就好比筛子筛谷子,把沙砾、尘土、草屑、糠壳、瘪粒……等等过滤掉,剩下的,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饱满的颗粒。最后提炼的越炼月纯净,越炼越符合诗人或诗歌写作者以及爱好诗歌的欣赏者的审美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4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