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求风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5)

2004-12-15 17:21:54 心情:一般 天气:晴朗 温度:15 ℃ 
今天想说说关于诗歌创作中的加减法。
  诗歌创作中的加减法,不是我们头脑中数字概念的加与减,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数字概念中的加则是增,减则是少,而诗歌创作中加减法却往往相反,加则少,减则增。这是为什么呢?前者只是始终表现为数量的关系,而后者,则是量与质在诗歌创作中有一个奇妙的转化,明明是删除的东西却多了,作品的典型意义反而扩大了,明明是“此时无声”,却“胜有声”,这就是减则增的效果,也许这也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辩证法吧。
诗歌创作中的删繁就精(精炼,不是简陋)似乎是很多诗人或诗歌写作者乐于遵循的一条规则,这也就是说,主要通过数量上的减来完成质量上的加。诗人或诗歌写作者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确定了所要反映的对象,诗歌的艺术形象有了一个雏形之后,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减法了,用诗歌艺术创作领域的行话来说,就是开始“炼”了,对字要“炼”,对词要“炼”,对句“炼”,对篇也要“炼”。所谓“炼”,顾名思义,“炼”,就是提炼精华。先经过提炼,后取其精华。提炼什么?提炼纷繁,提炼荒杂,提炼粗浅,提炼不必要的重复,提炼庸字,提炼闲言,提炼赘语。提炼就好比筛子筛谷子,把沙砾、尘土、草屑、糠壳、瘪粒……等等过滤掉,剩下的,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饱满的颗粒。最后提炼的越炼月纯净,越炼越符合诗人或诗歌写作者以及爱好诗歌的欣赏者的审美要求。
这样,诗歌作品较之原型,从量上看,减了;但从质上看,其审美价值提高了。这方面,很多优秀的诗人或诗歌写作者都有其经验之谈,如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说,写诗,“要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叫词句住得挤一些,思想才会宽敞”。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再来看看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雕塑家,他把手中的一块石头、一块木头或一支象牙,不断地劈削、打磨,不断地摈弃,最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诞生了。这种摈弃得何等准确、恰倒好处啊!这就是创作中精湛的艺术功力的体现!诗歌创作也是一样!那真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啊!
当然,在诗歌艺术创作中也不是绝对地只能减,而不能加,只是量的增加,一定要顾及并有助于质的增加。在诗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随着诗人或诗歌写作者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的不断深入,在下笔之初没有觉察到的好东西会不时涌现出来,此刻要怎么样对待这些不速之客,把它们“加”到正在完成的作品当中去呢?列夫·托尔斯泰在一八五四年一月五日的日记中写道:“想要在作品中加进一些好的或者表达得好的思想,常常不容易办到,因此只要这种思想很难加进去,就把它记在笔记本上,不要老在想着该给它安排个什么位置,思想是会给自己找到适当位置的。”这就是说,切忌附加,加进去的东西一定要与原来的融为一体,加进去的东西有适当的位置,就相得益彰,使形象更加丰满,思想更加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6)

2004-12-16 9:12:04 心情:一般 天气:阴天 温度:16 ℃ 
受函谷子朋友的厚爱,今天返回他的文集读了他两个星期前的一组诗歌《守望》,细读之后我得感谢函谷子,因为他向我推荐了这组自己的作品给我阅读,使我又从诗中获取了一次美的享受,也使我又有了写作的欲望。
这组诗由《守望心灵》、《守望爱情》、《守望家园》三首组成,构建了诗作者直指时代精神的守望,写得慷慨而激昂,也不乏充满伤感,诗中的语言干净利落,隐约还夹带有风雷之气魄。下面我们分别来读读这三首诗:
《守望心灵》一诗是诗作者想通过心灵的守望来对生活进行重新的认识以及重构自己的价值,已然展示出了诗作者精神上的觉悟与坚守。诗的思绪拉得比较开,如通过“骆宾王——王昌龄——陈子昂——高适”等历史人物组成诗歌意象来纵向联想,进行诗意的再升华,并进行最后的再认识来重构建自己的精神价值。诗作者对自己的心灵守望可谓是振耳发聩:“守望吧,守望吧/守望我们的心灵/纵使黑云压城城欲摧/我仍是穿透云隙的那缕阳光/纵使千载的悬崖百丈冰/我仍是含笑报春的那枝腊梅/纵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我仍要把一生清白永留人间//守望心灵/守望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守望爱情》一诗是诗作者通过爱情来表达自己精神上的守望。关于爱情诗,应该是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表现内容,使人受到爱情的熏染,引人反思爱情的真谛,借以升华爱情的价值。可在这里,诗作者似乎突破了这一点,而是通过守望爱情来达到精神上的一生守望。诗歌中的爱情经过作者的想象、提炼,已经不是生活中的真,而是诗歌艺术中的真了,是诗作者精神上的真了。作者吟道:“守望吧,守望爱情/守望一生的恋情”。
《守望家园》一诗则是诗作者想通过对家园的抒写,来吟唱出被工业城市化的最后的田园牧歌。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楼林立,到处是钢筋、铁骨和飞速流动的水泥,城市在一节节地拔高,田园在一圈圈地缩小,社会也已经由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进行了的转型。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速,生存竞争激烈,交通、传媒日益先进,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加强,田园牧歌式的诗篇将会越来越少,诗歌的纯粹精神将与世俗社会产生激烈的冲突。然而,在人的精神逐渐被社会物质化之际,诗作者在诗中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在诗中沉吟着田园牧歌的伤痛。作者在诗中写道:“是谁给夜风一张口袋/吞噬淹没了/一个踯躅老人/守望田园的背影//霓虹彩灯照不见荷塘月影/机声隆隆震哑了狗吠鸡鸣/钢筋水泥凝固了瓦房草棚/人流车流潮涌着都市的喧腾//陶渊明归去来兮看不见灼灼桃花艳/王摩诘挥毫泼墨画不全田园山水美景/孟浩然荷锄牵牛听不到牧笛短歌乐声/马致远捻发捋须吟不出小桥流水诗情//桥头涵洞寄宿着打工仔的发财梦想/垃圾破烂捡不完流浪汉的满腹辛酸/城里姐颐指气使进城乡下妹/阔款爷揶揄奚落做活泥腿郎//守望吧 依依墟里烟/守望吧 锄耙犁铧耕/守望吧 蝉噪蛙鸣声/守望吧 男耕女织梦//守望家园/守望永远的伤痛”。
这三首诗写得洋洋洒洒,凝重而深邃中传递着诗作者对心灵、爱情、家园的守望,并包含着诗作者对一个失去时代的深深眷恋和怅然,笔法苍健有力,有的地方行文多用长句,使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诗作者那一颗砰然心动的诗心。但这组诗有个最大的不足,那就是有些地方显得力不从心,在这里就不细说。
总之,函谷子朋友的这组诗使今天的我又一次感受了到了诗歌的美!最后,让我们祝福函谷子朋友在今后能不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附函谷子组诗《守望》:
“是谁在深夜/倾听心灵的颤动/一个声音在呼喊/守望吧,守望心灵//摩天大楼的盾牌/挡住了阳光的利箭/七彩的霓虹灯/照不亮发霉的死角/冷漠隔阂猜疑/冰冻了飞翔的翅膀/理想激情希望/擦不亮生锈的犁尖/硬硬的铜臭/迷惑了蒙尘的心房//喧嚣的噪声/封锁了骆宾王枝头的蝉鸣/肮脏的浊流/玷污了王昌龄的玉壶冰心/虚伪的矫情/粉饰了陈子昂的苍凉悲壮/狐朋狗友/寻不见高适的知己难求//守望吧,守望吧/守望我们的心灵/纵使黑云压城城欲摧/我仍是穿透云隙的那缕阳光/纵使千载的悬崖百丈冰/我仍是含笑报春的那枝腊梅/纵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我仍要把一生清白永留人间//守望心灵/守望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守望心灵》
“也曾山无陵江水竭乃敢与君绝/也曾弹琴作赋当垆卖酒凤求凰/也曾举案齐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也曾倾城倾国三千宠爱在一身/也曾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翩翩飞/也曾沈园惊鸿伤心桥下春波绿/也曾拔剑决斗为爱亡/也曾不爱江山爱红颜//守望吧,守望吧/守望爱情//利欲铜臭熏黑了爱的玉液琼浆/权利地位堕落成为泄欲的良方/维纳斯用断臂拥抱孔方兄的钱囊/丘比特箭袋塞满了美元马克和英镑/花季少女贪婪古稀华侨的绿卡洋房/十八岁的童男爬上六十富婆的婚床/和尚尼姑六根未净庵堂里云雨放浪/七岁学童哥呀妹呀我是你的新娘//守望吧,守望吧/守望我们的爱情//纵使自古商人重利轻别离/我仍是那荷包里的红豆一颗/纵使关山重重天涯海角/我仍是怜香惜玉的情种一个/纵使所有的婚姻都同床异梦/我仍是那抱颈而眠白头到老的鸳鸯鸟/纵使那天下豪杰铁石心肠/我仍是那杜鹃啼血心心相印的相思草//守望吧,守望爱情/守望一生的恋情”《守望爱情》
“是谁给夜风一张口袋/吞噬淹没了/一个踯躅老人/守望田园的背影//霓虹彩灯照不见荷塘月影/机声隆隆震哑了狗吠鸡鸣/钢筋水泥凝固了瓦房草棚/人流车流潮涌着都市的喧腾//陶渊明归去来兮看不见灼灼桃花艳/王摩诘挥毫泼墨画不全田园山水美景/孟浩然荷锄牵牛听不到牧笛短歌乐声/马致远捻发捋须吟不出小桥流水诗情//桥头涵洞寄宿着打工仔的发财梦想/垃圾破烂捡不完流浪汉的满腹辛酸/城里姐颐指气使进城乡下妹/阔款爷揶揄奚落做活泥腿郎//守望吧 依依墟里烟/守望吧 锄耙犁铧耕/守望吧 蝉噪蛙鸣声/守望吧 男耕女织梦//守望家园/守望永远的伤痛”《守望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7)

2004-12-17 9:22:55 心情:一般 天气:多云 温度:15 ℃ 
  今天谈谈诗词作品之“善”说。
诗词作品的“真”、“善”、“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于何为诗词作品之“善”,正如何为诗词作品之“真” 诗词作品之“美”一样,一向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
人们最早对于诗词作品之“善”的看法,即视是否符合自己的功利目的。“有用的即是‘善’的”这句话,即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得出的结论。随着文明的发展,诗词作品之“善”终于摆脱了其感性直观性,进入了多少带有抽象性的领域。这时的诗词作品之“善”也就又象过去那样直接来自“物质第一性”。
在政治法规、政治生活逐步成熟的社会里,诗词作品之“善”主要地呈现为一种社会伦理,凡符合既定伦理的就是“善”,反之便是“恶”,人们对诗词作品之“善”的认识便从实用价值进入到伦理价值领域。
由于诗词作品经常是社会现实与社会心理的折射与透视,对于那些较为看重诗词作品的教化作用的人们而言,衡量诗词作品之“善”就是以其新体现、包含的伦理意义为砝码的。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对于人的心灵具有“净化”作用,是西方以伦理意义指代诗歌作品之“善”的早期代表。中国人对诗词作品之“善”的认识,也是从其伦理道德价值开始的。比如著名的“诗言志”观念,意指诗词作品是表达人生志向的,在儒家那里,这一志向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之。所以,“诗言志”这句话,传递的一直都主要不是艺术之“真”与“美”的信息,而是诗词作品之“善”的信息。
人们对诗词作品之“善”的把握和认识,除了实用价值、伦理价值二个层面之外,还有第三个层次,这就是诗词作品之“善”的理想价值。
事实上,在一些杰出的诗人、词作家那里,诗词作品之“善”已不仅仅代表有用,也不仅仅代表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特定群体利益的伦理价值观念,它超越了特定的生存时空和意识规范,体现了人类的终极愿望和追求。
诗词作品之“善”的理想价值不象其实用价值和伦理价值,不会有时过境迁而成为明日黄花之撼,它不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逐渐褪色,消失其光芒,它象悬挂在人类头顶的星斗,永远会使人充满着憧憬,激励着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的终极而不断突破某一集团、群体、阶层的利益,而朝着未来的境界进发。
在许多杰出的诗人、词作家的作品里,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这种广博、深厚的,具有无限容纳力的诗词作品之“善”所发出的精神之光,它传递出最伟大的爱、最真切的同情、最永恒的渴望、最绚烂的梦幻等等价值信息,它同最高的“真”和最高的“美”一起构成伟大诗词作品之“善”的全部内涵,因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而那些只表现特定的社会需求,特定的集团利益的“善”,则使大量的诗词作品很快随历史的流变而湮灭。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8)

2004-12-18 9:48:20 心情:一般 天气:小雨 温度:13 ℃ 
这是一个诗的时代,写诗的作者群涌而出,改革开放后的各种诗报诗刊以及民间诗报和诗歌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海内外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也蜂蚁般涌向神州大地。作品之多有如盛唐。这不但是清明政治的标志,而且也是社会走向繁荣的象征。
也许是由于量的缘故吧,争奇有之,创险亦有之,甚至希奇古怪也有之。
诗忌浅直,提倡含蓄,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我们要反对那些为了含蓄而鼓弄玄虚地使用那些早已过时,甚至连乡村老学究都不肯再用的陈词滥调,非弄得人人看不懂方罢的作品,这种“人家越读不懂,他们越高兴,越觉得自己高明。
虽然我们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却拼命地去追求马王堆里的古老文明。”其实,只要是真正的好诗,是不会泯失于为了含蓄而鼓弄玄虚的。
写诗要增强诗的可读性,这就必须要做到写真、写实,“一忌淡而无味,二忌用词僻奥,用词晦涩难懂。”
纵观古今,只要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好诗,都是极为接近民众思想和口语者居多,可读性极强,且多为警人之句,琅琅上口,一读就懂,就记得住,有过目难忘的特点。且言简意明,一点就透。即能警人之情,激人之志,又能发人深思,解人之忧。等等。
要增强诗的可读性,我认为必须坚持两点:一是不要在写诗时写给自己看,而别人看不懂;二是不要在写诗时只写给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看,要以群众为主体,做到“语言通俗化,要照顾数以亿计的低文化的老百姓,要让他们读得懂,听得懂,诗才有它更大的社会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39)

2004-12-19 19:03:26 心情:一般 天气:阴天 温度:13 ℃ 
“太湖秋月/无锡街巷/夜阑人静时/是谁的琴声/在哀婉回环着/摄人心魄的/沧桑和悲凉//冷月下/踯躅着一位/拉着二胡的/瞽者/那幽咽的琴声/褴褛的长衫/飘飘的落叶/在秋风中掀扬//踽踽独行的/瞽者阿炳啊/就这样/终身相伴/二胡的歌吟/走过生涯的/暗夜茫茫//就这样/把向往/寄与明月/把悲苦/诉向秋风/把坎坷/融进寒泉/把心曲/唱给街巷//于是/这饱经沧桑/含精聚魄的/二胡/缓缓流淌出/《二泉映月》/这闪耀着瞽者/心灵光芒的/惊世骇俗的/绝响//那瘦骨嶙峋的背影/远去了/那苦难中的天才/远去了/那苍凉黯然/如泣如诉的/二胡声声/远去了/那轮圣洁的月亮/终把澄明的清辉/沁进了世人的/心上//深深蕴籍在/《二泉映月》中的/月光下的瞽者/永恒了//每当那曲/融入泉清月冷/人间苍凉的/凄美绝响/在月白风清的/秋水间荡漾/是谁的身影/在天堂的月华中/徜徉”《月光下的瞽者》(作者:本哲)
今天抽空仔细欣赏了本哲这首《月光下的瞽者》诗作,给我的第一感觉只有一个字:“美”!
在读此诗的时候,我随着诗中的文字踏着太湖的月色,走进无锡街巷,仿佛见那逝去瞎子阿炳端坐在庭院中,拉起他那首如诉如泣的《二泉印月》,只见那自然流淌的乐韵在月光的挥洒下已到达意念的至高点,那尘世的腐化、伪善与淫伦被剥离,唯有飘邈若仙的音愫在捕捉我的情感,我久久不能从这诗中文字里走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这种感觉给人呈现出模糊状态,是一种朦胧之美。读此诗犹如梦游幻境,醉意飘渺,浮想联翩……好象月色中的太湖随着瞽者阿炳手中拉动的二胡的音符渐渐升起淡淡的云,薄薄的雾,随着微风袅袅飘散,时而遮了空月,时而掩了近树,时而没了街巷,时而填了湖水……由于琴声随着太湖月色在游弋着,那远去的,一转眼又回来,现在回来了的,一转眼又远去了……朦朦胧胧,飘飘洒洒……人的思绪随着此诗的文字在游弋着……
这种模糊朦胧之美是此诗最大成功之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文学艺术具有它的模糊朦胧的属性,用模糊朦胧的语言来表现模糊朦胧的思绪,这是写诗的一个重要手段。写诗时为了表现这种模糊朦胧状态的模糊朦胧思绪,需要模糊朦胧的语言,亦即引发读者多思的语言,使读者获得阅读上的快感,因为模糊朦胧本身就是一种美。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模糊朦胧不是晦涩!
也借评论此诗之机,多说几句,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有过一句这样的诗评:“晦涩是由于感觉的半睡眠状态产生的;晦涩常常因为对事物的观察的扭怩与退缩的缘故产生”,丁力老教授也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我赞成云中月,雾中花,美人头上披轻纱的朦胧美,反对晦涩的诗风”,艾青和丁力这两句话正好点明了有些诗作者,尤其是某些校园诗作者诗病的穴位,因为他们远离生活、远离人生、半睡眠状态的感觉,只倘徉在一些“后现代”和“假洋人”的碎片上,对重大的复杂的事物的观察,总是忸怩作态和畏缩不前,结果,无非是胡编乱造罢了,所以,模糊朦胧之美不是为晦涩找借口。
最后,愿我们喜欢写诗的朋友小心别误入把晦涩当成模糊朦胧之美的写作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0)

2004-12-20 9:09:35 心情:一般 天气:阴天 温度:12 ℃ 
在我国浩瀚如海的诗歌中,与酒有关的诗歌可谓比比皆是。
早在中国古代,酒与诗歌就有着不解之缘。写诗的人大都好酒,大都饮酒。
现在进入浩瀚的诗海,涉及到关于酒的诗歌枚不胜举。酒,使诗人们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诗情;酒,也使诗人凭借勇气和力量,突破传统成规而写出直抒胸臆、浪漫奇特的诗篇。然而,醉酒,则是古代诗人们特殊的政治反抗手段末叶是他们行之有效的避祸手段之一。
据历史记载,诗歌一经产生,就与酒接下不解的姻缘。如《诗经》305首诗歌中就有40多首关于酒的。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的诗辞歌赋,无不散发出浓郁的酒香。荆柯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当时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因从严治军而禁酒,但他在诗歌中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是个个嗜酒如命,醉里成诗的。
我国古代的诗人们,以独特的人生态度去体验酒、赞美酒,为我国酒文化的 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贡献。琼浆玉液,浇灌出了多少风流千古的传世佳作啊!
在唐代,李白与杜甫是当时两位最杰出的诗人,一个是豪放浪漫,一个是沉郁现实。他们胸怀坦荡,互相敬仰,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如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来年感颗耀眼的明星。
他们都是酒中的豪杰,在一起的日子里“醉眼秋波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为李白题了一首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宝四年,李白又给杜甫作了《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诗中写道:“鲁酒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汉水,浩瀚寄南征。”
这首诗情深意长,表现了两位大诗人的深厚友情。尤其相同的是,两人先后都游历过四川,对四川的佳酿颇有切身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1)

2004-12-21 9:19:22 心情:还好 天气:阴雨 温度:12 ℃ 
在北宋,如果说到苏轼的话,就必须提到他的千古名篇《前赤壁赋》。
据历史记载,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与友人杨世昌夜游赤壁。一轮明月出东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雾茫茫,水光接天。于是,苏轼即兴吟诵道:“挂焯兮兰浆,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抒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杨世昌吹萧为苏轼伴奏,萧声奇悲,如泣如诉。当时苏轼就问:“你为何吹得这么悲呢?”杨世昌回答:“你还记得发生在这里的往事吗?这里决定了三国魏蜀吴的命运,可惜当年的英雄都逝去了,天地长久而人生苦短,所以我很悲伤。”身处逆境的苏轼,立刻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安慰杨世昌。两人泛舟畅谈,直至东方拂晓。
随后,苏轼有感于这次难得的夜游,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非常完美的《前赤壁赋》。
那位“吹洞箫者”便是西蜀著名的道人杨世昌,他长住蜀中,酷爱饮酒,经常自酿自饮。当他听说苏轼被贬发黄州时,便经常不顾山路的迢远,赶来黄州看望苏轼。
于是,在他陪伴苏轼的数个月的时间里,将自己珍藏的酒方赠给了苏轼。
苏轼难忘这段友情,特作《蜜酒歌》以记其事,并在小序中写道:“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
《蜜酒歌》留下了宋代蜀中的酿酒技术的细节以及酒体风格:“珍珠为浆玉为酮,六月田夫汗流此;不知春瓮暗生香,蜂为耕耘花作果;一日水沸鱼吐沫,二日旋转春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泼;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或许当年苏轼与杨世昌泛舟赤壁的是时候。就是喝着杨世昌酿制的酒,扣舷而歌,依声吹箫,陶醉在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的诗情画意里。苏轼的超脱和旷达,不为逆境所屈服的精神状态,都在酒后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2)

2004-12-22 10:04:18 心情:一般 天气:阴雨 温度:10 ℃ 
宋代对酒实行专卖。然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央财政濒临崩溃,为了增加财源,时任川陕宣抚使的绵竹人张浚,实行隔槽酒法,允许民间纳钱酿酒。
这项官民两利的措施,大大刺激了酿酒之家,使绵竹酒业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
正所谓“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酿避鹅黄。”
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川期间对绵竹酒的由衷赞叹。鹅黄酒即是蜜酒,因蜜酒呈鹅黄色而得名。
陆游具有“小李白”之称,出生于酒城绍兴。坎坷的遭遇、怀才不遇的处境和桀骜狂放的性格,使他写下了大量带着酒香的诗句。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陆游酒诗歌数量之多,是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早期的诗歌气宇轩昂,但多以藻绘为工,颇重技巧:
“少年欺酒剩狂颠,摘宿缘云欲上天。”
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46岁的陆游出任夔州通判。不久王炎担任四川宣抚使,陆游进入军队,为志在恢复中原的王炎出谋划策。对胜利的期待和失望,使他的诗歌完全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发生重大的变革,于豪迈奔放中多了一层悲愤沉郁,积极的人生观和顽强的生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陆游在蜀中的八年生活丰富多彩。这期间他尝遍了蜀中的美酒,对四川绵竹酒评价很高,认为是蜀中最好的美酒。他在《对酒》一诗中这样写道:
“新酥鹅儿黄,珍桔金弹香。天公怜寂寞,劳我可一觞。”
奇丽的山水和醇香的美酒,激发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豪情。晚年陆游隐居故乡山阴乡间,诗歌风格日益闲适淡泊。但他念念不忘蜀中生活,将自己的诗歌集子取名为《剑南春诗稿》。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3)

2004-12-23 9:35:14 心情:一般 天气:阴雨 温度:7 ℃ 
在清朝的诗坛上,袁枚以“性灵说”而成为乾隆年间的诗界领袖人物。他最推崇的四川诗人是李调元。他曾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称赞李调元是蜀中第一诗人:
“蓬岛仙人粤岭诗,栽培桃李一枝枝。西蜀多才今第一,鸡林合有绣图供。”
李调元是四川罗江人,20岁中进士,少年得志。在经历了长期官宦生涯后,晚年隐居乡里,间或到绵竹等地游访,其诗歌清新自然,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和很多著名的诗人一样,李调元也是一个十足的饮酒行家,每到一处都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酒。他在他的《题青社酒楼》一诗中曾夸口:
“一笑市人谁知我,醉来高卧酒家楼。”
在李调元60多岁的时候,他从罗江金山出发,经孝泉到绵竹,又经新市镇到什邡,沿途饮酒作诗,尽享生活乐趣。他对绵竹大曲剑南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自己:
“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
在李调元自己编辑出版的《函海》一书中,对绵竹大曲作了专门的记叙:
“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呕泻,除湿及山岚瘴气。”
在;李调元的《童山诗集》当中,不乏有咏唱绵竹大曲的佳句。他晚年的时候在他的《醉后作歌》一诗中,描绘了自己畅饮绵竹大曲后喜极而狂、童心大发的快乐场景:
“不复序齿竟就坐,转瞬瓶罄空壶殇。更有优令解人意,歌声鸟鸟兼笙簧。枯肠得酒高兴发,亦自起舞如巫娘。群儿拍手父老笑,此翁无乃今之狂。”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4)

2004-12-24 10:25:53 心情:还好 天气:阴天 温度:2 ℃ 
今天读罢李元胜上面这两首诗,使人感觉诗中的情和景结合得非常融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朦胧之美…… ——这就是诗意!
什么是诗意呢?
诗意即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所蕴涵的某种意趣或情思。有朋友认为,诗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这种说发也不尽全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把话说直白点,诗意就是诗句、词、字外的味道,诸如声外韵、题外意、弦外音……等等,即诗歌作品的意境中所寓的意味。诗意是一首诗歌的灵魂,有了诗意,才称得上是一首诗,无诗意,即非诗,诗意浅薄而寥寥的,一定不是好诗。
现在我们来细读李元胜的《南山》组诗之一《早晨的阅读或南山之雾》:“我移动,像在一张陌生的地图上/潮湿、灰白的事物/边缘发着微弱的光,和我一起/移动//就像误入另一个人的梦/线条变化,形成更大的空间/它容纳了我,容纳了我的移动/它还能容纳更多迷茫的人//身体,这残破的栅栏/不能阻止雾的涌入/更不能阻止它的填充/直至我移动着的边缘/渐渐完整,并开始发出微弱的光”
——诗意表现了南山之雾,但不全点明,寓意在境里。这残破的栅栏,不能阻止雾的涌入,更不能阻止它的填充,直至我移动着的边缘渐渐完整,并开始发出微弱的光。整首诗明白易懂,格调清晰,意象朦胧,感情真挚。
由于诗意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粘贴在某个物象上。所以《早晨的阅读或南山之雾》一诗中的雾就是一个物象,由雾而将情融入其中,使这个物象,就是物体成形像而产生诗意的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意由境生”、“意境相谐”、“无境则失意”就是这个道理,这也说明,诗人或诗作者心中的诗意,只有赋予可感知的形象时,读者才能体悟得到。
再来细读李元胜的《南山》组诗中的另外一首《秋天的短歌》:“大地脱下鲜艳的夏装/露出激动的苹果//我的舌尖轻轻抵住口琴/爱情的簧片在黑暗中颤抖//所有血液涌向小路/而小路,勒紧了潮湿的田野//我的眼睛眨动两片金色的树叶/花朵敞开它幽暗、芳香的通道//在远处,太阳的葡萄酒桶已经倾斜/日子则在更远处的城市打着秋千//嘘——让它远些,远些,再远些/嘘——我们暂时不要回去”
——在这首诗里,诗意通过鲜明的形象和意境以及清词丽句的表达,使诗更臻完美。看,大地脱下鲜艳的夏装,露出激动的苹果……我的眼睛眨动两片金色的树叶,花朵敞开它幽暗、芳香的通道……诗意在这里是粘贴在鲜艳的夏装、激动的苹果和金色的树叶上,不再是从形产生想象,而是从色产生想象,即苹果、树叶由绿色到红色、再到金色产生想象。可见,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愈强,诗意分娩的可能性就愈大。
此时又情不自禁想起谢冕的一句话来:“诗味是由精炼逼出来的”。所以说,冗长、芜杂、平庸的语言里不会有诗意的闪光。只有精而美的文字,才能托出诗意来。
最后,我想用雪莱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对李元胜组诗的短评,“诗,揭开帷幕,露出世界所隐藏的美”——因为美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永久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5)

2004-12-25 11:21:59 心情:还好 天气:小雨 温度:2 ℃ 
诗词作品的“真”、“善”、“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于何为诗词作品之“善”,正如何为诗词作品之“真” 诗词作品之“美”一样,一向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
人们最早对于诗词作品之“善”的看法,即视是否符合自己的功利目的。“有用的即是‘善’的”这句话,即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得出的结论。随着文明的发展,诗词作品之“善”终于摆脱了其感性直观性,进入了多少带有抽象性的领域。这时的诗词作品之“善”也就又象过去那样直接来自“物质第一性”。
在政治法规、政治生活逐步成熟的社会里,诗词作品之“善”主要地呈现为一种社会伦理,凡符合既定伦理的就是“善”,反之便是“恶”,人们对诗词作品之“善”的认识便从实用价值进入到伦理价值领域。
由于诗词作品经常是社会现实与社会心理的折射与透视,对于那些较为看重诗词作品的教化作用的人们而言,衡量诗词作品之“善”就是以其新体现、包含的伦理意义为砝码的。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对于人的心灵具有“净化”作用,是西方以伦理意义指代诗歌作品之“善”的早期代表。中国人对诗词作品之“善”的认识,也是从其伦理道德价值开始的。比如著名的“诗言志”观念,意指诗词作品是表达人生志向的,在儒家那里,这一志向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之。所以,“诗言志”这句话,传递的一直都主要不是艺术之“真”与“美”的信息,而是诗词作品之“善”的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6)

2004-12-26 16:28:36 心情:还好 天气:小雨 温度:2 ℃ 
人们对诗词作品之“善”的把握和认识,除了实用价值、伦理价值二个层面之外,还有第三个层次,这就是诗词作品之“善”的理想价值。
事实上,在一些杰出的诗人、词作家那里,诗词作品之“善”已不仅仅代表有用,也不仅仅代表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特定群体利益的伦理价值观念,它超越了特定的生存时空和意识规范,体现了人类的终极愿望和追求。
诗词作品之“善”的理想价值不象其实用价值和伦理价值,不会有时过境迁而成为明日黄花之撼,它不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逐渐褪色,消失其光芒,它象悬挂在人类头顶的星斗,永远会使人充满着憧憬,激励着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的终极而不断突破某一集团、群体、阶层的利益,而朝着未来的境界进发。
在许多杰出的诗人、词作家的作品里,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这种广博、深厚的,具有无限容纳力的诗词作品之“善”所发出的精神之光,它传递出最伟大的爱、最真切的同情、最永恒的渴望、最绚烂的梦幻等等价值信息,它同最高的“真”和最高的“美”一起构成伟大诗词作品之“善”的全部内涵,因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而那些只表现特定的社会需求,特定的集团利益的“善”,则使大量的诗词作品很快随历史的流变而湮灭。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7)

2004-12-27 13:22:25 心情:还好 天气:雨雪 温度:1 ℃ 
“森林是一栋完整建筑/藤条之间没有准确计量/设计哪该有一棵银杏/或是哪该有一株松柏//筛选直径均匀的苹果/培育大小一致的玫瑰/我们把自己的巢穴/建设的高大精致//拆毁都成了伤脑的事/另需铸造一种机器/掩埋也成了一门科学/千年后仍是不化的钢筋//当我们精密计算/自己死亡的一刻/眼看着病毒侵入细胞/显微的丑陋在眼底招摇//我们把自己尽可能/掩盖的无影无踪/又被别人最大可能的/想方设法的偷窥//隐居在闹市/是一件历史难题/我们不能够/自欺欺人的掩饰//一回首开始渐次苍老/整齐的物体慢慢折旧/生命的遗骸渐渐风化/谁来做灵魂的拓荒者”《<城市化石>之建筑篇》
“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使世界变的搞笑/因为我们需要排解/幽怨,这样我们行动//我们虚脱了前世/耗尽了后世的情感/无奈的再努一努力/象死寂前的火山//没有了粮食/我们在麦田耕种/没有了快乐/我们播育笑料//当有一天遍地长满/无论是营造还是摘取/快乐和美丽/一切都在透支里枯竭”《喷泉》
“自然的纪念碑/是美丽的活化石/贝壳和珍珠都是心血/死亡里渐渐打磨//人们以拙劣的模仿/在鸟巢里种植森林/动物被圈养在监狱里/我们自己又把自己囚禁//美丽开始抽象/快乐成了象征/没有比我的疑惑更加深沉/而他们在这里用酒来麻醉//来这里凭吊吧/我们在快乐里悲伤/又在快悲伤里乐/纪念一下这——/宇宙间芜杂的自由//爱在心底徘徊/不能从口中歌唱/不能在手里执剑/不能用眼睛喷射/也不能用耳朵聆听//我们从乡村来/只为了——自蹈死路”《花园》
读完痴意子上面这三首诗歌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诗歌在写作之时应该立意要高,着眼要宽,落笔要小,这是我们在创作诗歌作品之时必须遵循的三个重要方面。
在创作时,如果立意低了,诗歌作品的内涵就会流于浅薄和平庸;着眼窄了,则会影响诗歌作品的博采和兼收;落笔大了,诗歌作品又如同大海捞针,东一网、西一网,网不到关键部位。
作诗,我们常说落笔要小,就是要求我们不要一马平川地去作,就是不要漫无边际地去作,就是不要什么都去作。但是,我们所讲的这个“小”又必须“小”在哪里呢?选准落笔的“小”之处,就是今天本短评文章所要说的一个角度。
所谓“角度”,有的朋友叫它为切入点,也有的朋友又叫它为抒情焦点,还有的朋友叫它为生活的燃烧点。我们可以把它说得通俗点,就叫它突破口,也叫开好一个口子。
这里所要说的“点”也好,“口”也好,虽然都是小小的,但它却关系到全局,牵动着全诗的神经。
假如我们面对《化石》这个大题目时,或者《城市化石》这个题目时,落笔就显得很大,无论作者花多少篇幅去写,也无法把地球上下几亿万年、以及整个地球的化石写全写尽,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所以说,这就必须作者从小之处落笔不可!
《城市化石》之建筑篇,题目虽然也比较大,但诗作者痴意子却是从千年后仍是不化的钢筋、喷泉、花园着笔来写的,如:“森林是一栋完整建筑/藤条之间没有准确计量/设计哪该有一棵银杏/或是哪该有一株松柏……掩埋也成了一门科学/千年后仍是不化的钢筋……一回首开始渐次苍老/整齐的物体慢慢折旧/生命的遗骸渐渐风化/谁来做灵魂的拓荒者”、“当有一天遍地长满/无论是营造还是摘取/快乐和美丽/一切都在透支里枯竭”、“人们以拙劣的模仿/在鸟巢里种植森林/动物被圈养在监狱里/我们自己又把自己囚禁……我们从乡村来/只为了——自蹈死路”,作者笔底出现的,虽然是一些小小的意象,但诗歌作品中的意境所展示的,却是大大的主题,收到了以小寓大的艺术效果。
城市建筑是什么?是高楼林立、钢筋铁骨和飞速流动的水泥……要用一首诗歌来揭露目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如果泛泛而写,必然事倍功半,所以,这就必须要求我们的作者去找一个突破的口子来写不可。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切入的:
作者在写的时候是这样下笔的,“森林是一栋完整建筑/藤条之间没有准确计量/设计哪该有一棵银杏/或是哪该有一株松柏//筛选直径均匀的苹果/培育大小一致的玫瑰/我们把自己的巢穴/建设的高大精致//拆毁都成了伤脑的事/另需铸造一种机器/掩埋也成了一门科学/千年后仍是不化的钢筋”、“我们虚脱了前世/耗尽了后世的情感/无奈的再努一努力/象死寂前的火山//没有了粮食/我们在麦田耕种/没有了快乐/我们播育笑料” ……
这里,作者把笔落在“森林”、“折毁”、“掩埋”、“生命的遗骸渐渐风化”、“耕种”、“透支”、“囚禁” ……这一系列意象上。这些词汇再简单不过,但却又深刻不过,这就是落笔小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作者在写《喷泉》时,又是从哪里写起的呢?作者选定了“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使世界变的搞笑/因为我们需要排解/幽怨,这样我们行动” ……不全面写喷泉,而把笔落在“当有一天遍地长满/无论是营造还是摘取/快乐和美丽/一切都在透支里枯竭”。
《花园》一诗作者则是从“自然的纪念碑/是美丽的活化石/贝壳和珍珠都是心血/死亡里渐渐打磨”落笔的,以美丽的活化石作为切入点,即抒情的焦点或燃烧点,便凝聚了花园的全局,牵动了花园的神经,使笔墨花得少,而涵盖面却十分广阔。
写诗就好比牵牛要牵牛的鼻子,打蛇要打它的七寸之处,角度要选好,要选在即便于起兴,又便于展开,也便于挖掘的地方。所以说,我们在创作之时,要善于选准角度,这既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才能。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8)

2004-12-28 8:48:46 心情:还好 天气:中雪 温度:0 ℃ 
“谁在荒野,怀抱着火焰/独自燃烧//它诞生于太阳黑暗的子宫/却流淌着欲望浓烈的色彩//胚胎最初赋予的血缘/逐渐长成大地上的影子//长成钟表的指针/昼夜遥望,呼喊着的手臂//一个远离母亲的孩子/沿着葵花的足迹/在天地间,一路狂奔//为寻找一种记忆中的温暖/那温暖的尽头,可以看到光的胸膛//透过七月的画布,聆听另一个人的内心/同样的脆弱不堪//葵花,这虚幻的太阳/是谁低垂的身影,浴火的首颈”《葵花的虚幻》(作者:尤长州)
细读尤长州这首诗歌,不但意境优美,而且想象力相当丰富,语句和字词很有张力,是首不错的好诗。关于这首诗歌,我只想就该诗的想象力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感。
众所周知,写诗要有灵性,想象力要丰富,每首诗歌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离不开想象力这个问题。想象力丰富的人在创作诗歌作品之时就能突破直觉狭隘的港口,让自己的思维飞翔在蔚蓝的天空,驰骋在辽阔的大草原,倘徉在知识的海洋……
想象力是优秀诗歌的催生婆!
什么是想象力?著名诗人艾青曾在他的《诗论》里说道:“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回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创作,不是凭空臆造,而是从生活记忆中的事物里,产生联想,提炼出联想中的情思。尽管大千世界的万物千差万别,但也有相类似的事物。想象力,可以将这些相类似的事物调动起来,进行沟通和连缀,使之不受一物、一时、一地的限制。这样,我们就可以让经验和经验、天上和地下、现在和过去、这里和那里,自由想象、自由跳跃、自由跌宕,进入广漠幽深的联翩想象世界。
下面我们来看看尤长州是怎么运用他那丰富的想象力的:
第一小节,“谁在荒野,怀抱着火焰/独自燃烧”——这是由幻觉产生的想象。这一小节幻觉的想象很大胆,看,谁在荒野怀抱着火焰独自燃烧,借物抒情,这是作者的心灵在独自燃烧。
第二小节,“它诞生于太阳黑暗的子宫/却流淌着欲望浓烈的色彩”——这是由颜色产生的想象。这一小节将太阳的黑洞比喻成子宫,而子宫在通常情况下都流淌着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的欲望,这是作者的心灵在渴望着自己的理想。
第三小节,“胚胎最初赋予的血缘/逐渐长成大地上的影子”——这是由内联产生的想象。第二小节的子宫流淌着浓烈的欲望,自然会产生胚胎,而在这里,胚胎最初赋予的血缘逐渐长成大地上的影子,作者经想象不直接点长成的葵花,而是转换成葵花的影子,令人感受到诗意的美。
第四小节,“长成钟表的指针/昼夜遥望,呼喊着的手臂”——这是由形状产生的想象。钟表的指针不是长出来的,但由于葵花形似钟表,作者用转换手法将形似的事物移将过来,产生新奇的意象,并用拟人的手法,仿佛是作者在昼夜遥望,呼喊着的手臂。
第五小节,“一个远离母亲的孩子/沿着葵花的足迹/在天地间,一路狂奔”——这是由游子产生的想象。这一小节主要通过葵花的想象表达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的切身感受,一路浪迹在天地间。不过这一小节写得与该诗的整体好象有些不太协调,应该再修改、斟酌!
第六小节,“为寻找一种记忆中的温暖/那温暖的尽头,可以看到光的胸膛”——这是由本质产生的想象。这一小节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寻找温暖、光的胸膛,将诗意美化。
第七小节,“透过七月的画布,聆听另一个人的内心/同样的脆弱不堪”——这是由听觉产生的想象。这一小节作者视觉挪位为听觉,画布是用来观赏的,而作者是透过这画布来聆听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脆弱不堪又与寻找温暖形成反差,给人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想象。
第八小节,“葵花,这虚幻的太阳/是谁低垂的身影,浴火的首颈”——这是由视觉产生的想象。这一小节作者将感受经过想象转换为视觉,并提炼出精警的意象,从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生命的尴尬与隐痛。
这首诗歌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想象用得淋漓尽致,通感、拟人、移情等修辞手法也用得得心应手,这也是该诗打动人之处,因为该诗能以震人心魄的弦音,来唤醒读者迟钝的感觉,给读者一个鲜活的想象。
所以说,想象力是一种极其富有创造力的能力,为我们诗人或诗作者不可缺。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只有生活经验丰富,感悟深刻的人,才能将这种想象力运用得游刃有余。而想获得这种能力,只有那些善于深入生活,细心观察事物的人才能拥有。
爱好诗歌写作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49)

2004-12-29 10:20:46 心情:还好 天气:阴天 温度:—1 ℃ 
“不比黄河黄/不及长江长/从中国的地图上唤醒/四川盆地里/平淌的“瀑布”千年//我该如何描述/你,我的母亲奔波一生/我该如何让盆地之外的人群/听懂,你。/我的母亲/给我生命的涪江河//谁从千古的乱石滩中扬起/爷爷的芦苇篙/父亲的大脚印/一步一个坑/我的眼睛就在这大脚印里盛开/春夏与秋冬/祖祖辈辈耕耘/操劳到死/用铁犁/牛做记录”……
这是诗歌论坛新近涌出的一位诗歌写作新秀黑鸦的组诗《涪江抒怀》开篇的诗句。我几乎是一口气用朗诵的语气读完这组诗的,一股清新而质朴的宽阔胸怀从诗行中涌来。这位优秀的诗歌写作新秀,为我们流淌来了一首诗的涪江。在诗中使我们看到了涪江翻滚的历史水流,白色的长龙如玉带般缠绕在四川盆地;使我们听到了涪江岸边乡民的岁月沉吟以及洪灾年月的心疼。
这是一组歌唱主旋律的诗歌。这一类诗歌在子归太少了,就算有一些这样的诗歌,也被一些朋友当作笑料在一些场合作为自己的所谓诗歌观点来讽刺、笑谈,我感觉十分失望。近几年很少读到这样直抒胸臆的、大气磅礴的诗作了。“诗言志,歌咏怀”,我们的诗歌要言人民大众之志,咏黎民百姓之胸怀,不能老是发泄自己浅薄的那点个人情感,那点小小恩怨,那点小小情趣。而这组诗,抒发了作者的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主人翁的胸怀。如果作者没有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祖国的挚爱的话,是很难抒发自己的心中的那种大情大爱的的感受来。
这是一组具有真情实感的诗歌。黑鸦的诗我读过不少,尽管那些作品里有的具有争议性,但我觉得从诗歌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几乎每首都写得比较好。今天当我读到他这组诗歌,我很是欣喜,因为我发现他有个可喜的变化,那就是把自己的视野拓宽了,不仅仅限于个人的小我情感世界,而是向更远的方向纵深,这是作者的一个进步。就此诗来讲,他把自己的对家乡热爱的真挚情感融入到了诗行中,如他在诗中这样写道:“而现在,我会耗精毕生精力/去抒写。/每一个错过的清晨/错过阳光 新鲜空气/然后,背对时间。变成老人。/生命不能比百年更长/侥幸的活下来的/一半人称作寿星/一半则叫老不死//而你们永远年轻/比爷爷更老的历史告诉我/这就是幸福本质的预言”。
这还是一组激情豪迈的诗歌。这一类诗歌适合朗诵,如果迎着清风,在涪江岸边上朗诵,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豪情啊?诗歌写得激情而悲壮,诗行中自然地流露出乡村人的憨厚和质朴,洪灾年月的悲壮和惨痛,他在诗中这样沉吟道:“那年,二伯突然从青藏线上回来/孤独的人/背着一身病痛与疮口//三十年背井离乡/乡愁让二伯成为老人/没有熬到天明/最末的夜/在江边独坐到半宿/仓促的完成一生//二伯是怎样的把身子带回来/我至今不懂/但他把眼睛深陷在江边/这使我想起了/怀旧的更多”、“1981,1981/眼睛与决绝/一同坠落的年代/1981,1981的头低垂/洪水与灾难的骑士/踏着怪兽而来。/吞并的,房屋,街道。/田地,村庄在远处呐喊//我是从水中漂来的孩子/漂去的,我用石碑和花环纪念/亲人以及其他”。
读完黑鸦的这组诗诗歌之后,再纵观一下目前的网络诗歌论坛,尽管泥沙混杂,但不能说没有好诗。问题则是如何让诗更好地走到群众中去,不要仅仅限于网络上这些写诗的群体,不能这诗歌除了写诗的人读之外就没人读,要让普通民众去读、去朗诵。黑鸦这组诗正好适合朗诵,可以在适合的大众场合进行朗诵,让更多的民众耳目染睹。诗应从纸面上、网络屏幕上走出来,通过朗诵、或者制作成MTV直接与群众见面。诗歌只有和群众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愿我们所有朋友在写作其他题材的作品同时也多写些这一类诗歌。
附录:黑鸦组诗《涪江抒怀》
“不比黄河黄/不及长江长/从中国的地图上唤醒/四川盆地里/平淌的“瀑布”千年//我该如何描述/你,我的母亲奔波一生/我该如何让盆地之外的人群/听懂,你。/我的母亲/给我生命的涪江河//谁从千古的乱石滩中扬起/爷爷的芦苇篙/父亲的大脚印/一步一个坑/我的眼睛就在这大脚印里盛开/春夏与秋冬/祖祖辈辈耕耘/操劳到死/用铁犁/牛做记录”(1)
“那年,二伯突然从青藏线上回来/孤独的人/背着一身病痛与疮口//三十年背井离乡/乡愁让二伯成为老人/没有熬到天明/最末的夜/在江边独坐到半宿/仓促的完成一生//二伯是怎样的把身子带回来/我至今不懂/但他把眼睛深陷在江边/这使我想起了/怀旧的更多”(2)
“1981,1981/眼睛与决绝/一同坠落的年代/1981,1981的头低垂/洪水与灾难的骑士/踏着怪兽而来。/吞并的,房屋,街道。/田地,村庄在远处呐喊//我是从水中漂来的孩子/漂去的,我用石碑和花环纪念/亲人以及其他”(3)
“以至于我的半生都在浸泡/与水有缘的人/将丧于水中/我难以想象//当我的十八岁穿上海军蓝/坐上比飞机更大的战舰/面对大海/面对战友的溺亡//我恍然明白昨天/那一切与灾难无关/与不幸莫有瓜葛//某些自然的考验与力量/你必须接受/坦然的,或去或来/像那次洪水”(4)
“你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点燃四季的火源/在己岸/在彼岸//在乱石滩中垒砌/比路更长 比腿更短的/一桥/二桥/三桥/浮于江上/像三根银色扁担/一头挑起灵泉/古刹千年不竭的钟声响/一头托起遂宁/川中大地的运输纽带//闪烁的新星耀眼/我是星光下流动的田园麦地/行走的亭台楼阁与树//由南至北 由东到西/我已身披夜色/怀抱遂宁/带着一个孩子的梦与疯狂的意想/信步游江打捞/爷爷装在箩筐 沉在江底的故事”(5)
“其中一部分/回到百年以前/沿江上游飘来的/岛屿/猫耳洲/洲上的寂寞女人/恋上了涪江以及/犀牛堤畔美丽的男子/从此,她结束流浪//而我的大姐姐/多年以前/流浪到另一座城市/至今都没有消息”(6)
“我重复着每一天/每一天的细节/数着手中的花生米米/越来越少//日子就是这样/泡一杯浓茶/在阳光初生的清晨/抽几支烟就跌进下午的黄昏//看一些黑白的无声影片/画面的中的英雄儿女/什么都不用说/我知道/他们流血/你可以流泪”(7)
“这一天躲在窗内/与窗外的江水对视/看十二条船静默江面/如何缅怀那只被时代推到的亭子/也只在今夜//明天,他们又将迎接/更多的人/更多高楼/从地平线上爬出来//或者撑破一座山的胸膛/带着变质的骨灰味道/爬过我的头颅/影子在高处的阁楼闲荡着/向我示威//突然感觉我比影子更可笑/象个虚浮的小丑/用文字捏造可耻的杂耍//而我的心比影子更脆/一阵江风拂面/便支离破碎”(8)
“正午,太阳把我分割成四份/从午后的床上起来,/我将要说的,第一句话/对不起,这江水/这热情的城市/城市中/陌生的女孩/或许曾与你们一起/并肩在卧龙山顶/握住第一时间的晨曦/或者爱情//或许,你以在人潮的十字街口/等待多年 与你完成某些/今生未完的爱与恨//这都是过程/我已猜出了谜底和结局/所以,我不会来”(9)
“而现在,我会耗精毕生精力/去抒写。/每一个错过的清晨/错过阳光 新鲜空气/然后,背对时间。变成老人。/生命不能比百年更长/侥幸的活下来的/一半人称作寿星/一半则叫老不死//而你们永远年轻/比爷爷更老的历史告诉我/这就是幸福本质的预言”(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