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求风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1)

2005-1-30 15:50:43 心情:一般 天气:阴天 温度:1 ℃ 
郭沫若曾说过这样两句话:“旧诗靠打扮,新诗靠本色。”
旧诗的光彩是否都靠“打扮”,这里我们姑且不谈论,而“新诗靠本色”却的确如此。郭沫若当初说话的意思与后来别人对此话的解释,都重在新诗与旧诗艺术形式的区别。
但是,笔者认为,新诗“本色”,关键还在于诗人的本色,诗人的人格、人品、思想、感情的本色。新诗的感情境界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凝缩与感性显现,“直抒胸臆”诗中表现“我”比“托物寓情”诗中的“有我”,“我”的形象更为醒目,这样,不能不说:新诗的本色美,其内蕴就是诗人的本色美。
新诗表现诗人的本色美,也并不是要求诗人在许多诗歌作品中的感情境界划一,感情境界亦可大可小,可深可浅,他有的诗歌具有一种崇高美,别的一些诗歌也可以表现轻柔美;他长于对英雄业绩的讴歌,也可以善于表现对小花小草的独特的感受,只要他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意识不发生变异,不同境界的诗歌恰好表现他“本色”的丰富多彩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任何一个诗人,只要他的精神世界是由真、善、美主宰着的,那他的任何一首诗歌的感情境界,必然呈现出一个真、善、美的氛围,即使这首诗歌使人读后没有精神昂奋之感,只给人一点美的享受,一样有存在的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2)

2005-1-31 10:10:56 心情:一般 天气:晴天 温度:2 ℃ 
司马迁曾这样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这些话很精辟地阐述了诗人思想品质与作品表现之间的关系,对于今天的诗人也颇有启示意义。
今天的时代,更要求诗人有一个健康、明朗、开放的精神世界,又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变化,人们精神面貌的不断更新,不断地开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在创作时又有净化和升华自己精神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精神世界在每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瞬间所呈现的特殊的形态,这就不得不强调一下诗人的“诗外”功夫。
诗人应该要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经常能动地协调时代与“我”的关系,“我”与大众的关系。当然,这也应该注意正确处理创作过程中“情”与“理”的关系。正确的思想意识只能悄悄地渗透到诗人的感情之中,对感情的净化与升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盐入水,但识盐味而不见盐粒何在;寓理于情,以情感人。如果理胜于情,以理念入诗又图解理念,一首诗歌纵然有一些极为正确的思想,“有格而无情”,恰恰又把诗歌的艺术境界从根本上、实际上取消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4)

2005-2-2 10:00:10 心情:郁闷 天气:阴天 温度:1 ℃ 
同一首诗歌作品的意中之境,在不同读者的心目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中之境,情趣也会各异。造成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原因有多方面:因为读者各自生活阅历不同和欣赏水平有高低之异。
同一首诗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与感情,生活阅历和诗人大致相同的人,他的感受就会深刻一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生广泛的联想,乃至以自己的东西去补充它、丰富它、发展它。
比如我们读艾青的《盆景》,我们便会联想到十年浩劫中见到的形形色色的畸形怪象,想到那时各式各样的“样板”,甚至想到各种各样的人,不就是一个“柔可绕道指而加以歪曲,草木无言而横加斧刀”的巨大盆景吗?如果没有这样经历的人,或不善于联想的读者,队长和首诗歌作品的感受就会浅薄得多。
再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例,一般读者如果没有类似杜丽娘那样的爱情体验,只会把它当作一个奇妙的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来欣赏,但是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遭受不幸的弱女子会有很深刻的感触,比如有一位叫冯小青的女子读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还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在听到《牡丹亭》艳曲时更是心荡神摇,“心上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当她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便“亦发如痴如醉,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这时她联想自己的身世和尚属渺茫的爱情,古人诗中“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词中“流水落水春去也”之句,《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在一处,仔细付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没有林黛玉这样的生活境遇和心情,怎么能如此深入地“领略这其中趣味”呢?林黛玉把汤显祖笔下的意中之境完全化成了她自己的意中之境,这是由审美欣赏中的共鸣所造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5)

2005-2-3 11:44:16 心情:一般 天气:小雨 温度:0 ℃ 
诗人造境的典型化程度高,诗歌作品中的意象表现没有外加的理性规范,诗人思想感情的倾向性深深地隐藏起来了。
这样的诗歌作品,它的艺术境界往往会显示出它的多义性,不同阅历、不同欣赏水平的读者就会各取一义,各自去发挥。
所谓“诗无达诂”,“无达诂”的诗歌作品,往往是艺术性很好的诗歌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读者意中,会产生不同甚至方向相反的境界。
众所周知,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在历代读者群中,就产生过各种境界。朱彝尊领略的是“悼之”,何倬领悟到的是“自伤”,汪师韩理解的是“自况”,张采田联想到的是时局变迁,文章空托,怀旧惜今……在他们的头脑中,沧海明月,蓝田日暖,幻化出内蕴各自不同的境界。
朱光潜先生分析这首诗歌作品时说:“五、六两句胜似三、四两句,因为三、四两句实言情感,犹着迹象,五、六两句把想象活动区域推得更远,更渺茫,更精微。”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6)

2005-2-4 9:06:00 心情:还好 天气:阴雨 温度:0 ℃ 
李商隐和许多晚唐诗人的作品在技巧上很类似西方的象征派,都是“选择几个很精妙的意象出来,以唤起读者的多方面的联想。”
不但诗歌是这样,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皆是如此。西方古典音乐大师们的“无标题”音乐,一千个人听会有一千种不同的乐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吸引人的是那神秘的永恒的微笑。“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象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这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赏析,他又说:“蒙娜丽莎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她能给予我们以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在这一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都是具有无穷和不定两原素,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所以说,诗人创造了自己的意中之境,又把这意中之境转化为种种美的信息,读者接受那些信息之后,用它们重新组合自己的意中之境,读者凭自己所获得的意中之境,对诗人的诗歌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只有到这个时候,诗人的诗歌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才算最后完成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7)

2005-2-5 9:29:18 心情:还好 天气:小雨 温度:1 ℃ 
在探索新诗的过程中,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格律体新诗。
格律体新诗,实际上还包括半格律体,这种诗歌主要是针对自由体新诗而言的。自新诗诞生以来,由于以现代口语入诗,自由体已冲破了任何格律的束缚,意欲创造新格律体的诗人,也不得不去寻找可以容纳现代语言入诗的新格律样式。
新格律体在篇无定节,行无定字、不计平仄等方面区别于旧格律;在节有定行、行有定拍、换韵有序等方面区别于自由体。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新格律体的语言排列组合的方式已完全不同于旧格律体的排列组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了一场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
格律体本是一种传统的诗体,在自由体新诗崛起兴旺的新时期,又有格律、半格律体新诗的产生和发展,这证明了格律诗的审美性有可承袭的因素,格律体新诗更有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
从诗歌发展史方面来观察,任何一种新格律体诗歌的出现,都表现一种新的语言走向成熟并要求规范。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8)

2005-2-6 8:53:29 心情:还好 天气:中雨 温度:5 ℃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中最精粹、最优美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口头的与书面的语言最好的范本。
格律体诗歌的出现,是一个民族语言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但是诗歌发展史,也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一块丰碑。一个民族语言的成熟,其标志是语汇日益丰富,语言表达思想与描摹事物的方式由简而繁,表达的功夫由粗疏而精微,表现的力度由外而内。
黑格尔有句这样的话:“当一个民族已经掌握了一种发展成熟的表达日常生活的散文语言,就会对语言有进一步的要求。”为要引起兴趣,诗歌的表现就必须背离这种散文语言,对它进行更新和提高,变成富于精神性的。这种精神性的语言,有别于日常生活中,因眼前临时或偶然性事物触发的散文语言,它是一种艺术语言,必须从艺术的宁静气氛中生展出来,在心灵的神智清醒中造成形。
要从丰富而复杂的日常语言中造就出艺术语言,于是就有对日常语言进行提炼和规范的必要。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89)

2005-2-7 13:33:09 心情:还好 天气:中雨 温度:5 ℃ 
网络诗歌,一次突然的艺术机缘,暴动一样降临。
当喧嚣突然终止,所有的人,当时都无法察觉到,几亿人头脑中空白与寂静!
就像是在实验室里抽取真空一样,在这个从南到北的地球上,诗人和诗歌写手们不再是拿着笔出场,而是从键盘里把诗歌复活。
诗歌复活时代的标志,自傲而辛酸,它从现实中站起,眷望前朝。各种理念中的好日子,纷纷粉墨登场,蛊惑人心。复活时代之初,没有创造。
一切,依然令人惊奇地使用着统一的口吻。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一贯为之自傲的整齐姿态。连笑容也可以复制,连受虐待都可以仿照与编造,连复活的尸体也可以传染。而网络诗歌,依照惯性,又一次充当了翻身道情的工农大众。
在网络诗歌前,我们的地球上曾有过无数杰出的诗人。比如生活在我们中国这块土地上的诗人们,他们的诗歌以重新获得土地后的农民口吻,热烈地赞颂幸福与欢乐。他们的诗句饱含着过分旺盛的生存活力。他们的行组短小,节奏铿锵、有力。他们的诗歌,为“国标式”的哲学和美学填充着韵脚与文字。
诗歌,如此强大地植根于国土,植根于地球。以至于世界上最剧烈的诗歌地震也无法撼动其主宰的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0)

2005-2-8 15:58:51 心情:还好 天气:小雨 温度:2 ℃ 
诗歌,如此强大地植根于国土,植根于地球。以至于世界上最剧烈的诗歌地震也无法撼动其主宰的地位。
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当中,在这个获取商业流通证明的全部印刷制品和全部声像制品当中,诗歌,在大多数时间里,一直严格地遵守着官方规划的意识形态界限。它一年年为国家花费着固定的活动经费。每年都按时书写着自己的年鉴,敷衍地评选出各种不同的诗歌奖项,召开若干次关于诗歌的专门研讨会。
同时,这种每一首也都算苦心书写出来的分行文字,都获得了这个国家所支付的知识产权酬金或精神赞助。在这个由一部分文化官员、社团首领、报刊主笔和思想规范的知识分子,包括一部分稳重的青年、投机者组成的写作队伍中,诗歌,连一天也没有中断地完成着它应有的全部循环性的程序。
但是,这些被清楚地印刷、录制成现代铅字或声像的诗歌,则一直缺乏基本的艺术水准和足够的变化、演进。他们整体地呈现着对生命、生存、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忽略。他们也曾微小地波动,小心翼翼地试探,并努力排遣着可怜的想象力。他们除了吸收部分新的表层词语和感觉外,他们的主体哲学和美学内涵,仍然沿袭着过去的文化普及。
这一诗歌体系,柔软地吸附于国家机器的阵阵轰鸣之中,它也正在一天一天地缺少读者,缺少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1)

2005-2-9 16:09:25 心情:还好 天气:小雨 温度:1 ℃ 
在简略点击上述诗歌历史的同时,我神情振奋地申明,这,并不是当代诗歌的全部!在文化流通和信息交错不可阻挡的网络时代,在这不缺乏智慧传统的文明古国,正在一浪接一浪地发生更加壮观、更加神秘、更加激烈的巨型诗歌活动。
网络诗歌正一天天地与上述文化行为并存、比较和对抗,正是网络诗歌,给予了人类另一种灵魂上的、深在的意义。
网络诗歌的产生,一批新的诗人和新的写手升上了中国艺术的视野。乘着新的时代氛围和更加年轻的内心,他们依照先天的性格,无声地撤出了殉道者的战壕,进入了更加广阔的诗歌地带。
他们,悄悄地蹲在网络诗歌的围观者之中,幸运地吸纳了当代巨量涌入中国的艺术信息;他们,举止更加真实,表情更加自然,储存更加广泛,口气更加多样;他们,阵容更加庞大,与网络诗歌精干的小分队相比,曾使人们对其写作质量倍感扫兴,但我最初就为他们那常人的神态和骨骼的宽度而动容。
他们中最优秀的写手在降低了诗歌视野的同时,则抬高了诗歌。在脱下曾经写朦胧诗歌的征袍之后,开辟了东西方、古今各类文化更加广阔的战场。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2)

2005-2-10 20:01:56 心情:还好 天气:小雨 温度:1 ℃ 
非主流的力量,在享受着抵抗者自豪的同时,它必须正视周身遭受到的苦涩之感和生存上的窘迫。网络诗歌的命运,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它,并不是一个好玩的婴儿。它青紫色的胎记,甚至对于每一个渴望正常生存的人类,都带来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尽管网络诗歌的诞生已经把诗歌不愉快的命运给抛弃。
抒情,这一汪诗歌胚胎最基本的羊水,目前忽然浸泡了大实验边缘的网络诗歌。发自内心的抒情,往往产生于历史大悲大喜之后。排遣内心沉重的愿望的骤然产生,使感情材料向诗人和写手们发出了特有的流畅节奏,并迫使四处试写临摹“大师”者开始正视自己真实的存在。
这是历史在纠正诗歌。在朦胧诗瓦解了一种整体抒情之后,网络抒情诗则一度曾成为笑柄。内心大幅度地跌宕起伏的伤感滋味,诗人和写手们很久没有经历了。
历史事件的独特磁力,牵引了诗歌的视线。人文主义的脖颈,在苍凉中微微挺起,并对抽象做作的唯美主义产生了一种忽视。一尾无声的人文光彩,整体地照耀了先锋而无味的中国现代诗坛。突发的悲壮,使诗歌的质感悄然增加。虽然宏观上的新浪潮网络诗歌并未涌起,但中国现代诗歌的重量,却在悄然上升。网络诗歌的力度,也在病弱的中国现代诗歌中出现了雄性的气息。
忧伤、斑斓、轻灵的网络抒情诗人和网络诗歌写手,让我在心中给你注释掌声。终于又有了新的人,给我点燃已越来越高的兴奋以启动的根据。我格外看重超越我敏感与智慧的网络诗歌写手。你,突然跃起,囊括前朝,即使你是一个、两个、三个,我也把致敬的目光向你追逐。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读求风新书《生活浅吟》   文 / 胡迎建 
 
  求风是一位新诗和旧体诗兼擅,可谓之为两栖形的年轻诗人,这两者于他不是对立排斥的,而是互为感应并良性作用着的。我想,只要声响是自己的,个性就不会泯灭。我与刘晓彬(求风),并无深交,他曾赠送我一册旧体诗词集,始获见面,书生气中透露着一种清秀,比我想象中的他要年轻得多。他的旧体古诗词感情真挚,富有诗词的韵味,是在努力追求着的。记得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西诗词学会会长,现《江西诗词》刊物顾问姚公骞曾对他作过这样的评价:“想不到他这么年轻旧体诗词就这么有灵气,富有时代的气息,且擅于抓住生活、开拓生活……”。这次,他又将一册新诗集子提供给我读,这是一部以人生感悟为主的格言式的诗集。
  诗歌无论新与旧,都需要来自生活的观察与感受,更需要在艺术上刻意追求,否则不成为诗。晓彬的诗是从生活中得出的感悟,有着深情的时代背景,令人感受社会的氛围。如他的《老农素描》一诗,其中说:“……额头的沟渠/沿着岁月的流程/灌溉了多少新苗啊/一次次地重现大地的绚丽……”。这使我联想到前几年四川美术学院的一幅获奖作品,取名也是《老农》,画额头的沟壑,令人想起岁月的沧桑与流年的磨难。
  他的《落叶》,写繁枝上的叶,掉在地上,被风疯狂地抽打着,让它在荒野里徘徊。我曾读过龚自珍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落叶的命运不如落花,它想捕捉秋天的喜悦,有回归春天的梦,却被驱逐享受成就的权利,报效大地的情志,这是因为无情的风让它不得安宁,令人反省,那就是人世间的一些贡献过青春的人,纵然还有余力,却遭冷遇,也许诗无达诂,因接受者的不同,各有各的理解,这只是我的遐想罢了,即此可见晓彬的诗是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
  晓彬又擅长运用通感、拟人、移情的写作手法。在《黄昏乡韵》一诗中,我们看到了乡村的一幕幕情景:“夕阳踏着牧笛/最后一个音符/蹒跚而去/山沉默成一幅风景//牧童在牛背上/吆喝一天的饱足/不算数的誓言/从牛鞭的梢头/悄然滑落……”。夕阳可踏着音符而去,令人想起古人将太阳比作日车、羲轮等神话,但在这里,却赋予了现代的意义,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仿佛一位老人,步履蹒跚。誓言本是无形之物,却从牛鞭上滑落,将听觉挪位为视觉,妙在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则有望产生出奇警的的意象。这首诗一切又都是定位在山乡的背景与落日的时间,与时空阔大苍凉而牧童的伶仃构成反差,则就依靠着动词的建构组合。如:“你的一声声鸣叫/撑起渔人透亮的心/划破朝霞/让坠落的梦/溶在光和影之中……”(《白鹤》)。将鹤鸣之听觉转换为凝结而可视之物。他又如写“枯朽的古舟/横泊在你的怀中……阳光伸出温柔的手/抚摸你枯朽的脸/和/流年的伤痕……”(《古渡》)。乃是将感受经想象转换为直觉并改造变形,提炼出一个个精警的意象,透露出生命的尴尬与隐痛。诗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他能以撼人心魄的弦音,来唤醒人们迟钝的感觉,予人以新鲜活脱的印象。
  叠词的运用,也很见诗人的匠心,如云:“往事浸泡在隔年的眼睛中/袅袅香气氤氲/密密散散的细雨/一滴二滴三滴挂满枝头……”(《梅雨季节》);“又是雨季/软绵绵/滑腻腻/酸溜溜/深深浅浅粗粗细细……”(《又是雨季》);“一丝秋风裹一缕晶亮的秋雨/……一丝秋风牵一缕金色的阳光……”(《秋风》)。或将名词动用,如“在漫长的旅途中/辙着欢欣/也辙着愁苦……”(《车轮》)。铿锵而婉转,仿佛可见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手法的化用。而其中“裹”、“牵”等字也用得颇见功力。
  此诗集中还有一个特色是咏物诗,即寄志于物,这是中国诗的传统,五四以来的新诗在不少地方背弃了传统,唯独在这点上似乎还有发展,而晓彬的新诗更融入了现代化的意识,寄托了他对社会现象的爱与憎,如在《短笛横吹》这一辑中有一些格言式的咏物诗,如说废气:“通过烟管/居然也能平步青云”。寥寥数字,讽世上无用之物凭借手段而谋取权势。写复印机:“不管别人/赤橙黄绿青蓝紫/混在一起怎样难辨/通过你的检查/一律黑白分明”。写玻璃:“你/纯净无瑕/让人们在无形中碰壁”。这些人们如今司空见惯的东西,居然有了哲理与诗意。当然其目光所注,则又无物不可入诗,如《风筝》一诗中说它向往高空,但却有“太多的依靠与羁绊”,寓意深长。写灯光:“只要它能所及/就从不吝啬”。写铁尺生锈变形后,怎么也量不出结果,暗示有的人逐渐变质,不能为人楷模,当然也就不能正确估价别人的优缺点。所有的东西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生命,,有了意志,又往往具有人世间的情感。写牵牛花依附于高墙,一旦墙倒下它也跟着倒下,任人践踏,任人唾骂。写一部分铁琐经受不起醉生梦死般岁月的侵蚀,“小偷们/肆无忌惮/拿着金锤银斧/只轻轻一碰/后门/自然而然/向心怀不轨的人们敞开”(《铁琐》)。
  《人间万象》这一辑中则着眼于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与体悟提炼为诗的闪光。写有的人看脸色行事,会赔笑,逢年过节,正是投机巴结的好机会,有的借老人去世敛财,或在农历七月十三日的鬼节烧纸,作者叹道:“在荒野燃起蔟蔟野火/升起缕缕愚昧与无知/把人们粒粒血汗/一同随风/随火/化为乌有”(《农历七月十三日》)。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诗人真正的良心与社会的责任心。
  当今新诗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官方的权威所作的评论被称为“权力的话语”,他们往往代表官方的审美意识与情趣、意识准则,社会上一些新诗人对此强烈不满,提出“私人话语”这一概念,力主自主的意识自由地创作,但他们的声音流落于民间,没有多少人去注意。我认为晓彬的新诗介于两者之间,虽然他的声音也大部分流落于民间,根本没有多少人去注意,但他的思想是健康的、理智的,给人的印象是活泼的,他既非权威的传话筒,也非仅注意个人小天地的朦胧呓语。
  鲁迅说:“人人心中都有诗”,话虽如此说,但芸芸众生是难得培养保持使之不蒙上泥沙的。当今社会,处于由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过度的转型期,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速,生存竞争激烈,交通、传媒日益先进,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加强,田园牧歌式的诗篇将会越来越少,诗歌的纯粹精神将与世俗社会产生激烈的冲突。然而,在人的精神逐渐被社会物质化之际,诗歌不会处于无能地位,它将一如既往,帮助人们寻找精神的家园。诗人自有诗人的良心与志向,甘于寂寞,决不孤独,自有其知音在。晓彬是一位业余诗人,他保持并呵护这颗诗心,善于思索,勤于创作,以睿智与真情浇灌着诗心。我相信,崛起于红土地上的他,将不断地加深其古今中外的文化底蕴,能娴熟地运用一切诗歌艺术的形式与技巧,且善于不断地创新,写作风格多样化,具有大家风范。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江西诗坛上的一枝独秀,我将刮目以待之,刘君勉乎哉!出版诗集,只是在某一阶段某一方净土的收获,而不是终止线。
  草于南昌泊如斋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诗集《生活浅吟》之后记   文 / 求风 
 
这是我的第四本自选诗集,当她快要出版之时,我的心情是异常激动的,因为诗集里面的作品除了有一部分曾获奖并发表过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次能结集出版将是第一次与读者相见。

这是一部以人生感悟为主、富有哲理意味的自由体诗集。虽然在所有我喜欢的文体中,我更喜欢古体的格律形式的诗词,也更钟情于彻底摆脱并突破旧的格律形式的新的自由体诗歌,因为诗歌,无论旧与新,都是语言艺术中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样式,任何时代里语言的精华,总是集中地表现在诗词之中,这也是我倾诉心灵的最好方式之一。但是,在当今社会,诗歌早已被世人放逐到荒野之外,有钱的自去醉生梦死,没钱的为讨生活而挣扎,诗歌根本抵不上牙缝里一点残渣,只配在冷笑声中逃亡。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学习写诗的时候,曾不知遇到多少冷嘲热讽,说什么的都有,乃至无端的侮辱……,那种辛酸和苦辣的滋味也许不是常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但我还是坚持走了下来,因为我爱读诗,无论是古代的格律诗词,还是现代的自由体诗词;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简单而通俗易懂的,还是复杂而深奥难解难断句的,我都喜欢,同时我也爱写诗,并不懈地用自己的真情去浇灌这颗诗心,呵护这颗诗心,经过多少年来自己手中这支笔的辛勤耕耘,收获的硕果虽然不是累累压满枝头,但是总算也有几颗好不容易才收获到的果实能让自己尝上一尝。……

在该诗集将要出版的前夕,我首先要感谢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西诗词学会会长,现《江西诗词》刊物顾问姚公骞老前辈,因为在我耕耘于诗词这方无人问津的土地过程中,它给了我莫大的扶持,并曾经为我出版旧体诗词集《丝竹心画》挥笔题赠书名。另外,我还要感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江西诗词》刊物主编胡迎建老师在百忙之中也抽空为该诗集《生活浅吟》作序,并阅改了多处的错误。

最后,我希望所有热爱诗歌艺术的人们一起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去浇灌这一颗颗的诗心,呵护这一颗颗的诗心,为繁荣我国的诗歌艺术而努力!
                   1999年秋于南昌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3)

2005-2-11 13:14:05 心情:还好 天气:阴天 温度:0 ℃ 
人们没有看到优秀的网络诗歌作品,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产生。即使是它没有产生,也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意图。再退一步说,如果它没有留下意图,也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得到某种必备的内在滋养与提醒。
网络诗歌,这一片刚升起的云朵,正不倦地飘浮在人类的天空。
网络诗歌,从来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斗争。它平静的内核中,只有揭示与比较。它,只是悄悄涌现在自愿者的心中。它以一种呆傻症的举止,混迹于精明计算的人群。
网络诗歌,在这星球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发出作者们的心声。
网络诗歌,这个疯子中的疯子,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拒绝了一切合作之手。它一旦走进人群,就再也不想从人群中出来。它用一个固执写作者的低伏姿态,应和着天堂那遥远的歌声。
在这一股非主流的网络诗歌里,从未间断地延续了它的整个时空。
在这网络诗歌里,无数从命于心灵的文学青年,以微量的金钱和充足的灵魂,无名无利、无休无止地维持了一个艺术运动所需要的足够亢奋和陶醉。活着的人类,一生都难以再次君临它如此巨大的呓语。网络诗歌,可能成为依恋于灵魂温度者永远不再的蜜月。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写在前面的话——代序散文诗集《红土地放歌》
         作者:张羽

这是一本以红色为基调的“一册页码不多却很有分量的教科书”。
南昌特定的历史,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映山红,滋养着红米饭和南瓜汤,就是这片土地奠定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和一页让世界震惊的历史。
求风来了,在这片红土地上,求风向我们走来,很英俊、很帅气、也很年轻。在襁褓里他虽然未曾经历过那场风风雨雨,但他不曾忘记历史,不曾忘记国家和民族。每走一处,没睹一物,均被深深地震撼着和感动着,他用笔激情地诉说着自己的思索和感动,他就是这样一位绝不同于那些站在舞台上风花雪月扭捏作态、无病呻吟的歌手,而是真正的为民族而歌的歌手!我虽未去过江西的南昌、井冈山、庐山等地,对这些地方的了解也不是很多,但通过读求风先生的文章,我对江西这片红土地产生了一种崇高的敬仰和深深的拜谔。
生于斯长于斯且身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求风先生,对身边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的文化积淀,倾注了质朴的爱。就象一粒种子,扎根、萌芽,无论长成是一株大树抑或一株小草,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绿色。读求风先生的文章,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撞击着我的心。他那平和恬静质朴老道的文字,是岁月打磨的结果,让人学不象也学不了,但他绝对可以打动你,让我们走好明天的路。
求风先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散文、诗、词等文体,他都勤奋尝试,磨练了几套笔墨,几本集子。诚然,他还算不上大腕,尚未写出光芒四射的顶坚作品,但他勤奋、刻苦。他的文章虽不是字字珠玑,但决不长篇累赘地来充数,档次和规格都是相当高的,且有一定的思想、个性和穿透力,且行笔从容,可见他是个很有心思和文化底蕴的人。
在这些文字即将面世的时候,我衷心希望刚刚三十而立的求风先生不要张扬,不要急于事功,过好每个阳光明媚或阴雨霏霏的日子,保持好的心情和心态。也祝愿求风先生能继续写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从他的笔下,我们来品位21世纪的中国!

2001年11月22日于内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