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求风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感受一位行吟诗人纵情的吟唱   文 / 文一崇 
 
         ——读求风先生的《红土地放歌》  
 
  江西、南昌,一片生长映山红的红土地,一片由太多的文化积淀形成的热土。这里有风光秀丽富于人文色彩的庐山、井冈山、笔架山,这里曾诞生过王勃的千古绝唱《滕王阁序》,也曾抒写下江洲司马(白居易)泪湿青衫的深沉的人生感悟,也曾发生过令世界为之振颤的“八一”南昌起义。今天,我又有幸读到了一位行吟诗人对这片红土地的颂歌,感受着他深情而真挚的吟唱。这些饱含历史沧桑,而又空灵美妙、富于诗情画意的吟唱就来自求风先生的《红土地放歌》。
  《红土地放歌》是求风先生2001年12月出版的一本散文诗集。 这本诗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井冈之颂》、《豫章之赋》、《匡庐之韵》、《故园之恋》。下面我试着对其进行一点诠释和解析:
  全书的整体风格特征:感情饱满,富于抒情特色。或激情澎湃,如波涛汹涌,如排山倒海;或情思纤细婉丽,如潺潺小溪的吟唱,如青青小草上的露珠;如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的精灵。想象丰富,诗歌意象清新生动,富于独创性。诗歌意境优美,而且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或雄奇、或粗犷、或清新俊逸、或纯真质朴、或飘逸灵动。诗歌艺术手法多变,艺术风格摇曳多姿。
  一、感情真挚,抒情色彩浓厚。
  求风先生从南昌这片红土地上走过,一方面,他以诗人的多情善感气质和飞扬的激情来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缅怀这片红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红色革命,钩沉革命先烈的沧桑往事,追溯一个伟大民族崛起的历史,歌唱主旋律和红色信仰,树立起永恒的信念和精神!另一个面,他也讴歌伟大的当代改革,讴歌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的新貌、城市的风采;他也寻访古代的诗人的足迹,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也抒写“明月松间照”的情韵,抒写剪不断的乡思和故园之恋……总之,浓浓的情感渗透在全书的字里行间,使这本诗集极具感染力!
  二、想象丰富,诗歌意象清新生动,富于独创性。
  想象力丰富,诗歌意象富于独创性,也是这本诗集的一大特色。请看求风先生那富于情思和独创的诗歌意象:写映山红:“你,烂漫了红色的希望,烂漫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烂漫了红土地上的罗霄山脉,烂漫了那段血红的历史……”写八角楼的灯:“你,装订在红色历史书的某一页,照亮了黑暗的长夜…一根灯芯的故事,点燃了我们朴素而又崇高的信仰。”再如写梅雨:“朦胧中,斜风细雨挂满枝头的杨梅,重重叠叠像相思豆,轻轻地摘下一棵甜甜的情思,让各种形状的竹篮盛满沉甸甸的微笑,酸溜溜的梦幻开始在发绿……”写故园之恋:“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庄稼,一束稻禾,长在故园批继而又厚实的红土地里……夜凉如水,小虫的唧唧吹响了我童年的竹笛。”
  文学的特点重在形象思维,求风先生的诗歌意象独特,富于形象和感性,诗句之间想象的空间很大。欣赏着这样的诗句,读者想象力的羽翼便会飞得很远很远。
  三、诗歌意境优美雄奇。
  《红土地放歌》这本诗集的意境虽具有不同的风格:或粗犷豪放,或气势奔放雄浑;或吞吐日月、包孕宇宙;或清新明丽,或纤细婉丽;或亲切质朴,自然真纯。但总的来说,意境是优美和雄奇的。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会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欣赏着这样的诗歌意境,我们似乎会感受到一位行吟诗人的飘逸的情思和一腔澎湃的激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样的诗歌意境会纯化我们的思绪和心境。读着这本诗集,我们那在万丈红尘中奔波的浮躁而纷乱的心境变得宁静和淡泊,我们那漂泊的信仰重新找到新的坐标系,我们的心境会感到自由和超脱。这,其实是这本诗集的精神和思想的体现。
  四、诗歌艺术手法多变,艺术风格摇曳多姿。
  从这本诗集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来说,作者充分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营造美的艺术境界。作者的艺术手法摇曳多姿,变化无穷: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抒怀;或运用象征暗示发人深省,或以寓意深化主题;或运用交感手法,或运用多重意象在画面的叠加,或进行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或者就一个侧面进行大写意的描画。使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美感。
  当然,艺术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可以说,世间没有非常完美的艺术品,这本诗集也不例外。
  如果要探求这本诗集的缺憾和不足,我看主要是思想的深度还不够,这主要是针对前两辑来说的,这两辑的大部分诗歌仅仅是就一些大家熟知的思想内涵和境界进行阐释,进行诗性的演绎。遗憾的是,作者没有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思想,也没有从更高层次的高度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还有,就是大部分诗歌写的是山水情景、红色历史的一个侧面,一个局部,没有发现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的史诗性的作品。再就是,诗歌的个别地方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有意象和词藻的堆砌和重叠现象。我想,这大概是创作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吧,因为我注意到这本诗集收录的是求风先生1999年以前的作品,距现在已经有5年之久了,所以难免在艺术和思想上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憾和不足。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散文诗集《红土地放歌》之后记   文 / 求风 
 
这是我出版的第六本小集子,这本小集子里面的作品大都是1996年至1999年这段时间创作的,但它只是我写作生活中的一个小部分。我创作的时间一般都放在夜里10点钟以后,因为夜里10点钟以前的时间基本被工作上的事情和家里的一些繁杂小事占用了,所以写得很辛苦。创作对于我来说,不但是在拼着我的脑力,而且在拼着我的体力,这种苦活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会知道。虽然这活很苦,但对于爱好写作的我来说,又是一种乐趣,因为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会全然地忘记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不顺,完全在理想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所以,在写作时我会觉得生活很顺心、很美好、很有激情,写起来似乎是在肆意挥洒,等过一阵子再回头来看看,连我自己有时也都会感到很吃惊。就是在这种感觉中,我又把一部凝聚我心血的用许多不眠之夜熬出来的小集子《红土地放歌》奉献给广大读者,以及曾经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文学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山溪,始终处于快速奔流的状态。我如果是漂流在山溪上的一叶竹排,就会别无选择地跟着文学这条山溪一起向浩瀚的大海奔去,一起去超越,一起去前进。这本集子对于文学的溪流来说,只是一滴水,或者是一个不起眼的浮标,可对于我来说,它既是我在文学的山溪上漂流到大海的真实记录,又是我接受读者们检阅的一次好机会。记得纳博科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他可以模仿的只有他自己。”我觉得,一个善于在浩瀚的艺术大海中游弋的人,都会有自己对生活成熟而稳定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生活切入点的独特角度,在这种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切入点的独特角度的背后,有着某种稳定的精神哲学和情感态度来作支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也就是以富有弹性的文字,创造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与读者进行亲近、沟通与交流,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富有深刻内涵和内在弹性的能自由翱翔的天地。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对文学的追求是,将自己的心灵独白、人生五味、社会感受以及生活的面面观倾注于笔下,作品中呈现给读者的要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就是尽量把作品写得真实好看些,当然这不是指一味地去“媚俗”;相反,而是用文字的符号去表现心灵、表现人生、表现社会、表现生活。我认为,要让艺术之树长青,在创作中应尽量让读者去细细地咀嚼、慢慢地感受、自由地想象,给读者一个咀嚼、感受和想象的自由空间。
当然,我觉得我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差距还很大,但我知道这只是给我自己在浩瀚的文学的漂流上架起了一个导航的罗盘,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我也将继续不停地向前奔去。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4)

2005-2-12 12:53:31 心情:还好 天气:阴天 温度:0 ℃ 
关于散文诗,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他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一切文体之中,最可厌的莫过于所谓‘散文诗’了。这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非驴非马的东西。它是一匹不名誉的骡子,一个阴阳人,一只半人半羊的Faun。往往,它缺乏两者的美德,但兼有两者的弱点。往往,它没有诗的紧凑和散文的从容,却留下前者的空洞和后者的松散。”
对诗人余光中上述的看法,我是持否定态度的,我认为散文诗它不仅具有散文的洒脱与奔放,还具有诗歌的含蓄与隽永。诗人余光中如此鄙薄散文诗,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尝试写过散文诗的缘故吧!
其实,散文诗在新诗勃起的年代里就已经出现了,比如鲁迅、矛盾、巴金等大家,都曾经写过精美的散文诗,并与他们的小说、散文共存。尤其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他的力作之一,也是散文诗中的精品。
新诗讲究分行排列,句式一般比较整齐,有的也压韵。新诗分行排列,便于突出句子的重要成分;句式大体整齐,便于营造建筑美;有的压韵,有利于延长抒情美,且便于吟诵和记忆。但是,这些都是诗歌的外在特征,即形式,而非本质特征。
而散文诗,则是不分行排列,不分行排列则是流水下滩式的连着写;句式也不整齐,而是长句短句相间而出;同时也不压韵,但又具有内在的音律美。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5)

2005-2-13 19:01:44 心情:还好 天气:小雨 温度:1 ℃ 
散文诗不是散文与诗歌的拼凑产生的文体,而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两者之间,是两者交配而降生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它不是散文的诗化,也不是诗歌的散文化,它必须具有散文的洒脱与奔放,还具有诗歌的含蓄与隽永。
关于散文诗,著名诗歌评论家吕进有几句这样的观点:“总起来说,散文诗是貌似散文的诗;或者说,它是散文形式的诗;也可以说,它是挣脱了诗的某些形式镣铐而保持这诗的本质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散文诗的特点应该是:形是散文,魂是诗。这就要求,散文诗作者,既是诗歌写作的高手,又是散文的写作高手。不是诗的写作高手,则不能创造诗歌的意境美,不能让散文诗的质地具备诗歌的品格;不是散文的写作高手,则不能保持散文形式的优美、流畅和从容,结果只能是一堆零乱、干涩和没有生气的文字。
个人以为,诗歌写作者,都应该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这样,真正的诗人,无疑也就是合格的散文诗人了。
写散文诗比写诗歌更自由、更无忌,因此更舒畅。坚持写散文诗,大有益于提高创造诗美的能力,也有益于提高散文创作的能力,散文是散文诗的外衣。写作作者,不能仅仅限于新诗的写作,还应该驾驭各种诗歌体裁,包括散文诗,这样才能使作品相互美化和相互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6)

2005-2-14 14:42:56 心情:愉快 天气:小雨 温度:1 ℃ 
  上次说到,格律体诗歌的出现,是一个民族语言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但是诗歌发展史,也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一块丰碑。一个民族语言的成熟,其标志是语汇日益丰富,语言表达思想与描摹事物的方式由简而繁,表达的功夫由粗疏而精微,表现的力度由外而内。
  可中国汉民族语言,在《诗经》产生的时代,古朴而又简单;在楚骚和先秦诸子的散文里,语言文字就变得愈益丰富而复杂;及至两汉,汉赋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繁复、精微的语言相继出现了,也就是说,古汉语已进入成熟阶段了,这时的民间诗歌和文人诗有了五言和七言、可说是语言规范的初步模式,为格律化提供了基础。
  中国古代格律诗歌的创始人之一——南梁的沈约(公元441年—513年),谈到两汉的诗赋作品时说:“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到沈约所处的时代,更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在此种情况下,沈约首创“声律”说。“声律”说的出现,不管当时沈约的主观意图是什么,但它确实是对汉民族的语言进行了第一次规范;由语言的音调入手,对语言进行提炼、净化,无疑大大提高了汉民族语言的质量。
  由此可说,格律化的诗歌语言,体现了这一民族语言发展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创造结合之美,并显示了这个时代的语言可能达到的最高的审美风范。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自然与诗的突围
         ——读求风《沙漠中,我寻找绿洲》
         作者:南山竹 (2005-01-26 23:21:38)
认识求风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吧。记得刚到子归不几天,就对异常活跃的他有了印象,他那惊人的创作速度和旺盛的工作状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主要是读他的诗,觉得他的诗如濯清水,总是以自然清新的面孔将一幅幅纯净的美丽呈现给我们,所以也就不由地总是跟他的帖。同时,他在娱乐版发了一系列关于音乐的帖子,我对音乐虽然知之甚少,却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所以对他的这些帖子也很感兴趣。后来才知道,诗人求风为音乐出身,音乐无疑参加了他所有诗歌的酝酿与演绎,他的诗便自然有着格外的和谐与纯净。
就在不久前,一文友跟我谈起他最近有了很多新的感悟,他觉得音乐与诗歌是那么的相似,相通。他说,他常常能够从音乐的节奏中感悟出诗歌的韵律,这韵律不是语词,不是结构,不是字句的排列组合与参差错落,而是来自心灵最深处的震撼与灵动。这震撼与灵动,又源自于对自然的天然感情,那么强烈,那么真切,跟自然的脉搏息息相通,仿佛江河湖海便是奔流的血液。有时,又似山涧清泉,汩汩潺潺,轻缓悠闲,将所有的浮躁融入自然的博大与深邃。
求风新近出版的诗集《沙漠中,我寻找绿洲》依然保持着这样的特点,依然以这样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
该书分为四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考察与感悟。
奏鸣。从城市到天空,从彩蝶到归雁,自然在讲述着,无言地讲述着,诉说着,那不是无病的呻吟,而是以最大的忍耐在接受,在奉献。自然、环境、生命、人类、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孱弱而多舛,诗人借自然的声音呼唤着人类的警醒和行动,提醒人们明白自然与人类,本是一体,难以分割。提醒人们明白关注自然就是关注人类自己,呵护自然就是呵护人类自己。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沙漠中,我寻找绿洲》便是一种呼唤,一种警示,一种希冀,一种愿望,是自然的奏鸣,这也是该书第一部分“环境·生命”所阐释的要义。
变奏。主要体现在书中第二部分里。自然不知何时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月亮开始抄袭太阳的光辉,将季节的秩序搅扰。诗人踽踽独行于茫茫沙漠,沉闷的歌吟被无情的风瞬间携走,颓废在孤寂的死亡里荒凉着诗人的心。那是一条无法预见结果的路,那是一次无法预见结果的旅程。“在戈壁沙漠里/我是一个孤独而冒失的旅人/没带足干粮和水/便糊里糊涂地/踏上/茫茫的风沙/寻找/心中/久久爱恋的绿洲/……”
断章。诗人奏响的乐章,是冥冥中的自然之音。不知是谁,以盛然的姿态在俯视的眼神里带领诗人拜会那些与自然争斗的胜利者,拜会那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大师,并创作出一曲曲或悲壮激越或缠绵叹惋的自然之音。
散曲。诗人在自己的天地里,用古琴、蜡烛、灯盏、剑与唢呐写诗,写日子,写蓝色,幻想着自己的生活,书写着自己的歌唱。在自己的意识世界逃离沙漠,寻找到一片绿洲。“最后的我 虽然/疲惫不堪 四顾茫然/但我还是含笑地 向/沙漠深处的戈壁滩走去/因为 我看见了/看见了/心中的那片绿洲/就在——前——方。”
跟随诗人的步履走过沙漠,感受过震撼、焦灼、彷徨,读者似乎跟诗人一样经过苦苦的寻觅,终于找到一片渴望已久的绿洲。
诗人在自然里突围,在诗歌里突围;诗人在自然里为诗歌突围,在诗歌里为自然突围。诗人胜利了,兴奋了,释然了,读者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文中定有不少错误和不足,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2005-1-26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回归自然
      ——读求风诗集《沙漠中,我寻找绿洲》
        作者:礼花 (2004-12-26 16:55:26)

《沙漠中,我寻找绿洲》是当代青年诗人求风的一部诗集。当初我听到这书名的时候,以为是描写西部风情的小说或游记散文呢。翻开一看,傻眼了——诗,稀稀落落的文字,朴朴实实的语言。没有看到令人心旌荡漾,心潮澎湃的华丽词藻,更没有类似“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的风花雪月。喜欢幻想,喜欢热烈奔放的我,陡生一种失落的感觉。然而,粗略划过的不是真景,金子放在什么地方都闪光。是璞玉,得用耐心才能鉴赏。
当我静心慢慢阅读的时候,从那简洁,几乎是刻板的字眼儿里,我领略到山涧泉水的叮咚声;犹如轻音乐的轻柔曼妙,由远而近,由浅及深,美妙的旋律逐渐浸入我的心扉。渐渐地,随着诗人的笔迹,我读出一种美,犹如田园风光的悠悠的淡雅的美。我叹服诗人对大自然的挚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仔细观察和体味。
诗人把《沙》全书共分为了四大部分,依次是《环境·生命》、《自然·变奏》、《历史·名人》、《断章·散曲》,共汇集九十首诗词。让人感觉思路清晰,内容全面。近乎涉及我们生活的许多物象。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人文景观。
《环境·生命》是诗人花的笔墨最多的部分,也是这本书的影子和精髓所在。读完这个部分终于明白为什么作者把书名定格为《沙漠中我寻找绿洲》。那是诗人定格的方向,他作文的目的。
诗人写了对草原逐渐变荒漠的叹息和忧伤——“羊群经过之处,便衍生出遍地的沙漠,它们也变成了沙丘”,“苍茫的誓言写在谁的背上,谁又在幽怨的马头琴声中,幽幽哭泣”;
写了对类似可可西里珍稀动物惨烈杀戮的愤慨——“在那布满沧桑 和遗恨的生命之灵台 只有在永恒的春风里 才能斩段一切鄙视和诋毁”,文字里流露出作者疼痛的心声;写了树木被滥砍滥伐而导致洪水的泛滥。那种痛,在心里,呼喊也跃然纸上——“被砍伐后的 丰厚的树枝下 深埋着 诗歌和爱情的骨骸” 这些富含哲理的言语,看似平铺,实质也陈述了作者对整个《环境·生命》的担忧和警示,也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执热的爱恋。每个生物链的破坏,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任意践踏自己的环境而不做反思,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者对《环境·生命》总结性的语句——“我默默的背诵 关于翠绿色的季节的散文 与诗歌 从中感受 人人热爱环境 人人热爱生命的氛围”,这些诗句,是诗人的反省,难道对我们读者来说,不也是引起心灵的共鸣和荡涤?
诗人把有生命的动物,诸如老虎、四脚蛇、彩蝶和恐龙等等写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四脚蛇》,首先被诗人精心设计的“恐惧”的意境引入正题——“曾带给我的惊恐 因为你的异质感 因为你的欺诈性 还有因为你在阳光下 近于荒谬的游戏本能”,然后抑制不住继续往下阅读,从而感叹四脚蛇其实“你比幻想更甚的冷血 是换出并克服 这世界之恶的一种企图 你或许正好是怪诞”,精辟的语言,富含哲理的韵味,无不展现诗人对事物观察和分析之透彻。
作者把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如在《断章·散曲》里的《纸》,写得非常的新颖别致,拓展的另一种思维和境界。从纸张的来历,联想到纸币的命运“而纸币的命运 则是银行祭起神的命运”,“书写者在规定的特意的纸上 烙下过被圣人的头像”。类似这些丰富的意境还有《古琴》,《剑》,《钢铁厂》等等,都充分展示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并且毫不吝啬的赋予它们灵与肉,读起来感觉生动贴切。
如果说晃眼一看诗里没有跌宕起伏的韵律,那么仔细品味《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打破这个论断。我最喜欢这首独特风味的诗,它浓缩了文学与音乐之精华。诗人用了较长的篇幅,独具匠心的,娓娓阐述那段凄美哀婉的《梁祝》。看过许多描绘《梁祝》的版本,惟独这个描绘让我心潮澎湃,心旌荡漾。“仙子在天边唱起了挽歌 乌云 黯然泪下 雷 鼓响了丧钟 闪电 点亮了一闪即灭的灵火”。读完这诗,我已经泪水涟涟。感觉诗人恰如其氛地把文学与音乐融合在一块,音乐让人感动!诗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读完《沙漠中,我寻找绿洲》,我仿佛读到一位田园诗人的吟唱,虽然没有看到风花雪月那般招摇,却能体现返朴归真的韵味;虽然没有蜜意柔情那么让人狂热和心跳,却能让我领略回归自然的清新,好的诗无论反现在什么领域,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语词的历险  
        ——序《沙漠中,我寻找绿洲》

           作者:程维

读求风的这册诗集《沙漠中,我寻找绿洲》,如经历少年时看过的一场罗马尼亚影片《巴布什卡历险记》,捏了一把汗。之所以作如是说,并不是真正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惊险境地,而是在求风这册诗集的语词丛林里,危情密布,险象环生。——这使我的阅读增加了未曾有过的紧张与刺激,甚至悬念和忧系。好在我仅仅是个阅读者,只关注语词或享受它给我带来的快感。我的欣赏、击节与低叹,皆源自于此。做一个优秀的语词驾驭者不容易,当一个好的阅读者又何尝简单,或许我不是一个高级的阅读者,但致力于我能感知语词的温度,犹如一片皮肤和天空,就文本说话。
“超密度的大片羊群/踩疼了什么/踩疼了太阳底下的潜伏者/沧桑的身躯/漫过你灵魂下守望的草原”
“走过去/跨过去/苍茫的誓言写在谁的背上/谁又在幽怨的马头琴声中/幽幽而哭泣”
我喜欢这样的句子,欣赏如斯的语词组合,羊群——踩疼——谁——马头琴——哭泣,将这些语词排列起来,一种让人心动的效果就自然呈现,那种揉捏你心灵与感觉的东西,就是诗意。
诗者也便在语词背后渐隐渐显,我无意于在语词中捕捉词语背后的面容,我宁可把他当成明月或者清风,而唯独欣赏其制造的语词之美,对于阅读者,这是否已经够了?
归雁是陈旧的,有如不断返回的光阴——雁因返回与再度的抵临而是老相识,因而陈旧,就像光阴的重复。语词也便在陈旧与光阴上涉险,刀锋在重复推拉的动作中寒光逼人,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暗道:好诗,好句,好词!却不由退了三步。
对好的东西我素含敬畏,好是造化,是神示,令我肃然,在好的事物面前,人都成了符号。由此,“无法在我笔下的纸上/有效地展开它的身体/也无法将它作为一个暗喻/一个象征/和/一个形象/写入我的诗篇……”《蛇》,“……一头在城市/神话的火炬之下/展开形体的老虎/它对应奢豪的金钱之夜/它高踞于宽大的/幻影台阶上/变化成/一个由金斯姬扮演的/嗜血的尤物/它在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最为恐怖的美……”《老虎》,“……正眼凝视月亮的是夜的瞎子/因为热爱/而进入其中的银灰……”《月亮》——反讽、戏仿、写真、实验,使我隐约感到一个阅读经验里的人在经验他以往的修辞练习,他因太偏爱自己的阅读,以至于被阅读的文本所选择,从而放大了自己的诗想。他的沉吟与回环往复式的咏叹,有如风中的影子和树梢明月,让人捕俘或仰望。
 ——掀开天空的皮肤/我们会见到夜的神灵
 ——翻越一座座陡峭的山冈/看见了晚钟里入浴的新娘/那智慧的玻璃匠用镜子说话
 ——这个夏季/一棵树的喧哗/穷尽了它的象征意义
 ……
 这些诗句的铺陈,完全可以构设一场语词盛宴,其险中求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语词风格,逼仄而极致,在拒绝与无望中柳暗花明,别有洞天。让人于阅读过程中获得一种逃生的庆幸,是语词逼着目光在逃离刀锋的追杀,是刀锋剜眼的威胁,迫使你放弃,这时不能自欺为高人,每一个拿语词犯险的人,都是与痛苦和绝望并行的——好就好在这是游戏,虽无血酬,却有定律,但一张纸的空白,总还是给游戏者留有永远的逃路,它使我们空负的才名无辜而洁净,并在一如既往的历练中求证与修远我们的艺技。
 《沙漠中,我寻找绿洲》本身就是历险,这种历险因追求的绿洲远高于沙漠的意义而获得轻快的升华,作者的修远之路也因此成为必由的选择。

2004年9月8日于红谷新城

(备注: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沙漠中,我寻找绿洲》之后记  文 / 求风 
 
又要编一部个人诗集了,准备从1998年以后所写的诗作中选起。
本来一直取名为“寻找”,但是,就在这样定下之际,另一个题目出现了:“沙漠中,我寻找绿洲”。事情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就像是一次意外的来访,这一次是它来寻找我了。
这就是说,在我们生活和写作中曾显露出的某些东西,似乎你已经把它给忘了,但在一定时候仍然会出现。它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要在人们执着下,它才会造访你;也像雾海航程中鸣叫的海鸥,要执意地与你的船只为伴。
“沙漠中,我寻找绿洲”,是我好几年前写的一首诗的题目,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指路,以免再无目的去徘徊。在我看来,行走沙漠中不仅要经受常人无法体验的烈日的煎熬,而且还要经受无水的干涸,“在戈壁沙漠里/我是一个孤独而冒失的旅人/没带足干粮和水/便糊里糊涂地/踏上/茫茫的风沙/寻找/心中/久久爱恋的绿洲/……”
在沙漠中行走是相当危险的,但我听从了自己意识中的安排,在经受了多方面的考验之后,立刻就打点行装出现在心中的那片沙漠。就这样,“沙漠中,我寻找绿洲”在我的意识中就成为“一条未走的路”,它仅仅提示了一种存在,一种意识中的可能性。
“一条未走的路”,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同名诗歌暗示的那样,总比我们已经走过的路更令人感慨,实际上它并没有远离我们,而是以某种更为奇特的方式在参与着我们的当下存在,这也许正体现了意识的某种安排。
但是,富有意味的是“沙漠”本身。
在我看来,意识并不一定是你直接经历的生活事件,或者说它从来就不是固定在你脑子里的某种意识。它总是以四处寻找为其特征,你不知道绿洲隐现于何处,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
对此,我不想推委为某种意识外的不可知,我倒是想起了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对弗洛伊德的解读:潜意识不是下意识。不能把潜意识设想为一个表面下面、离表面很近的地方,这太低估了潜意识的极端古怪和不可思议性。潜意识是一个地方又不是一个地方。
同样,“沙漠中,我寻找绿洲”在我们之外又在我们自身之内,反过来说也可以。或者说它本来就是“文学中创造的事物”,但却会在我们的漫长生活中演化为各种形态。
现在,当我编选这部诗集,对自己多年的写作进行回顾时,它又出现了。而我走向它——因为在实际上已经构成了我们的“基本词汇”,我们的风沙、戈壁、沙漠和烈日……
诗集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在这几天里,我着实有点兴奋,几个朋友也都说这名字取得不错。的确,不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而是某种更加隐秘的、也更为艰险和困苦的东西在点燃着人们的想象力。当我这样想时,那被风沙弥漫的戈壁后面的绿洲又在我的视野里出现了:
最后的我 虽然
疲惫不堪 四顾茫然
但我还是含笑地 向
沙漠深处的戈壁滩走去
因为 我看见了
看见了
心中的那片绿洲
就在——前——方
这是我好几年前写的一首诗中的片段,那就把它题在诗集的扉页上——作为自己的某种题词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关于诗歌的随想碎片(97)

2005-2-15 14:51:51 心情:还好 天气:阴雨 温度:1 ℃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替,势必促使语言不断变化,有些已成熟的语言过时了,死了,散发新鲜生活气息的散文语言又产生了,旧的规范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有出现。
对新出现的语言组合,必须要有新的方法去规范它,唐宋时代有词,元有散曲、小令,“五四”以后有新诗,都可以看作是汉民族语言不断发展,不断变化,又不断要求有新的规范的轨迹与标志。
一般地说,古诗中的古体,现代诗中的自由体,都更能表现语言发展变化的自然生态与本来面貌,而格律则表现为在前者基础上的规范。
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自由体新诗与格律体新诗都是并行发展而不相抵触的,且往往是自由或者较为自由的诗体先行,新的诗歌为后继。
新的诗歌不断发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还迎合了人们对诗歌的传统的审美情趣。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一部为弱势群体而歌的书》   文 / 求风 
 
       ——读王学忠先生新作《挑战命运》  
 
诗友王学忠先生近日把他的又一部新著《挑战命运》从遥远的中原寄到江南来,嘱我读后为他这本诗集写点批评性的意见。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我便把该书暂放案头,几天后,捧来闲读,因为闲读是我进入黑白相间的魔境的一种习惯。
对学忠先生,我从未与其谋过面,只读过他的诗,我很喜欢他的诗,也很欣赏他的为人和创作态度。据说学忠先生曾做过工人,摆过鞋摊,现在一家文学杂志社做编辑。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发表诗作,并且出版了好几本诗集,《挑战命运》是他的第四本集子。
我觉得,考察一下当今一些优秀诗人的生平,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们一般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相反却长期身处逆境,在他们的生活道路上横亘着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比如,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早就有了“诗穷而后工”(此观点我已经在本人的文章《诗人的“穷”与诗》中进行了阐述)、“文章憎命达”、“但是诗人多薄命”等之说。又如,大诗人拜伦在他的诗作《但丁预言》中曾借和他一样被不公正地流放到国外的大诗人但丁之口说道:“啊,像我这一类的人总是命中注定/要在生活里受煎熬,备尝艰辛,/心儿将被磨碎,斗争和挣扎无止尽,/直到了此残生,死去时孤苦零仃。”另外,济慈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也曾愤怒地指出,英国社会在优秀的作家活着的时候虐待他们,而在死后才赞颂他们,这些作家生前被踢进了社会的小胡同,死后却被供上神殿。……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去坎坷、穷达的生活遭遇与仕途遭遇,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从而与底层的人们互相沟通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由于这种坎坷的生活遭遇与仕途遭遇本身就是一种障碍,而这种障碍则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但是诗人的不同寻常的经历,就在于能够把这种压力化为动力。他们在生活中尝尽了人间苦果,却不以为苦,反而把他们酝酿成了优秀的诗篇,而这些也正是给诗人们最珍贵的补偿。
学忠先生的妻子英儿在《挑战命运》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学忠是位诗人,是位生活在社会底层利用忙碌间的喘息而写作的诗人,是位从未拿过国家一分钱竟也无怨无悔的诗人。他的诗,是写给那些弱势群体中的人们的,是生活的真实记录。”英儿还写道:“学忠的诗,是社会底层人们匍匐在地上的呐喊、呻吟,字字句句都流淌着酸涩的泪水,鸣响着对假、丑、恶的鞭挞。”
是啊!学忠先生的诗,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上述的一些看法。学忠先生是位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中青年诗人,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坎坷的人生道路使他经历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他把这一切都吞咽下去,独自咀嚼,酝酿成自己的诗。这也许可以解释为学忠先生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这部诗集命名为《挑战命运》的缘故吧!
“挑战命运”这四个字看似平常,没什么新意,但这实际上却记录了学忠先生在长期的逆境中与困难不懈奋斗的经历。
“挑战命运”是要以“挑战”为前提的,这“挑战”即是来自最底层人们群众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也是诗之所以成为诗的最本真的质地。他的诗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的平民意识,饱含着对最底层人们群众的感情,且毫不掩饰诗人对人们群众的敬爱、赞美、关注与同情。
“挑战命运”也体现了诗人真正的良心与社会的责任心。学忠的妻子英儿在诗集的序言中还这样写道:“其实,我也不清楚学忠为啥选择了这条诗为弱势群体而歌之路的。是因为他也是其中一分子?还是因为他天生就有颗善良的心?反正,生活中的他不忍看到每一位不幸者淌下的泪滴,每一滴泪都会给他带来长时间的震颤和痛苦:当摆地摊儿的肥姐患食道癌住进医院,昂贵的手术费迫使她女儿娟做了三陪女时,他流泪了,潸潸的泪淌了好几个黎明与黄昏;当工友胖大嫂经受不住下岗的打击,只身跳入冰冷的池塘时,他也流泪了,泪水淌在心上,也淌在惊悸的梦中……”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学忠先生提出“挑战命运”正是担起其真正的良心与社会的责任心的一种手段。
 “挑战命运”的结果,使诗人避免了直白的宣泄与呐喊。源自生活的粗砺的感觉与凌厉的情绪,经过诗人的沉淀与发酵,生糙的东西转化为细腻,浮躁的东西转化为深沉,一种真正的良心与社会的责任心经过调节变成了汩汩流动的清泉,使诗人创作的心理氛围中充满了一种温馨的爱。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他的几首诗,如他的《中国民工》:“喝吧元宵汤/黄土地依然冰封雪冻/民工们已开始起程/先亲亲宝贝的儿子/再给病榻上的母亲深鞠一躬/柴门边等候的是羞答答的妻/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尽是情//民工们已经起程/若一波波奔腾的春潮/似一阵阵喧嚣的烈风/汽车、火车/轮船、篙蓬/向一切需要力量的地方涌动//让道路提速/把黑夜除名/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立交桥飞架南北西东/汗珠子是廉价的雨/殷红的血随时可以牺牲//对荣誉、功名/从来不屑一顾/劣质的烟卷/缭绕着一条条腾飞的龙/半斤烧酒下肚/大把大把的苦痛便去无踪//天空有阴,有晴/民工们每天都是绷紧的弓/即使偶尔头疼脑热/喝碗姜烫歇上半个工/翌日起来/照样是一座雄性的山峰//中国民工/一群不再死守家园的弟兄/勤劳与力量的象征/背上的铺盖卷/裹着一个沉重的梦……”;还诸如他的《劳动者》、《三轮车夫》、《民谣》、《建筑师的思考》、《想起那年的红军》等等。
细细品味他的这几首诗,我们不难发现到诗人的眼睛在注视着什么。诗人来自社会底层,与社会底层的人们有着血肉般的亲近感,这也许就是学忠先生的诗能拥有大量平民百姓读者的认同的缘故吧!这也正如他的妻子所说的:“学忠做啥事儿都颇认真,写诗也一样,无论那些诗是写在报纸字缝里的,还是写在废纸片上的,他总要一首一首地念给我和集市上的伙伴们听,大伙儿说哪句不行,他就改哪句,大伙儿说行,他脸上便会露出喜悦的笑容。”
“挑战命运”式的生活与写作,讲究的是抒情,说真话,动真格的。拿学忠妻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弄虚,不作假,也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如果拿老百姓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讲述的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儿”。
是啊!学忠的诗,将和他的名字一样,若干年后一定会迎着善良人们的信任目光,走进千家万户……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女诗人的歌(上)》   文 / 求风 
 
          ——简评南山竹的诗  
 
有缘和青年女诗人南山竹在“子归”相识,记得我们相识是2003年9月6日她在我的一首小诗《枫叶》后面跟贴,帖子是这样的“枫依旧/叶依旧/枫叶依旧吗//爱依旧/情依旧/爱情依旧吗//你依旧/我依旧/你我依旧吗”,当时我觉得很有意思,给我的印象也最深,所以那天我就记住“南山竹”这个名字。后来接触多了,对她的为人也就了解多了,读她的诗歌也就多了,对她后来所发的每首诗歌我都会认真拜读。这一年多并没有麻痹我对她的诗歌作品的敏感,而是觉得她的诗歌越来越有味道,很有一种女性情感的细腻,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而且有些诗歌也不乏大气而铿锵。
今天再次集中重温她在“子归”的诗歌专辑《南山竹诗集》共计106首,给我一个总的印象是,她注重自己的诗歌语言,并且在她的诗歌作品中不难看出她语言上的功力。质而言之,一首诗的好坏,除了思想内涵外,在形式上,往往取决于语言的组织与运用。朦胧的艺术美和明朗的艺术美,往往由于语言的作用。当然思想不清晰者另当别论。著名诗人流沙河有句这样的诗歌观点:“但愿你的朦胧不是一桶糨糊,我的明朗不是一桶清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读出,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丁力老教授也有一句这样的诗歌观点:“我赞成云中月,雾中花,美人头上披轻纱的朦胧美,反对晦涩的诗风。”他的这句话也就讲明了朦胧与明朗一个分界线的问题,但可喜的是,南山竹在她的诗歌创作中,注意到了掌握这个度,从而使她自己的诗歌作品既具有诗美,又能使读者能够欣赏,她在创作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着自己驾驭诗歌语言的能力,这点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应该给予肯定。
在南山竹的诗歌作品中,我读到了在诗人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的,作者满怀激情地讴歌自己眼中的大自然。在诗人的笔下:“虽然望不见你的眼睛/你却让我看透了什么是真诚/虽然握不到你的双手/你却让我读懂了什么是温情/你是一只快乐的鱼儿/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你来到我的身边/久违的笑容,失却的欢颜,你找给了我/在你不经意之间//这个清冷的世界上/我是一支孤独的荷叶/秋来春去,枯枯荣荣//没有人注意,没有人爱怜/我随着风儿摇摇停停/永远也逃不掉泥沼的深陷/那天,你来了/眨眨眼睛,还看了我两眼/我并不奢望你为我停留/就像无数个路过的行人/你却开口对我说:你好,荷叶/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从此以后,我每天都能与你见面/累了的时候,你会陪我嬉戏聊天/有时你也碰得我好疼好疼/我的心里,却涌出无限的甘甜/或许,明天你就会离我而去/或许,就在那个残酷的冬天/我不会悲伤,因为我能够明了你的真心/并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今夜,雨依然下个不停/你说,风雨过后总会有晴天/可是我那本已疲惫的心/不想再跟风风雨雨缠绵/鱼儿,你还是走吧/我不能为你有太多的等待/鱼儿,你还是走吧/我也不能为你有更多的思念/请你让我仍旧做一支孤独的荷叶吧/不要让我等到那个令人心碎的冬天”(《雨中荷》)。
在倾诉对生活与自然美好热爱时,而诗人写雪中则是:“黎明的幕布迟迟不肯,呼应/太极老头手脚格外僵硬/阴郁的记忆涂黑了海上旭日/雪花淅淅簌簌,是/残月哭泣的眼睛//晨练,在老太太的疑问里/依然地比划,不停/手持一柄磨损的木剑/跃动身影,轻盈/同样的一些阴郁/随招式飘舞,红缨//雾,躲藏了许多时日/在海的另一边,黎明/缩短的世界/翻拣着尘封的晶莹/斜倚窗边的暖气/看,柳枝冷凝//不用寻找,寒冷/疯狂地思念你,清静/一点点儿的清静,不屑/这苟苟的营蝇/你腐蚀着,心情//这,雪中/只须遗忘所有风景/寻找,失却很久的/自己的,身影/跃动的身影,轻盈”(《雪中》)。
在诗人眼中连“秋叶”和“秋荷”也有了生命:如“山雾带着几分羞涩/试探地走向你/天空的躁动已然平静/你欲言又止/溪水迈着和缓的步伐/为你奏响最后的乐曲/鸟儿还是往日的声音/不知是悲是喜//柔柔的风送来丝丝的凉/你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意/月牙与暗夜的云彩作伴/你回味着短暂而闪亮的过去/空气有些冷漠/你的心绪很低很低//叶/在这秋的季节里/你愁黄了一张脸/你冰冷了一颗心/你带着梦上路/你乘着风而去”(《秋叶》)、“就这样黯淡了容颜/幻梦,不能温暖冷漠的时间/就这样消隐了你的娇羞/忧愁,不能感动冷却的爱恋//秋风悄悄地说一句话/阳光立刻没了往日的笑脸/远去的脚步敲出一种节奏/拍击你敏感而痛楚的心尖//你无限热恋的夏日已经走远/而你总是为他哭红了眼睛/是谁托落叶捎来信儿/诡秘地说:你不用再等//你的痛在这样的夜晚难以入眠/你的爱在这样的季节只剩飘零/你低下头任温度折断挺拔的腰身/你佝偻的身躯勾画出奇妙的图形//我在无数个冬日的午后/沐浴没有热度的阳光考究着你/水面上下的凌乱如此规则对称/最后,我能收获了一季的伤感//秋荷,你是谁最后的美丽/温柔了多少望穿的秋水/秋荷,你是谁残留的凄迷/掩卷了多少断肠的思念”(《秋荷》)
诗人还以她那敏锐的目光,透视画家的形象:“尾随男人披肩的长发/浏览几粒形色各异的耳钉/画家的灵感装在眼睛里/深陷于岩石般的额下/修长的枯枝的手指/一尊鲜活的雕塑模型/握着画笔的手,从来不曾颤抖/就在今天,他用手紧握酒瓶/将自己的直觉一饮而尽/酒精,是他唯一的理由/一遍又一遍为自己的冲动/放行,在粗狂的恣意里沉醉/却在孩童的天真里,清醒//画家的脑袋似乎早已荒芜/他说:我仅要一只手一只眼睛/习惯性地用线条勾勒生活/从来不懂将色彩赋予语言/他举着画笔,涂鸦般/描摹鸟窝一样的人生”。好一幅画家素描图,作者注重的是画家的灵感装在眼睛里,习惯性地用线条勾勒生活,使画家的形象涌现得活灵活现。
而诗人又善于用奇特的比喻和想象来述说自己对海的眷恋,如“海,沉默着/沉默着她应有的沉默/我,沉默着/沉默着我应有的沉默/因为沉默海很深沉/因为沉默我渴望深沉/深沉,我一直迷恋的灵与性啊/我要用所有的珍宝和热情去换取/可是此时,我却没能与她靠近/甚至没有触摸到她眼中的深邃//以一种虔诚踯躅于大海边缘/不再拒绝海风温和的手/柔软的长发欣然接受他的抚慰/在蓝蓝的天际画出迷人的弧线/我在倾听,沙滩无声的心底之音/独自吟诵着谁也不懂的诗篇/沙滩静静观望着,观望着/嘲笑那些像罗素一样思考的人/壮阔,愤怒,破碎,宁静/死亡,以及生命/总是淡淡一笑,处变不惊//我眯缝的愉悦在前额歇息着/让微风去诉说惬意与洒脱/很随意地便走过了/挑选美丽贝壳的年龄/此时,我躲在黑黑的镜片后面/慢慢走着,走着/脚步如云心情如云/我独自地走着/一个人的滨海心情”(《独自去看海》)。
诗人还有很多篇描写爱情的诗歌作品,这个千古永恒的主题在笔触上却不落旧巢,如“假如我是一只鸟儿/爱人/你千万不要让我独自去飞翔/请让我静静地躲进/你编织的那个精致笼子/隔断迷离的云雾/逃避无情的风雨/不要让残酷的雷电/折断我/美丽的翅膀/我,只想为了你/而歌唱//假如我是一棵草儿/爱人/你千万不要让我独自在路边/请让我默默地守着/你挑选的那个丰裕花盆/不遭路人的践踏/不惧冬日的临近/不要让寒冷的霜雪/枯萎我/脆弱的心帘/我,只想为了你/而奉献//假如我是一棵树儿/爱人/你千万不要让我耸立参天/请让我牢牢地守住/你修筑的那个弱柳庭院/柔柔长长的枝条/细细密密的叶片/不要让断魂的离别/摘走我/瘦长的思念/我,只想为了你/而缠绵”(《致爱人:假如》)、“每一个 清晨/总是我/比你先从睡梦中清醒/静静凝视 你熟睡的脸/你 眼睛微闭呼吸均匀/流露出/孩子般的天真和安静/想用手/捋捋那绺散乱的发丝/伸出的手/我又一次的缩回/我怕 你会再一次抓住我的手/轻轻一吻/然后放在你的胸前/我怕/打搅了你完美的睡眠/愿意/看到那个神情气爽的爱人/不喜欢/一个萎靡不振的男人/你说我/美丽善良幼稚天真/对你/是永远的吸引/我知道/我不是你说的那个完美的人/但我/愿意相信你说的一切全都是真/人们都说/青春易逝岁月无情/时光/会消磨真挚缠绵的爱恋/我绝对不相信/我绝对不认命/我一定会用/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谱写一曲/永不褪色的爱情长篇”(《致爱人:凝视》)、以及“夕阳凝望着远山/红透了整个的,西天/云儿慢慢的,悠闲/轻柔而优雅,一片一片/晶莹着闪亮着透明着/勾画,美妙的立体感//没有一丝的风/空气里,弥漫着躲闪/打一个盹/在你坚实的臂弯/心/随思绪一道慵懒//爱人,我又在将你思念/尽管此刻,你就在我的身边/听你的心跳,我/无言/每一个幸福的细胞里/写满了/眷恋”(《致爱人:思念》)等。
我以为,诗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具有历史感和最喜欢回忆往事之人,在这里,诗人对伟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索,也不乏具有她的大气与刚毅,如“从南国到北疆/从长江到长城/从溪流到大海/从山寨到平原/谁都不会忘记你/这个最亲切的名字/每一棵树每一片林/每一捧泥每一方土/每一滴水每一条河/每一座岭每一道梁/都是你响亮的声音/都是你慈祥的笑脸//当年懵懂的我手捧散着墨香的书/平凡的父母没有给我更多的读书理由/只是为了识字为了明理为了不荒废童年/在那块冰凉的石头上用最简单的朴素/工整地填写着一个又一个寒暑晨昏//还能够想得起对小平的最初记忆/当年我的小手指着舅舅家土墙上/一个个红色的大字认真地辨认着/从此我知道了中国有个邓小平/几年后一个火热夏日的早晨/手捧录取通知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天我第二次听到这个名字/眼里装满着感恩的心念//从那个树木葱郁的小山村/我在母亲的泪光中出发了/我在乡亲们的祝福和称赞里出发了/那条羊肠小道很长很长但我喜欢它的风景/我一边走着一边收集着缕缕乡情/终于到达了宽阔的柏油路后/在无数个充满阳光的日子里/那份看不见的感动依然回荡胸间//小平,你好/多少人在感动中饱含热泪/多少人在翘首仰望着蓝天/你的笑容依然撒播于华夏大地/春天的故事依然泽被九州方圆/你解开了寒门学子紧锁的眉头/你殷实了勤劳者肩上的褡裢/祖国强大了人民张开了笑脸/那绝不再是抽象而美丽的课文/楼高了路宽了天蓝了海清了/桩桩件件实实在在呈现于我们眼前/就算我是一颗小小的尘埃/也找到了应该落脚的地点//小平,你好/坎坷一百年辉煌一百年/这是你的命运也是祖国的命运/山河记住了我们记住了人民记住了/一个世纪的人生一位世纪的伟人/我们献上天底下最虔诚的敬仰之心/凝聚成一个永久的怀念”(《怀念》)、“我用了最初的想象的手/捏合着无数模糊的图像/我的手细腻但并不柔弱/划过夜空追逐流星的光芒/不忍心触碰永定河的水/夜蝙蝠酣然睡在石狮身旁/卢沟晓月是一位恬静的少妇/眯缝一双醉人的眼凝思遐想/月光下那只行将扑火的飞蛾/用敏感的触角抹掉眼泪抹掉忧伤/夜,这个呓语甜美的婴孩/总是一副原始的天真模样//那个仲夏宁静的晚上/枪声破碎了月亮的梦想/河水美丽的脸被撕破/一条与世无争的鱼/涌出一滴泪立即涩了河水/将心爱的小鱼安顿在淤泥的缝隙/愤怒的鳍是它舞起的大刀/它腾跃而起直刺敌人心脏//那一夜其实比几个世纪还要漫长/惊恐的小鱼没能等到父亲归来的消息/桥头那株垂柳昨夜正与嫦娥继续密谈/无数的子弹顷刻间击中它轻摇的手臂/捂着流血的伤口它没有一声呻吟/咬着牙目睹火光中的厮杀/黎明颤动着身子嘤嘤呻吟着/那呻吟已被桥柱录音永远回响/那一夜注定有几只狮子断了臂/泪痕至今未干依然头颅高昂//鬼魅的眼球拨开桥头的夜幕/贪婪的欲望泛着荧荧的绿光/阴森地窥视丰腴的国土/侵略者肮脏的血手/早已卸掉了东北三省的门框/长城这个千年老妪/只流下几滴浑浊的眼泪/便不再言语//当年月亮破碎的那一瞬/刻下了“侵略者如狼”的字样/晴朗的阳光下我睁开了眼/一道道亮光划过宽阔的河床/轻轻抚摩残缺的石狮/卢沟晓月重现于历史的浩汤/伫立桥头我松开双手/一只鸽子振飞着自由的翅膀”(《卢沟桥》)等。
诗人还有些描写亲情和友情的诗歌作品,从这里我可以读出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所固有的质朴、真情和细腻的风格,诚如诗人所云“谁的听不见的声音啊/反复述说夏日的清凉/又是一个夏天吗,是的/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大雨后的街道干干净净/天很蓝很高太阳亮得耀眼/出门的时候我想起了/记得带上那顶白色遮阳帽/我知道了,知道了/记得将帽沿拉得很低很低,不管/路人关注而好奇的目光/在我的前后左右穿梭逡巡//每当我回家的时候/总会躲进一片树阴,歇息/于是我看见了你/姐姐坐在那片树阴里/你是一直坐在树阴里吗/否则看上去你不会如此清凉/你坐在那里微笑着,我很想知道/你望着那片树叶在想些什么//我起身扑打几只飞来绕去的蜻蜓/我伸手抓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一次我没有弄断她的翅膀呵/还为了她掉落的小小鳞片在伤心/在你周围蹦来跳去我快活地笑着/那些蓬乱的麦冬绊我一跤之后/我没有跟它们争吵,闷坐一会/我只好歪着脑袋跟你一起打量/你一直注视的那片树叶/其实它很平常呵/跟别的树叶没有什么两样/看我一眼你什么也没有说/眼睛里装着一个明媚的春天//雨季已经过去了/夏天也快过去了/树叶一定要枯黄吗/它会将家安在哪里/蜻蜓还会飞回来吗/蝴蝶找到爱情了吗/几只飞蛾想哄骗我/麦冬的果实剔透晶莹//姐姐,我有点累了/你带我回家好吗/你撑开那把美丽的花伞/我戴上那顶白色的遮阳帽/让我牵着你的衣襟/忘掉那片树叶走出季节/我能看见你笑吗/像园中的玫瑰一样鲜艳”(《姐姐》)以及写给本人的《致求风:风之韵》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女诗人的歌(下)》   文 / 求风 
 
          ——简评南山竹的诗  
 
在诗人笔下,所有东西都被诗化了,她歌颂世间一切的美好与忧愁,不仅深深地感染了自己,也深深地感动了读者,这一切都在诗中情不自禁地洋溢出来,可以说,她的诗充满了激情与生动,多愁与善感。
通过读南山竹这一百多首诗歌,觉得她在自己写作的艺术特色上有这么几点比较突出:
一、通过理趣的发现,来挖掘作品深层意义,采撷哲学灵光,让诗歌作品深刻起来。
路遍泥泞,穿过风雨,诗人对生活多有反思,反思则产生随想,随想则产生评说,评说则产生论断,论断则产生哲理,所以,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也写有蕴涵理趣的作品,如“请保持车距/追尾危险//我的车尾随你之后/测量着应有的距离/零米,五十米,一百米/零米,五十米,一百米/好的!相距二百米/这是科学测定的安全距离//你驾着诗的跑车一路狂奔/黑夜里只见尾灯隐约闪亮/你手握灵感的方向盘/始终保持高亢的坐姿/另一只手攥着一份礼物/一份唯一独特的礼物/记得你曾经对我说过/你打算用诗换取我的笑容//命运的高速路上/其实我在打盹/张开了嘴/原始的天真在跳舞/吃力地系上一粒纽扣/与城市一同走进迷雾//我无需看清前排/那个手把方向的人/反复念叨冥冥中的规则/将心圉于舒适的座椅/允许情绪在梦里/少许地短暂飞逸/绝不可以放任自己/让心逃离//在你的流速里/子夜时分我幽幽醒来/月光和星光也一同醒来/依稀可见你的尾灯隐约闪亮/那些忧愁我不记得了/脑子里只有唯一的记忆//请保持车距/追尾危险”(《请保持车距》)请保持车距,诗人以回旋式的写法,反复强调,从该诗中我们可以读出,这分明是在说明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就是哲理。
还比如《门》:“生命/在寻找一扇门/自由的音乐/响在踏过的瞬间/门里的欢乐/微笑着跟我相见//曾几何时/一些脸孔,总在我/渴望走进的时候/舞起冷酷的风/将我绝然挡在门外//岁月疲于奔命/一些门我走进过/一些门我走出过/无数的进出中,心壁上/雕出一张永恒的冷脸//一扇热情而客气的门/最初在宾馆与我邂逅/着一身漂亮豪华的外衣/我惯性的拘谨羞红了脸/脚步分明写着深深的敬意/优雅,立即印上僵硬的脸//门,立即张开笑脸/结结实实地吓我一跳/于不习惯中,一些滋味/开始牵扯拌和连绵翻卷/奔逃经过之后,我用手/紧紧按住狂跳的余惊//门的热情开始泛滥/已记不清哪里是起点/所有的礼节都学会了/一种叫灌水的本领/统统演变为商业程式/在时光的飞速里冷凝//门乔装在技巧里/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灵敏的开合之间/溅不起感动和顾眷/有时并未打算走进/门,仍会自动打开//时间无奈地挥挥手/遥远的距离豁然铺开/一些感喟一些怀念/一些失落一些留连/依然在苦苦寻找/—— 一扇门”等。
二、通过象征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微妙的内心情感,以及对社会和大自然的热爱。
诗人在写作中一般不在诗歌作品中直抒胸臆,不是直接去描写生活,而是借助象征意义的形象及意境,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形象是事物的本身,又不是事物的本身,这就是象征形象的内涵。如“五月的晴空飞来一只唱歌的鸽子/那么热情那么勇敢那么坦率那么刚强/能告诉我吗,你来自哪一片热土/你的歌唱为何如此高亢/欣喜的目光旋即便已追随/你通往罗马的轻灵飞翔//五月里听到的第一声脆响/一定来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精灵般的鸽子盘桓于智慧的天空/留下诗人的不息歌声,格外嘹亮//拣拾起一条岸上的鱼/又一次见到那棵病中的丁香/遥望子夜的月亮/你把微笑献给生命的阳光/走过蜂房你没有让心流浪/你欣喜田野里长满了麦芒/放逐痛苦灼伤燃起希望与善良/以长城为床,你吮吸着丰收的芬芳//五月的鸽子自寥廓的天宇飞来/纯净的蓝天是你歌唱的永恒舞台/不倦的翅膀闪动着不倦的诗行/悠悠的白云也在为你伴唱/这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铿锵/起,直上九宵传响/落,散播田野山冈/每一片草地每一朵流云/不再有你淡淡的梦中忧伤/每一滴露珠每一束阳光/都是你蓄积的无限向往//鸽子飞吧,你可以自由地飞翔/鸽子唱吧,你可以纵情地咏唱/你潇洒地飞过群山飞过海洋/牵引了多少赞许和注视的目光//蓝蓝的苍穹静谧而高旷/天外歌声在午夜的街头传响/哨音自黎明时分再度响起/鸽子飞过的每一个地方/生长着两条小金鱼的梦想/日子捧来了盛夏的果实/快让风儿记取五月的惊喜/乐在六月,细听无数诗人的歌唱”(《鸽子之歌》)、“一只小麻雀/纤细的爪子/稳稳地,于墙上/啁啾/爱怜/我驻足张望//久违的小麻雀/如豆的眼睛里/满是惊恐和迟疑/无言/眼泪/我默默离去”(《又见麻雀》)、以及“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飞鸟和鱼/宿命的迷离/异类的爱恋/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抓不住的空气/早已注定的结局/他们的爱恋/只能谱成一支凄切的词曲/回荡着悲戚”(《飞鸟和鱼》)等。
在《鸽子之歌》、《又见麻雀》以及《飞鸟和鱼》等诗歌作品中,可以说典型地表现了这种象征形象的特征。诗中的鸽子、麻雀、飞鸟和鱼就是一个象征的形象,它们不仅是一个活生生地盘旋在我们的上空的鸽子、麻雀和飞鸟,或游离在水中的鱼儿,给人以不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在这个形象中蕴涵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还有《致我的小鸟》:“牵手,我的小鸟/拥抱,我的小鸟/终于,等到了你的消息/我除了快乐,就是欢欣/我的小鸟,我不在你身边/已是很久很久了吧/你是否依旧会如往的恬然/为什么你说离开不过只有几天//我的小鸟,离开我的日子里/你飞过了几重山/你涉过了几条河/你迈过了几道坎/你爬过了几片坡/饿了你吃的是干粮还是野果/渴了你喝的是井水还是山泉//听到你有些嘶哑的声音/你说是大声呼喊的结果/我很心疼/真的,我的小鸟/请你一定要相信/大声呼喊不一定就是必须/你不必试图去找到绝对的肯定/好吗?我的小鸟//我的小鸟/记得我捧你在手的时候/我告诉你世上危险好多的时候/你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望着我,一直望着我/我的心立刻开始发颤/接下来我什么也没有说/只好摊开手掌,默默地/看着你,——飞远//当我问你累不累的时候/你说:不累,但有些疲倦/我的小鸟啊,什么时候/你已学会了词语的选择/你已懂得了累与疲倦的区别/我的小鸟啊,你知道吗/我是多么的惊讶,真的/尽管我没有说给你听见//你说你的脚底有些硬了/你说你的臂膊有些粗了/你说你的皮肤有些黑了/是真的吗?我的小鸟/这么说,你已经足够强壮了?/这么说,这就是叫做长大了?/那么,你有没有长出些许的胡子呢/看不见的,智慧的胡子/你说:有啊,不少呢/哈哈,我的小鸟//哈哈哈,我可爱的小鸟啊/挂断电话吧,我说/可是我的笑,为何是如此的短暂/你当然不会看见/我仍然举起的手和僵住的表情/周末我会去看你的,我想/在我眼前的一定依然是//那个稚气的小鸟吧/你说:可能吧/这是你曾经无数次给我的回答/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小鸟,放心去飞吧/我会把思念和牵挂藏起/我会把担忧和疑虑藏起/相信你慢慢宽大的手掌/相信你慢慢坚实的脚步/相信你慢慢锐利的眼光/那么,我的小鸟/请你相信,一路上/我关注的目光永远是柔和的/我会微笑着,欣慰着/在曾经为你遮风避雨的/巢里,——等待”等。
这首诗歌作品既写了小鸟,也寄寓了自己的一种主观情感。诗人艾青说过,所谓“言外之意”,“象外之旨”,“不论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可以由它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南山竹的一些诗由于熟练地使用了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味道更加浓郁、含蓄而隽永,给人留下一些难忘的印象。
三、通过辛辣的讽刺,将诗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与体悟提炼为诗的闪光。
诗人写竞聘者准备好了微笑却不知要将它献给谁,眼光流徙中触到了飓风的影壁瞬间,眼神化作游移的不屑笑脸,立即换上一张冷漠的图片,作者叹道:“掐住风的喉咙/风声嘶力竭/乖乖地/服从了召唤的空气/扯住影子的裙裾/将它扔进依稀的风里/影子沉默不语/眼睛,睡着了吧/让理智散落一地//台上,是谁在演讲答辩/诉说着风和影子的精彩/台下,又是谁/数着莫名的心事在提问/我相信了风/于是我必须付出一种的信念/我相信了影子/于是我必须质疑什么是信念//风在努力的奔跑着/影子在拼命的唱歌/在风和影子的迷乱中/在生命的那个角落里/我写下了两个字:退缩/重拾:真实宁静的挣脱”(《竞聘①》)、“一阵风/一阵不知名的飓风/没有预报没有任何征兆/刮过来,又刮过去/将我所有的悲喜/系于他无影的翅膀//一阵狂喜一阵失落/一阵悲凉一阵无奈/这阵风,已刮过了吗/或者正在向我袭来/静夜里苦苦追逐我的思绪/怎么也不肯离去//我早已准备好了微笑/却不知要将它献给谁/眼光流徙中触到了飓风的影壁/瞬间,眼神化作游移的不屑/笑脸,立即换上一张冷漠的图片//一阵风,随季节终究会过去/这阵风中的所有弭患/会把沉痛的外衣交付/最后的仅存,据说叫做赤裸/我拒绝了这样的一种仅存/宁愿这阵风/将我卷起,抛得无踪无影//于是,我又做起了我的梦/一个关于尘埃的梦”(《竞聘②》)。
四、通过新奇的想象,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和情境。
诗歌评论家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新诗杂话》中指出:“象征派要表现的是些微妙的情境,比喻是他们的生命,但是‘远取譬’,而不是‘近取譬’,他们能在普通人以为不同的事物中看出来。”“远取譬”而造成诗歌的比喻和想象的新奇。看上去比喻的事物和别比喻的事物之间没有共同之处,但诗歌作者用想象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朦胧飘忽的美感的启示。如 “陌生国度里,水/独自演绎着奇妙故事/等不及考量/惊喜/便贸贸然/于顷刻间微笑而至//词语与符号/经所有灵魂大道穿行/一种不知名的波纹/传递着/美丽着/你我曾经相似的那些感应//迷信水的答案/迷信水的容颜/因为爱与感激/我们甘心陷落于神秘/水作诱因的手/翻遍幸福的深奥典籍//细细地解读你/无声融化,水里/单色的点滴/含笑的晶体/你眼神冰冻,于是水/统统规矩成六角形//水的世界/有诗人,孤独摸索/狂热,迷醉/你单薄的行囊/刺痛了另一些诗人的心/流一滴六角形的泪,不忍/看你虔诚而寂寞的快乐//有些倦了/或许,终未读懂/最随和的水/却固守着/超乎寻常的主见/她不需任何武器/就征服了所有隐秘的生灵//水,轻而易举就抓住了/生命的把柄/省略了许多的语言/后来,当生命不再神秘/我们只须读懂一滴水/读懂一滴水/就是读懂了生命”(《水·生命》)。
又如:“落叶间。/总有马匹纷纷坠落。/刀光。如花。/淤泥间。/是谁,拉满了爱情的弓箭。/心,终于没有破碎。/密林深处。/温暖,没有迷路。//与一棵树牵手。/与一竿竹相恋。/那些逃逸的剑光。/只是穿透了衣衫。/水。可以洗涤眼睛。/我用它洗涤爱情。/山野烂漫处。/哪里,有我永世的情人。//终于用了自己的手。/挖掘。将永世的情埋葬。/此时,我能被一株秋草刺伤。//把哭泣交与风。/把爱情交与风。/把渴望交与风。/把毁灭交与风。/把白天交与风。/把黑夜交与风。/把我,交与风。//最后,我傻傻地想。/躺在一片落叶里酣睡。/爱情。落叶。荒原。/爱情,没有。/落叶,没有。/荒原,没有。/一同入睡的,还有。/我一直醒着的逻辑。”(《观《十面埋伏》有感①:随风》)和“如果你的心/真的愿意收留我/那么,请在你心灵的一角/将我安放/我躲在那里/不想与任何人对话//如果你的心/找不到容纳我的地方/那么,请从你的世界里/将我放逐/我将重拾孤独/宁愿让心永远破碎//你的心/我的原野/我的海洋/我奔跑,我畅游/你的追逐/我无穷的力量//从喜玛拉雅到爱琴海/从神秘走向神秘/从季节走向季节/春天跟我频频挥手/从此岸走向彼岸/只想握住飞翔的爱恋//银色拥抱的世界里/我走到了寒冬/我站在这里/我想离去/梦幻落幕后/雪与血,流在哪里//如果你的心/真的愿意收留我/那么,请在你心灵的一角/将我安放/我躲在那里/不想与任何人对话//如果你的心/找不到容纳我的地方/那么,请从你的世界里/将我放逐/我将重拾孤独/宁愿让心永远破碎” (《观《十面埋伏》有感②:如果》)等。
以上四点是对诗人作品中艺术手法的一个简要归纳,并不全面,因为另外诗人在营造意境、抓住灵感、力求生动、加强弹性、平易为上等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诗人在语言的运用上,就保持了一定的敏感性,这使得她的诗句中间性转化和创造性转化组合,往往能出奇制胜。诗人在这些方面都下了一翻苦功,她的语言注重色彩和节奏,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南山竹的诗歌应该说是反映了当代青年女诗人对生活的梦想和渴望,她的笔下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也将激发我们这些年青对生活的热爱,去发现心灵永恒的平静和生命的欢乐。总的来说,诗人是在追求一种唯美的风格,但她也有自己的一些弊病,个别诗歌作品以及诗句显得有些拖泥带水,不太简练,意象也不够丰满,但我们的诗人南山竹毕竟还比较年轻,路还长着,我们祝福她能有更多好作品,也祝福她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水风空落眼前花诗印象》   文 / 求风 
 
对诗歌作品充满期待,是读者进入诗世界的一个前提,水风空落眼前花(以下简称“水风”)是近一年来“子归原创文学网”现代诗歌论坛一位成长较快的诗者,她这些时间以来在子归临屏而作的八十余首诗歌作品,以纯净而美丽的心灵透析着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一个诗者的自觉来体察自己精神上的升华。
对于“水风”的诗歌以及她这个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真正认识她的就是今年上半年“子归”现代诗歌版举办“谷雨诗会”征文期间她在论坛发了一首应征诗作,这首诗歌作品也是她在子归的第一篇作品,尽管这首作品在旁人看来写得是那么的浅显,但我依然给她编发了,因为我有个宗旨,对于新手主要以鼓励为主。那时“水风”正好从乡下回城,当她看到自己的首篇作品居然发表了,那高兴之情是无以言表的,这些都在她后面的跟帖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我想,如果当时我们把她这首诗歌作品给拍死掉了,那她还会坚持写下一首吗?还会把自己的这条诗歌之路坚持到今天吗?
今天我在这里写这篇关于《水风空落眼前花诗印象》的文章主要是想向大家推介一下在“子归”成长起来的诗者。也许我在推介的时候对她的作品会有所拔高,但不管怎么样,她带给我们的是纯净而美丽的心灵,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予以肯定!或许有的朋友会不屑一顾,那就让他们去吧!记得曾经我在自己一篇关于诗歌的随想文字中感叹道:“他们的发言,好象是居高临下,因为这个世界上好象只有他们才配得上与缪斯去交谈,而有些刚学习写诗歌的人所写的诗歌在他们的眼里是在玷污和侮辱缪斯。”
关于诗的质量,我个人以为,这主要取决于诗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说“水风”在物化和媚俗的物质世界中没有坚守自己个人的精神独立,那么她这八个月以来所写的诗歌作品就没有其那种纯净而美丽的价值,正是由于诗者对自身生活的感受,对心灵的内视以及对这个社会体察的把握,她才有了快速进步的可能。
诗者在用心灵与生活对话,把诗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一种恒久的智慧与信念的坚韧。如何让诗流进我们的精神家园,阳光穿透水湖一样,这似乎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诗歌不是宗教,宗教蔑视个人,诗歌崇尚一切美丽的心灵。在“水风”的诗歌中,抒情是占主要位置,抒情是一条无声的河流,这河流中印着诗者一串串辛勤的脚印。这八个月以来在子归所流过的、所激起的浪花,一切只能是过程,包括她的诗歌,在这过程中诗者一方面用心灵和精神在跋涉,一方面又用生活和家园设置路牌,无论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其中,寻觅终极之光,无论怎样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处抚慰自己的心灵,她的诗歌最终净化并产生一种供读者渴求的精神之源泉:
“日子已是渐漂渐远/所有的心情都在风里/零零落落/多少余年能成一梦/在杏花疏影里吗/吹断了一支曲子//每天的夕阳下/似乎都是你多年前的背影/悲伤而疲惫//我总是想起/总是想起呵/想起山前的明月/明月下的溪流/想起你//喜欢在梦里和你相逢/你明朗地对我笑//现实还是现实/现实不肯让我们相逢在阳光里//那是现实和梦想之间的河/它们彼此都不愿/游向对方/一条河/只是一条河//我做不了一个渡水而过的人/为什么你也不能呢?/花落花开/花随水漂”《河》
只有到了不再热衷于自己的时候,诗者才称之为诗的歌者,缘于一种生活需要,诗者从表层潜入到生活的内部中去,这种潜入照亮了她个人世界的存在。“水风”诗歌的潜入与上升体现着诗者的三种写作特性,即抒情性、作品的生活性以及心灵的往复性。
抒情诗是诗歌主要写作体裁之一,曾造就过一批批的抒情诗人。抒情的主体是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实中发生过的事情已逐渐成为历史,诗者对于往昔的追忆由热烈而沉静:
“记忆的浪花无声地涌上心头/海岸湿了/也湿了青苔的梦/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唱歌的季节/除了将记忆推下深海区/我不可以/再去看青苔沉默的眼睛//有些徬徨象是夜里被惊起的鸟/迅捷地掠过我漆黑的天空/是夜吧/天空上该有星星,该有月亮呀/我的徬徨也许是一颗流星/在一瞬间便陨落它所有的期待和梦想//夜鸟飞走了/流星陨落了/我的叹息留在我心底/我不曾把它们放出来/只是徬徨一如这长满了青苔的/小巷/幽静。弯曲。冗长”《青苔的记忆》
“冷冷的眸子里/藏着难言的孤独/桥上那血一样的夕阳/在你头顶轰轰烈烈/铺展开去/你闭了闭眼,感觉到泪/从胸腔里涌起/你真的很想哭,你忍住了/因为,你答应了母亲/要从此做个独立的好女孩//默默地坐在没有玻璃的窗前/乳白的灯光洗白了你的双颊/电风扇的风/软软地吹着你的长发和那朵/蓝色的蝴蝶结/你忍了一个黄昏的眼泪/忽然打湿了你在看的一本书//第一回知道这个城市的天空也有星星/是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时看到的/空荡荡的感觉窒息了你的思想/有蜘蛛向你结网而来/于是,以后的很多日子/你清澈的眼里/始终藏着一个思念的胡同”《第一次离家的感受》
这种诗歌的语言象一位独唱的歌者深入到我们心灵深处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宁静而深邃,旷达而悠远,这里不需要诗的技巧含量,只需要诗者沉入到往事的河流之源头,以诗歌的语言形式折射出往事的本来面目,以及对生命以及社会的思考,诗的抒情性代之以生活性:
“一杯酒/有着深黑的嫣红/在晶莹剔透的高脚杯里/轻轻晃动/是一双凝霜的玉手优雅地/为坐在上位的人浅斟//一杯酒/此刻还在圆形的红木桌上/在满室云雾烟尘里/它安祥地在等待/那个上位的人来啜饮//一杯酒/不过只是一杯酒/它的价格是希望工程中/十个小孩天真的笑容/也许是一家贫困户好些天的菜篮子/但那些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杯酒而已//一杯酒/被举起来了/那嫣红象是淋淋的血泪/只是一杯酒/在下一个瞬间被一饮而尽//酒杯停下来,在等/一双如玉的手再次浅斟/再一杯酒”《一杯酒的思索》
这首诗象征之外的意蕴正是诗者所要表达的内在东西。联想到时下一些诗作者,他(她)们大多时候都是醉心于那种喃喃自语的急速游动,使诗歌缺乏一种内在的魅力。如何一个诗作者总是沉迷于自娱自恋、圃于自我的话,就会使自身的写作缺乏力度,每个人都存在自娱自恋、圃于自我的情况,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在这个同时还应该把自己的写作向更远的地方纵深,“水风”这点做到了,她这首诗歌作品就可以为她说话。
再次回顾“水风”这八个多月以来在“子归”诗歌论坛临屏而作的八十多首诗歌作品,尽管与“现实意义”和“真正意义”还有一些差距,但有些作品对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思考,无疑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效应。
诚然,“水风”的诗歌毕竟是在生长着,在提高着,所以在这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中也必定有自己的一些缺陷,比如诗歌表现形式的复杂与单一和结构的完整与分散还没有统一等。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这网络诗歌迅猛发展的今天,诗者“水风”正于岁月的纵深处,歌唱着美好的生活,守望着这方精神的家园,呵护着这颗久违了的诗心!
让我们一起祝福从“子归”诗歌论坛成长起来的诗者“水风”吧!祝福她能把这条诗歌之路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主题日记:《诗论碎片》

       《生命的思索(上)》   文 / 求风 
 
        ——读雁无伤诗集《生存百首》  
 
夏末秋初之季,也就是今年8月18日,这天正好是我妻子的生日,晚上给妻子过完生日后,习惯地来到书房打开电脑,登陆“子归”原创文学网诗歌版,在浏览这天朋友新作的时候,一位叫“雁无伤”的、刚刚在子归注册的新朋友映入我的眼帘,当然吸引我眼球的主要还是由于他(因为我不知道性别,暂且称作“他”吧!)的第一个帖子《〈生存百首〉之一 悬疑篇(20首)》,很自然我打开他的帖子,开始进入诗与图的美的幻境,当时一口气把他这20首诗歌作品全部认真读完(假如在从前,每个帖子如果超过2首以上的诗歌我就会没有耐心读下去,但这次我却一口气读完)。从这天开始,“雁无伤”的名字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也开始陆续欣赏他不断发上来的后续诗作。
今天,我又一口气重读了三遍他的《生存百首》完整版(共计100首),仍然觉得没读够。在他这100首诗歌作品中,我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而心旌摇曳,仿佛全然听不到妻子的声声呼唤,独自沉浸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短短的百首诗歌结成的集子,处处跳跃着诗人情感的乐音,文字质朴,乃至于有些地方平白如话,然而这里却有爱与恨的交织、悲与喜的缠绵,尽管作者说:“写完了,悲伤过,激动过,都过去了”,可最终却荟萃成了一条生存的溪流,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流淌之后,竟也汩汩汪汪地流向了圣洁的诗歌世界。
在这《生存百首》完整版诗集里,我进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情、诗韵、诗味里闪烁着诗人审视世事、审视人生、审视生命的目光。也许我的这个感觉有待于更多的读者朋友自己去他的诗集里去体味,去评说,今天我要多说几句关于我个人读后的一些感受。
读完他这100首诗歌后,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的诗歌具有哲理情趣。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应该是在走向成熟的,假如一个写手写诗,只凭激情,没有思想,这只能说还停留在写作的初期,还在诗歌门槛前徘徊着,还未正式入门。须知:“诗的表层是情感,深层是哲学”(诗歌评论家吕进语)。写诗停留在表层,难免浅薄,只有向深层挖掘,才能采撷哲学的灵光,让诗歌深刻起来。哲学的灵光,就是我们常说的哲理。哲理的的挖掘,需要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审美力。哲理入诗,便是造就诗歌之精品,即哲理诗。哲理诗,顾名思义,即用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细节,表现超人的发现和深邃的思想的诗。篇幅短小,但蕴涵的深刻寓意却极其丰富,这是它的特点。
在他这100首诗歌里,可以读出他对哲理诗已经有了自己的运作探索,具有自己的哲理情趣。首先,作为诗品来讲,他把适宜的生活题材剪辑成一首首纯粹的哲理诗。如他的《鸟》:“身携露珠的鸟/轻扣我的窗/在这样落寞的暗夜/那样的黑色眼睛/应是团簇光焰/瞳孔到瞳孔/一尺的距离/抖抖翅膀/你是我年轻的微神/那么/你进来/这里或者有壁炉/有点心/有于你温暖的怀抱/可我的冰/是锈死的玻璃/暗困之囚/渴念光是我的罪/饶恕我吧/血色的针线/已经刺瞎双眼继而缝补/我看你/却看不见你/你唧啾的唱鸣/转身/迎雷而去”;《墙》:“你的身上/画满了白天/不规则的纹理/构成一切的不安/一个人走来/投下影/又一个人走来/投下影/孩童的蜡笔/在影下失神/夜/脱落成灰色/脱落成我苍老的肌肤/墙/是我苍老的肌肤/并不辽阔”;《清晨》:“海洋是一滴霜/我的花是各色的太阳/它们揉成一体继而燃烧/它们在烧制晨曦的瓦罐/不透明的透气的瓦罐//所有的成人变成鱼/所有的孩子变成蝌蚪/在不透明的瓦罐里透气/继而干燥的游泳”……等等。
说到写哲理诗,写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若掌握不准,往往会失去哲理本来的情趣,从而影响读者的审美享受,最终由于不耐读而遭受冷遇。但是,要把这一类诗写好、写活,又必须对生命和生活感受颇深,这样才能写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好作品来。雁无伤在《生存百首》里收集的这些诗歌,也许取材的角度不属于新鲜,但品出来的味道却甚浓。如他的《卵石》:“石还是卵/抑或以卵击石/梦是泥土的孩子/鸭子爱俗世的水/给你高温吧/高温便可以孕育/初生时都会相似的笑/相似的哭泣/会在手里拿一块相似的石头/会在夜里提一盏相似的灯笼”;《原野》:“原野上的生物/你们应该平庸而美满/现在出发去诺亚舟吧/安全逃脱/幸福的桨/划你们登陆乐土/剩下一律保持哭泣/别摆弄怀里的沙土了/整个荒野/也不过是一粒放大了的/不会醒来的尘埃”;《玩偶》:“一根绳子/挑动一些骨骼/骨骼之上堆砌表情/我一转身/你就咿咿呀呀的唱了/低调闯入露台下的麦田/一个女子在问/永远到底有多远/这时候/有人奸笑有人颤栗/只有那个唱歌的玩偶/认真的扳着指头/继而痛哭流涕”……等等。
这种诗歌之所以难写,主要是因为它从头到尾都在写事,在写事中抒情,其中不乏夹杂独立性的哲理诗句,但读者从全诗中体味到的不仅仅是情,而主要的还有理。经过哲理的启迪,又产生新一轮情感,激起新的情感,犹如深山中连荡回声,由近向远一声一声地荡漾,从而使人获得往复沉思的艺术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