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11-1 10:47 发表 我很奇怪的是,卷卷为什么就不在挑战做个斑竹呢?很奇怪~~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11-1 10:36 发表 初看,先不说技巧,从情感上来来看,俺能否这么理解: 1:艾米萝,其实就是“她”(妻子),那是她的过去。一个走过了青春,被生活拖累甚至有点麻木和厌烦的女人,她心底仍住着一个女孩,那是她自己的艾米萝,也许她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1 10:12 发表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外国文字是逻辑文字,这是最大的差异呢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1 11:00 发表 我认为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常态进行诗化处理。 1、应该是一对老年人,他们或许遇到孤独、失去子女、或是失去子女的爱。 2、老夫人过于纠结生活中的问题,而失去了年轻时的情感生活。 3、老人喜欢回到早年的生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1 11:00 发表 你来做版主吧
原帖由 逼割 于 2011-10-31 14:32 发表 这首诗 的确有很大的思辨空间 单从诗歌内容来看 颇有一番伦理困境甚至语言困境的焦虑 符合俺的思维方式 接近于东方的一种“诡辩”(好像仅能用这个词,可见语言具有天生的局限) 我还是对翻译者的水平抱有不 ...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11-1 11:02 发表 嗯,所以俺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字,如果能像练瑜伽一样,将气稍微往脑门上提提,效果可能不一样,呵呵。 外国的逻辑文字就像外国的电影一样,俺们不得不承认,那里确实有着我们未曾到过的领域,如果不试图进入, ...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11-1 11:06 发表 同意。 第一项俺也想了,但俺更多地侧重了女性的角度了,这跟生活体验有关了。 细节的不说,俺觉得现在总结得差不多了,可以讨论技术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3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